黃蓓
【摘 要】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載體,學校通過學科實踐活動、少先隊實踐活動、社團實踐活動、假日實踐活動等,使學生開闊眼界、釋放天性、感受快樂、激發(fā)興趣、提升能力。在實踐活動中規(guī)劃多彩童年,成為更好的自己。
【關鍵詞】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個性發(fā)展;能力提升
當我們有了孩子之后,經(jīng)常會回憶自己的童年,回憶當初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有些讓我們引以為戒,發(fā)誓在自己孩子身上絕不再重現(xiàn)。有些卻讓我們感慨,那些快樂都去哪兒了?到地里幫助家長干農活、在老師的帶領下勤工儉學、春光明媚時的全校出游。這些經(jīng)歷成為我們美好的童年回憶。并在我們的人生留下烙印,再看看時下的教育現(xiàn)狀,總是讓我們唏噓自己的孩子難以再擁有這份快樂與充實。
近些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我們看到了大洋彼岸和我們不一樣的教育。一些專家學者歸納出中國和歐美國家學生的差異。中國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刻苦學習兩方面優(yōu)于美國學生。而美國學生在適應能力、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造力、溝通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身體素質等六方面優(yōu)于中國學生。為什么在社會綜合素質方面中國學生的表現(xiàn)普遍較弱呢?這和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美國,有一所受到大眾追捧的學?!猦igh tech high,這所學校的學生都來自普通家庭,家長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不足百分之三十,而這所學校畢業(yè)的學生百分之九十八考入大學。在十幾年間,發(fā)展了13所分校。在教育界掀起一股浪潮。這樣的一所學校,顛覆了我們對傳統(tǒng)學校的概念,它更像一個大工廠:操作間、實驗室、博物館……在這里,教育與生活如此接近,孩子們在學中做、做中學。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渾然一體。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樂在其中。學校教師運用項目責任制管理學生學習,要求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自主選擇的項目展開合作,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生們要經(jīng)歷思考、選擇、溝通、合作、失敗、反思、克服困難等種種歷練。如此學到的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抽象定義。而是包含著自己親身經(jīng)歷和真實體驗的鮮活內容。相比較而言,中國學生可能只花了十分鐘就背熟了某個原理。但它只是書本上的枯燥無味的理論或是又一個考點而已。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做中學,“做”的過程是一個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增長智慧的過程。而如果僅僅囿于課堂、書本、考試的狹小天地,我們的孩子集12年的光陰,可能僅僅掌握了靠記憶手段完成考試任務的能力。
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陸游曾告誡兒子: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有效途徑,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載體。只有將實踐教育活動融入學生的課堂、生活中、融入老師的教育教學中,才能讓孩子們成長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現(xiàn)代人。
一所學校的實踐教育主要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學科實踐活動、少先隊實踐活動、社團實踐活動、假日實踐活動。
一、學科實踐活動
學校各學科應在反復實踐過程中,形成系統(tǒng)的、獨具特色的學科實踐活動框架。以語數(shù)英為例,語文學科可以以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為突破口,一二年級進行講故事比賽、三四年級進行誦讀表演、五六年級展開演講、辯論賽等活動。數(shù)學學科注重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運用,通過開展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愛上數(shù)學。英語學科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通過表演經(jīng)典劇目,讓語言和文化的種子在每個孩子的心中萌發(fā)。如某學校在五年級召開校級辯論賽:共享單車的利與弊,引爆全場,唇槍舌戰(zhàn)間,孩子們的思維力、自信心、口頭表達能力、團隊協(xié)作精神淬火成鋼。又如:數(shù)學老師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模擬購物情境,開設小小商店,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通過這樣的活動,鍛煉了學生觀察、選擇、判斷、與人溝通等多種能力。各學科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愛上知識、愛上學習。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內驅力,如果我們的孩子學習自帶動力,那還用我們費力勞神嗎?
二、少先隊實踐活動
立德樹人是國家的教育大方針,學校在構建德育教育框架時,要始終把實踐活動作為最有效的手段與方法。通過建立實踐基地、開展節(jié)慶及假日游學活動,充分展示孩子們的才華和個性,各顯其能、各盡其才、各美其美。如有些學校利用地域優(yōu)勢,建立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基地,自然生態(tài)基地等,每學期,利用實踐基地開展系列實踐活動。有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慶典活動。冬至包餃子比賽,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親手制作美食。中國年文化系列活動,讓孩子們渡過了一個不止吃吃喝喝的有味、有根的中國年。新華社小記者采訪兩會,在孩子小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還有些學校利用假期進行假日游學活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這么大,背上行囊就出發(fā),原來事事靠家長的乖寶寶也學會了自理與自立。即開了眼界,又鍛煉了能力,何樂而不為呢?在一次次活動中,孩子們不斷磨練、不斷成長。
三、社團實踐活動
社團活動是學校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社團一般分為文化類、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這些社團,在彌補課堂教學空白的同時,讓志趣相投的孩子通過走班集中到一起學習。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最佳學習環(huán)境。在這些社團中,通過游戲、動手操作、表演、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們的特長愛好得到充分的關注與發(fā)展。孩子們不斷去發(fā)掘、實現(xiàn)、超越自我。這樣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是充滿歡笑的、是教學相長的。孩子們也在這樣的活動中爆發(fā)出驚人的能量。
四、假日實踐活動
寒暑假及周六周日,一直是學校開展實踐活動的黃金時間,每學期的冬令營、夏令營及周六周日的體育俱樂部,是學生們翹首以待的歡樂時光。學??梢蚤_發(fā)一系列受到家長和孩子歡迎的實踐活動課程,如戲劇表演、活字印刷、制作美食、學習織布、茶道插花、蔬菜養(yǎng)殖。擊劍、搏擊、制作香皂等、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孩子們開闊了眼界、釋放了天性、感受了快樂、激發(fā)了興趣、提升了能力。
家長朋友們,幾尺講臺、幾張課桌已不再是孩子們學習的全部,實踐活動為我們打開了社會這座大課堂的門。在實踐活動中規(guī)劃多彩童年,快樂成長、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綻放絢爛的色彩,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