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摘? 要】目的:對一例心悸患者重度焦慮心理護理做個案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總結患者的病癥,通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估患者心理情況,采用心理護理手段治療效果。結果:心悸患者重度焦慮行為減輕,身體癥狀緩解,病情平穩(wěn)出院。結論:采用認知行為治療理論,通過對心悸患者的心理干預,能有效降低患者焦慮心理,促使身體心悸癥狀緩解,甚至消失,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心悸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個案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24-02
焦慮癥即焦慮神經官能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癥狀,以廣泛和持續(xù)性焦慮或反復發(fā)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征,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植物神經癥狀和運動性緊張。該病在一定的人格基礎上出現(xiàn),發(fā)病一般受社會,心理等因素影響,并且患者對出現(xiàn)的癥狀感到無能為力,特別痛苦[1]。對住院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認知行為治療是A.T.Beck在60年代發(fā)展出的心理治療方法,住院針對抑郁癥、焦慮等問題以及修正功能障礙的想法與行為[2]。 本文對1例心悸患者重度焦慮運用認知行為治療理論對患者進行個體化心理護理,降低焦慮引起的心悸,緩解非病理性的不舒適?,F(xiàn)患者的心理護理報告如下:
1 病例簡介
1.1患者,男,49歲,因3月余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間斷心慌不適,在休息是可發(fā)作,自訴發(fā)作時自感心跳快,自行數(shù)脈搏約在100次/分左右,無漏跳感。每次發(fā)作持續(xù)約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左右?;颊咴?018年3月至2018年3月27日在我院心內三病區(qū)住院治療,查動態(tài)心電圖:竇性心律,正常范圍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彩超:左室舒張功能減低,頭顱MR平掃未見異常。于調節(jié)植物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后出院。出院后患者遵醫(yī)囑服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1片qd?;颊呷杂蟹磸托募?、心跳快等癥狀,伴四肢皮膚自感間斷發(fā)冷發(fā)熱不適感,3天前患者再次出現(xiàn)上述癥狀,于2018年6月11日為進一步治療而入院。ECG:竇性心律,正常心電圖。患者既往史:2018年我科三病區(qū)住院時診斷高脂血癥,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有吸煙史20余年,飲酒史20余年?;颊甙l(fā)病以來睡眠欠佳,食欲正常。考慮診斷為“心悸、高脂血癥、焦慮癥?”。入院后于薄芝糖肽調節(jié)植物神經,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改善情緒對癥治療。
1.2評價指標:運用漢密爾頓焦慮自評量表(SAS)患者進行評分,SAS標準分以50分為臨界值,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于2018年6月12日予患者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SAS)評估分值為72.5分,為重度焦慮,根據患者的病史護士運用認知行為治療理論持續(xù)給予個體化心理護理。于2018年6月18日再次予患者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SAS)評估分值為55分,為輕度焦慮。住院期間通過心理護理患者心慌等癥狀緩解,好轉于2018年6月19日出院。
2 癥狀原因分析
本報告患者有反復心悸、心跳快等癥狀,伴四肢皮膚自感間斷發(fā)冷發(fā)熱不適感,且心跳次數(shù)在正常范圍,考慮這是心理因素導致。相關文獻表明,精神緊張可誘發(fā)迷走神經反射興奮,引起心悸等不適。本例病人由于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且老板經常拖欠工資,與家屬及朋友的交流甚少,出現(xiàn)了孤獨,失眠,自卑,焦慮,睡眠欠佳。
3 心理干預措施
3.1 建立有效溝通
有效的溝通有助于心理問題疏導,本例患者自感壓力過大,比較孤獨。因此首要的事要鼓勵患者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鼓勵家屬朋友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護士在巡房過程中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注,在詢問病情是語氣溫和,語速放慢,且配合肢體語言的交流,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擔憂,緩解或消除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激勵關心患者,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3.2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比如胸悶、心慌、頭暈、多汗、失眠等癥狀。所以護理工作中,要強化安全管理,特別預防墜床跌倒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跌倒墜床評分為8分,要增強巡視病房次數(shù),嚴密觀察病人的各種情況;與患者交談時,態(tài)度要和藹,提問時要簡要,對于當前存在問題進行簡單明確的指導,比如解釋軀體不適是由于焦慮情緒而引起的,要進行恰當檢查從而證明其機體健康,消除患者疑慮;鼓勵患者回憶焦慮時癥狀感受,對其目前的應對機制表示理解,認同與支持;注意患者健康教育,培養(yǎng)其社會能力。
3.3 認知干預
①告知患者心動過速的致病機制、病理生理、誘發(fā)因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安全用藥知識,講解肥胖、吸煙、飲酒、精神壓力與病情控制的關系[3]。向病人解釋只要通過有效的治療,病人的癥狀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對疾病的憂慮,指導病人形成良好的生活及衛(wèi)生習慣,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能熬夜。講解飲食控制、不良情緒控制、自我監(jiān)測、合理運動、自我保健等疾病康復的影響,以增強病人的自我能力,提高自律性,告知患者正常心跳次數(shù)范圍是60-100次/分;②共情護理:采用眼神、點頭等適當?shù)墓膭钚盘柋磉_對病人的理解,讓病人感受到“我與你同在”增病人的情緒共情的反應。了解病人的內心世界,站在病人的角度體驗疾病帶給病人的痛苦,如“如果我患病,此刻內心怎么樣的感受”,“心動過速的發(fā)作是否感到悲觀和絕望”,通過有氧運動、放松療法,掌握正常心律值等。對病人進行適當?shù)囊龑c安慰;③信心支持:幫助患者重塑心理認知模式,幫助患者建立正向積極的思考,患者在正向思考后感覺自己壓力減輕很多,對生活也充滿憧憬。
3.4睡眠欠佳
因為自身的焦慮,擔心自身的疾病情況,引起的睡眠不佳;保持病人居室環(huán)境光線適宜,溫度濕度適宜。改掉熬夜的壞習慣,飯后散步,可以進行快走或慢跑的有氧運動有助于睡眠質量;睡前身心放松,不去考慮任何有壓力的問題。
4 體會
在現(xiàn)代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打針、發(fā)藥等技工作,而是包括了心理護理在呢的更為復雜,具有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臨床護理工作中要護士細心認真觀察每一位患者一切變化,行為舉止及家庭社會心理支持情況,及早發(fā)現(xiàn)病人的不良情緒,幫助其建立積極思維認知模式,以利于及早的康復和重拾生活的信心。提高護士的自身專業(yè)素質,加大對??谱o理的學習,能夠做到更好的為病人進行護理及健康宣教;在科室成立心理小組成員,為更多患者提供個體化心理護理,提高自身的臨床思維能力及應變能力,學會有效的與病人溝通,正確的給予病人心理疏導。
參考文獻
[1]????? 謝燕,方靜.焦慮癥患者采用心理護理結合生物反饋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護理實踐,2016,4(22):146-147.
[2]????? 葛力銘,姜麗榮,廖雪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心理護理個案研究,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7,4(49)9682
[3]????? 干艷捷,田少江.心理因素對冠心病發(fā)病急嚴重程度的影響[J].中國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