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林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樂從醫(yī)院,廣州 528315
臨床中,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治療前列腺增生的金標準,但該術式存在電切綜合征、出血等并發(fā)癥,且隨著患者前列腺體積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越大。經(jīng)尿道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TPKEP)是近年在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雙極等離子電切術基礎上形成的新技術,切除更加徹底,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1]。有臨床研究指出[2],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否合并膀胱出口梗阻與手術方式選擇、術后癥狀改善效果等密切相關。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3],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與膀胱出口梗阻關系密切,且IPP與壓力—流率測定結果有著顯著相關性。因此,本研究分析了IPP對TPKEP療效的評估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收集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樂從醫(yī)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入選標準:(1)均行TPKEP治療;(2)均行超聲檢查,測量IPP;(3)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在8分以上者;(4)生活質(zhì)量(QOL)評分在4分以上者;(5)臨床資料均齊全者。排除標準:(1)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者;(2)嚴重尿道狹窄者;(3)伴有急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或者全身出血性疾病者;(4)合并惡性腫瘤者;(5)既往前列腺手術史者。根據(jù)術前IPP將患者分為3組:A組(IPP≥10 mm)、B組(5 mm<IPP<10 mm)和C組(IPP≤5 mm),每組各30例。
1.2.1 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均行TPKEP治療,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或者持續(xù)硬膜外麻醉;于電視攝像系統(tǒng)下監(jiān)視下置入等離子雙極電切鏡,順序觀察患者的尿道、前列腺、精阜以及膀胱頸等部位,于膀胱頸5~7點切開腺體,于前列腺尖處尋找增生腺體,鈍性逆推剝離腺體。術畢沖洗膀胱,將膀胱內(nèi)的碎塊吸出,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活動性出血出現(xiàn)。
1.2.2 檢測方法:采取全數(shù)字超聲顯像診斷儀測量患者的前列腺體積和IPP,在檢查前囑患者大量飲水以充盈膀胱;取仰臥位,對前列腺縱徑、橫徑、前后徑進行測量計算前列腺體積;獲取前列腺的縱斷面圖像,測量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部分頂點至膀胱基底部出口處之間的垂直距離,該距離即為IPP。于術前及術后6個月抽取患者靜脈血5 m l,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水平,試劑盒購自山東博奧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分別于術前及術后6個月通過尿流動力學分析儀檢查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排尿之后測量患者膀胱殘余尿量,進行生活質(zhì)量(QOL)評分和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調(diào)查,記錄患者QOL和IPSS評分。
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患者年齡、病程及血清PS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前列腺體積、殘余尿量、QOL評分、IPSS評分均顯著高于B組和C組,最大尿流率顯著低于B組和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和C組前列腺體積、殘余尿量、QOL評分、IPSS評分、最大尿流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組患者膀胱沖洗時間以及留置導尿管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手術時間顯著高于B組和C組(P<0.05),見表2。
術后6個月,B組、C組最大尿流率均顯著高于A組,殘余尿量顯著低于A組(P<0.05);3組患者血清PS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s)
注:與A組比較,a表示P<0.05。
組別A組(n=30)B組(n=30)C組(n=30)QOL評分(分)4.79±0.86 4.25±0.79a 4.16±0.68a 3.147<0.05 FP年齡(歲)67.24±5.89 68.03±5.46 67.68±5.29 0.375>0.05病程(年)9.34±2.72 9.23±2.76 9.48±2.93 0.468>0.05前列腺體積(cm3)61.69±19.07 52.17±14.34a 50.34±19.02a 0.329<0.05 PSA(ng/mL)2.23±1.04 2.16±1.07 2.19±1.02 0.111>0.05殘余尿量(m l)119.63±44.16 95.19±31.42a 91.46±27.08a 2.978<0.05最大尿流率(m l)6.13±1.87 7.96±2.45a 8.09±2.68a 3.285<0.05 IPSS評分(分)18.94±3.89 16.08±3.76a 15.27±3.09a 4.406<0.05
表2 3組患者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以及留置導尿管時間比較(±s)
表2 3組患者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以及留置導尿管時間比較(±s)
組別A組(n=30)B組(n=30)C組(n=30)FP手術時間(min)95.32±21.58 83.46±19.83 78.62±20.36 4.421<0.05膀胱沖洗時間(h)18.64±3.65 18.02±3.49 17.68±3.29 1.206>0.05留置導尿管時間(h)93.27±26.59 86.54±19.63 83.19±18.46 1.706>0.05
術后6個月,B組、C組QOL和IPSS評分均顯著低于A組(P<0.05);B組和C組QOL和IP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TPKEP為治療前列腺增生的常用術式,在包膜內(nèi)將患者前列腺切除,更加符合解剖結構,具有術中出血少、復發(fā)率低等特點。不過TPKEP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臨床療效除了與術者經(jīng)驗技術有關外,還與患者前列腺體積大小、IPP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4]。臨床中,IPP為評價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以及病情進展的一個重要指標[5]。如果前列腺增生患者IPP較大,就會造成膀胱出口變得狹窄,從而不利于尿液順利排出。為了可以對狹窄的尿道進行擴張,此時膀胱逼尿肌則會出現(xiàn)代償性增強其收縮力的情況,從而加快尿液排出,不過長期處于代償狀態(tài)會加重球閾效應,進而對膀胱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包括膀胱壁增厚等,不利于術中輸尿管開口辨認,增加了手術難度[6]。膀胱功能處于正常狀態(tài)時,能夠通過收縮力可以順利推開前列腺兩側(cè)葉,開放尿道并完成排尿;當前列腺增生時,在前列腺突起形成類似“球狀瓣”,膀胱收縮時造成“球狀瓣”將尿道內(nèi)口封閉,使得漏斗結構受到顯著影響,進而阻礙排尿,甚至部分患者出現(xiàn)尿潴留,加重了患者病情。IPP主要是反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側(cè)葉及中葉增生引起球閾類型梗阻,有研究指出[7],當IPP在0.55 cm以上時就會造成明顯排尿困難。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術前3組患者前列腺體積、殘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及QOL評分均存在明顯差異,其中A組患者前列腺體積、殘余尿量、QOL評分、IPSS評分均顯著高于B組和C組,最大尿流率顯著低于B組和C組,即IPP越大,患者前列腺體積越大,最大尿流率越小,臨床癥狀越嚴重,說明IPP與前列腺增生患者病情密切相關,這與臨床相關研究結果相近[8]。3組患者膀胱沖洗時間以及留置導尿管時間相近,不過A組手術時間顯著高于B組和C組,說明IPP可以影響TPKEP手術的難度,增加了手術操作時間。術后經(jīng)過6個月隨訪發(fā)現(xiàn),A組患者最大尿流率顯著低于B組和C組,而殘余尿量顯著高于B組和C組,說明IPP越小,患者TPKEP術后排尿功能恢復越好。同時,A組QOL和IPSS評分亦顯著高于B組和C組,說明IPP越小,患者TPKEP術后臨床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改善效果越好。因此,前列腺增生患者IPP大小與TPKEP手術難度及臨床效果密切相關。另外,術后C組患者最大尿流率高于B組,殘余尿量、QOL評分、IPSS評分及血清PSA水平均低于B組,不過并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可能與樣本量偏少有關。
表3 3組患者最大尿流率、殘余尿量和血清PSA水平比較(±s)
表3 3組患者最大尿流率、殘余尿量和血清PSA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a表示P<0.05;與A組比較,b表示P<0.05。
組別A組(n=30)B組(n=30)C組(n=30)最大尿流率(m l/s) PSA(ng/mL) 殘余尿量(mL)FP術前6.13±1.87 7.96±2.45 8.09±2.68 3.285<0.05術后6個月12.18±3.04a 13.97±2.76ab 15.29±2.84ab 5.189<0.05術前2.23±1.04 2.16±1.07 2.19±1.02 0.111>0.05術后6個月1.14±0.43a 1.08±0.53ab 1.06±0.49ab 0.672>0.05術前89.63±44.16 75.19±31.42 71.46±27.08 2.978<0.05術后6個月9.58±2.46a 8.16±2.37ab 7.83±2.34ab 4.013<0.05
表4 3組患者QOL和IPSS評分比較(±s) 分
表4 3組患者QOL和IPS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術前比較,a表示P<0.05;與A組比較,b表示P<0.05。
組別QOL評分 IPSS評分A組(n=30)B組(n=30)C組(n=30)FP術前4.79±0.86 4.25±0.79 4.16±0.68 3.147<0.05術后6個月3.68±0.45a 3.24±0.49ab 3.02±0.53ab 3.629<0.05術前18.94±3.89 16.08±3.76 15.27±3.09 4.406<0.05術后6個月10.36±3.07a 8.37±2.52ab 7.86±2.45ab 5.744<0.05
綜上所述,IPP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PKEP療效的評估有一定臨床價值。在隨后的研究中應擴大樣本量,并延長隨訪觀察時間,進一步明確IPP對TPKEP手術遠期療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