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娜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yī)院 駐馬店463000)
妊娠期高血壓(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為臨床婦產科常見病,據統(tǒng)計,HDCP 發(fā)病率為5%~12%,全球范圍內每年約5~6 萬例婦女死于HDCP 并發(fā)癥[1]。臨床對中重度HDCP 以鎮(zhèn)靜、解痙、有指征降壓為主,硫酸鎂為臨床首選解痙劑,可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huán),且降壓效果確切,但單獨使用藥物劑量較高,一旦過量會導致患者中毒,甚至心臟停搏[2]。臨床多結合鈣通道阻斷劑類藥物,提高降壓效果,保護心肌細胞。本研究選取我院中重度HDCP 患者68 例,探究硫酸鎂聯合鈣通道阻斷劑硝苯地平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9 月~2019 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HDCP 患者68 例,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各34 例。試驗組年齡24~37 歲,平均年齡(28.96±2.13)歲;孕周26~35周,平均孕周(30.89±1.94)周。參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9.35±2.58)歲;孕周27~36 周,平均孕周(31.18±2.04)周。兩組基線資料(年齡、孕周)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符合《婦產科學》[3]中HDCP診斷標準;(2)收縮壓≥140 mm Hg 和(或)舒張壓≥90 mm Hg;(3)超聲檢查無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病變;(4)患者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患有艾滋病、乙肝等傳染性疾病者;(2)原發(fā)性高血壓病者;(3)多胎妊娠者;(4)嚴重依從性差無法遵醫(yī)用藥者;(5)患有糖尿病等其他妊娠期合并癥者;(6)既往有硫酸鎂過敏史不符合本研究者;(7)存在嚴重意識障礙或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鎮(zhèn)靜、利尿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參照組予以硫酸鎂(國藥準字H13022977),5 g 硫酸鎂+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30min 靜滴完畢,20ml25%硫酸鎂+1000ml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滴注速度2.0g/h,1 次/d。若出現硫酸鎂中毒,則立即停藥,靜脈緩慢推注10ml 10%葡萄糖酸鈣(國藥準字H12020963)。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予以鈣通道阻斷劑,硝苯地平(國藥準字H20083380)口服,10mg/次,3 次/d。兩組均治療1 周。
1.4 檢測方法 取5 ml 晨起空腹靜脈血,置于抗凝試管中,4℃離心(3 600 r/min,10 min)處理,分離血漿,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內皮素(ET)水平,以硝酸還原酶法測定一氧化氮(NO)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取5 ml 晨起空腹靜脈血,抗凝處理,取抗凝標本1 ml 注入壓積管,離心(3 000 r/min,30 min)處理,讀取紅細胞壓積數值;取0.8 ml 全血標本注入黏度計切血器,檢測高切(150 s)、低切(10 s)黏度值;其余標本置入離心機離心處理,切變率100s-1,獲取血漿黏度值。
1.5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NO、ET 變化情況。(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變化情況。(3)比較兩組自然分娩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NO、ET 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NO 較治療前升高,且試驗組較參照組高;兩組ET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較參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表1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ET(ng/L)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參照組組別 n NO(nmol/L)治療前 治療后34 34 t P 516.34±69.52 520.17±70.28 0.226 0.822 948.67±86.43 728.76±79.85 10.897<0.001 95.27±12.03 94.87±11.75 0.139 0.890 51.34±6.21 73.06±6.84 13.709<0.00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治療前,兩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較參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紅細胞壓積(%)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參照組組別 n 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血漿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34 34 t P 6.57±0.82 6.29±0.87 1.366 0.177 4.36±0.62 5.67±0.71 8.104<0.001 14.06±1.38 13.87±1.40 0.564 0.575 8.34±1.06 9.87±1.12 5.785<0.001 1.86±0.57 1.81±0.54 0.371 0.712 1.35±0.46 1.64±0.48 2.544 0.013 0.87±0.24 0.84±0.21 0.549 0.585 0.41±0.06 0.49±0.09 4.313<0.001
2.3 兩組自然分娩率比較 試驗組自然分娩24例,剖宮產10 例;參照組自然分娩16 例,剖宮產18例。試驗組自然分娩率70.59%(24/34)較參照組47.06%(16/34)高,(χ2=3.886,P=0.049)。
當前,臨床對HDCP 發(fā)病機制尚未作出全面闡述,但普遍認為與母體全身彌漫性內皮細胞激活、損傷或母體免疫耐受失調相關。相關研究指出,HDCP是導致孕產婦、圍生兒死亡率升高主要原因之一[4]。大多降壓藥物在降壓的同時會減少人體胎盤供血量,不利于胎兒發(fā)育,故臨床應積極探討一種最佳治療方案,提高臨床效果,避免盲目降壓,降低剖宮產風險和母嬰死亡風險。硫酸鎂能抑制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促使平滑肌松弛、擴張血管,產生解除血管痙攣,起到降壓作用,但單一使用效果欠佳[5~6]。硝苯地平屬于鈣通道阻斷劑,能選擇性抑制心肌細胞膜鈣離子內流,減少心肌氧耗,防止鈣內流超負荷,保護心肌細胞;可促使血管內皮細胞,抑制ET 釋放,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壓[7]。HDCP 患者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顯著升高,影響血液供應,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血液流變學指標升高,兩者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huán)。硝苯地平具有穩(wěn)定、持續(xù)鈣拮抗作用,可降低紅細胞、血小板聚集性,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特性[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NO 較參照組高、ET較參照組低,試驗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均較參照組低(P<0.05),表明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使用能顯著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血液流變學。試驗組自然分娩率70.59%較參照組47.06%高(P<0.05),表明硫酸鎂、鈣通道阻斷劑聯合治療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綜上所述,治療中重度HDCP 患者在硫酸鎂的基礎上加用鈣通道阻斷劑硝苯地平,可顯著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血液流變學,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