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匹梅
【摘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思想就是讓學生自主學會嘗試探究,學會學習方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填鴨式”、“注入式”的教法轉變?yōu)閷W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枯燥無味的課堂充滿朝氣,煥發(fā)充滿活力的課堂。
【關鍵詞】嘗試教育? ?激發(fā)興趣? ?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2-144-01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讓兒童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啟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闭n堂則是實施的主戰(zhàn)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是一個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可充分體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接觸多,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學生嘗試教育將一改過去,把“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方法轉變?yōu)?“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讓學生試一試,再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變“教師在上,學生在下”的被動局面為“學生在前,教師在后”的主動狀態(tài)。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走“自主探究”之路,使枯燥無味的課堂充滿朝氣,煥發(fā)充滿活力的課堂。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專長,充分發(fā)揮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呢? 我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一、變“苦學”為“樂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應利用這種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學生嘗試教育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讓學生“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讓學生“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做到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學的開心,學的主動。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我會讓孩子先試著用圓形紙片折出角,學生開始會折出幾個角(如折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等),只要學生能折出角,我都給予表揚,接著我再感受一下角給我們是什么感覺的?和自己折出的角拍拍掌。學生帶著問題試著操作然后再說出碰這個角時會有什么感覺? 學生會說:“碰到手時會有刺痛的感覺”?!盀槭裁茨??”“因為是尖尖的”學生會說。接著我再次追問:“那尖尖的兩邊又給你什么感覺呢?”學生會說:“平平的,滑滑的?!边€有的學生會說:“直直的?!边@樣學生通過親身試折出角,在無限高漲的情趣中再讓學生觸摸角說出感受,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便水到渠成的說出角的的特點,充分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二、敢于、樂于嘗試探究
學生“嘗試”是指學生的第一次嘗試,是學生進入自己探索自己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關鍵是抓住“探”字。“學生討論”是學生第一次討論,是一次集中的反饋,是教師為了試探一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關鍵要抓住“活”字?!皩W生再次嘗試”是給學生“補償”的機會,關鍵要抓住“實”字。學生一方面自我進行矯正,另一方面對自己的嘗試過程再次驗證,培養(yǎng)學生在探索中獲得成功喜悅。這一過程充分體現(xiàn)讓學生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后,所以允許學生失敗,又允許學生再次嘗試,這樣學生在毫無心理壓力情況下,也就敢于:嘗試、樂于嘗試。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題:媽媽把一個披薩平均切成10塊,小月吃了其中的4塊,小月吃了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學生會說4/1,“是這樣嗎?誰有不同的看法?大家討論一下”在激烈的討論中,孩子有了新的答案,說:“我們組覺得應該是4/10? ? ?!蔽医又鴨枺骸盀槭裁茨??”“因為雖然是一個披薩,但是已被分成了10份,也就是說這10份就看成一個整體,而其中4份就是占整體的? ?4/10? ?!?/p>
“嗯,原來這樣,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看法嗎?”當看到孩子們都搖搖頭時,我笑著說:“你們太棒了”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讓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接著我再提出新的問題:“如果剩下的分給爸爸媽媽吃,爸爸和媽媽分別吃這塊披薩的幾分之幾?”這一題問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了,學生再也沒有出現(xiàn)之前那個一分之幾了,都搶先回答說4/1,當學生正享受思維成功快樂的時候,我又提出誰吃的多?誰吃少?學生馬上會回答是小月吃的多,“嗯,這個簡單,那如果你是小月會讓誰吃多呢?”“爸爸媽媽”順著學生的回答我再次把問題推到最高點:“那你能想到如果爸爸和媽媽吃的比小月多,但爸爸媽媽的也要一樣多,該怎樣分?”讓學生大膽嘗試探究想想該怎樣分,學生思維活躍都想幫小月想辦法,各種嘗試后會得出:“小月吃這個披薩的? ? ? ,爸爸和媽媽吃這個披薩的? ? ? ?!边@樣學生帶著有目標、有指導的問題活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多次活動,適當時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獲得成功。
三、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小組學習是一種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如在教學“多位數(shù)的加減法”一課時,我將學生分成了四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每人發(fā)一份探究方法報告,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再填,之后再在組內(nèi)的四個同學中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接著再探討誰的方法最為簡便,最后將小組內(nèi)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想法和做法在班級交流匯報,這樣學生學的輕松,學的快樂從中有能有效的獲取新知,學會方法,這就是合作交流的魅力所在。
學習是一種受眾多因素影響的復雜認知活動,良好的方 法可使我們發(fā)揮天賦和才能。嘗試教育教學是完美的,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秉承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之風。這樣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薛紅.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淺談指導學生預習的策略[J].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