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蘭
【摘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下,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趯W科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發(fā)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構建數學課堂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知識,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能力。本次研究主要對初中數學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原則以及具體創(chuàng)設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情境? ?創(chuàng)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2-045-01
在學科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以往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初中數學教學需求,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以及提升數學能力造成了阻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對應課堂教學情境,在數學情境中引發(fā)學生思考數學問題,促使學生自主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具體數學情境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簡化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轉換數學思維,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成效,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
一、初中數學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原則
(一)遵循探索性原則
在創(chuàng)設數學課堂情境中,教師需要結合初中數學教材,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知識認識程度的數學情境,同時,要引導學生通過數學問題深入挖掘知識背后的內涵,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數學思維,使得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誘發(fā)學生思考,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使得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作用。
(二)遵循情感性原則
教師在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中,應當遵循情感性原則,提升學生感悟數學能力,豐富是數學思想,進而有效落實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通過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構建趣味性課堂學習氛圍,喚醒學生情感體驗,同時在突顯出教學的新穎性,通過數學教學活動的實踐,促使學生感受到自身主體教學地位,進而提升教學獎效率和水平。
二、初中數學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策略
(一)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在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中,初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多種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比如微課。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從學生知識認識水平出發(fā),合理運用微課,因地制宜教學。如果學生基礎相對與較差,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將數學重點以及難點知識進行著重解決。如果學生數學基礎水平相對較好,教師可以利用探究類視頻,讓學生通過平板電腦,在相關軟件的幫助下,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講到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平行線的性質》時,教師制作相應的微課課件,在視頻中要強調教學重點、難點,詳細講解學生不理解或者難以掌握的重點內容。通過學生自主預習,將問題帶到課堂中,比如“若是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在學生探究下,教師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fā)現結論,利用此種動態(tài)畫面,將數學知識生動化,豐富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思維,同時也更好的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探究解題思路,這對提升學生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具有重要幫助,通過情境的設置,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數學思維
初中數學知識雖然多數是基礎性概念內容,但部分知識對于初中生而言,仍然是非常抽象難以理解的。而通過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知識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引導式教學方法下,發(fā)散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與素養(yǎng)。
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當講到《平面直角坐標系》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在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基礎上,能夠 充分利用點坐標找出位置。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何為有序數對?如何才能直觀體現有序數對所表示的位置?”通過問題引導,促使學生思考,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以往學過數軸表示方法,進一步提出問題:“這兩個數軸是怎樣的?”學生經過分析和思考會總結出二者處于垂直關系。而后,教師可以借用例題,對問題進行深度探究,也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有效活躍了數學思維。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基于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時,需要將學生放置到教學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學習地位。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并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并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可以學以致用。
例如,講到有關“概率”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學?,F有資源,引導學生統(tǒng)計學校班級學生男女比例,自主收集、分類、分析數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匯報統(tǒng)計結果,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可以總結學生的問題,并在課堂中予以解決。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概率知識,也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點記憶,也提高了學生觀察生活能力,促使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生活。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豐富教學手段,立足學生知識認知程度,提高學生求知欲、拓展其數學思維。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參考,進而推動數學教學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改革。
【本文系清流縣2018年立項課題,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和應用的實踐研究,qljy-1808,課題成果】
【參考文獻】
[1]王瑞紅.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23(01):187+192.
[2]黃金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24):236-237.
[3]陳丹.淺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9,34(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