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霞
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學生最為內在的培養(yǎng)基礎,要想學生能夠更加優(yōu)秀地成長,道德與法治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要想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課堂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策略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本文主要談談新的教學改革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02-0244-01
1 善于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景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工作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豐富且合理的情景,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情景創(chuàng)設要有針對性。情景的創(chuàng)設必須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要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主要目的。②情景創(chuàng)設要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設情景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以便于探究。創(chuàng)設情景切勿直白,應該把預設和生成緊密結合。③情景創(chuàng)設要有創(chuàng)造性。情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它所反映的問題必須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氣息。因此,需要所有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不斷地加工提煉。④情景創(chuàng)設要具有思想性。有思想性的情景是道德與法治課育人的需要,課堂上創(chuàng)設的情景要對學生有教育意義。⑤情景創(chuàng)設要具有沖擊力。視覺上可動靜結合,方式上要多種多樣,盡量多使用多媒體教。
2 設置有效的問題
課堂有效問題的提出,能快速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從而推動課題探究的實現(xiàn)。課堂問題的提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內容:①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從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引出問題,便于學生針對材料進行思考。②問題的提出要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③問題的設置要有啟發(fā)性。問題設置要明確具體,不能為提問而提問,甚至有的問題不需要學生思考,書本上就有答案。這樣的問題設置,既浪費了課堂時間,又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毫無意義。
3 開展課堂辯論,增加互動頻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比較偏文科類,其獨有的學科特性更加符合互動交學模式的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的課本內容主要以文字為載體,更加方便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互動,進行相關問題的辯論。教師可以展開教學內容正反方的辯論,讓學生自主選擇陣營,并從中加以指導,適度的也可以加入到辯論的正反方中闡述論點,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平等交流。
4 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擁有了極大的興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引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對于進一步的主動思考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很少有同學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一下子就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蛟S,這也與平時課堂中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離不開的。一直強調學生要死記硬背,必須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允許摻雜自己的半點思想。這樣下來,不僅不會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反而適得其反,學生會逐漸對學習變得厭煩,甚至會有厭學的想法。因此,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就不得不要求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思維方式,更多的增添一些創(chuàng)新的因素以及新穎的課堂模式,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他們一步步的走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道路。在教學中針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內容,教師更要靈活地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將學生引往成功的方向。為教學課堂增添新的色彩,給整節(jié)教學過程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當然,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學生的親身實踐,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進行結合才能夠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以及道德法治知識的掌握起到更好的作用!此外,也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同學們在其中享受歡樂的同時學到課堂學不到的知識,提升團結互助能力,將無意間迸發(fā)的靈感得到升華!
5 小組互助
教師在實施思品課道德與法治教育時,應將分開的學生個體組成小組的形式從事管理,避免展現(xiàn)沒有顧及到的學生,展現(xiàn)被遺忘的“角落”。舉例,在實施“人生自強少年始”課程學習時,該課程主要有三個部分,揚起自信的風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強之路,奮發(fā)圖強是學生應該具有的主要品質,教師應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及對課程的解釋,教師設計問題,譬如你對自信的把握、怎樣在使自己自信、自己的事情為什么要自己做,如何走向自強之路等。設定問題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從事小組討論,這一實踐中應勉勵多個答案的產(chǎn)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寬,小組討論完成后,教師教誨學生對問題從事回答,這一過程的討論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也使課堂氛圍得到了活潑,同時調動了學生對思品課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興趣,教師也可以設計小組競爭環(huán)節(jié),將所學知識相關的問題從事辯證討論,設定反方與正方。譬如,針對現(xiàn)今具有爭議的一個社會狀況:老奶奶摔倒了該不該去扶的問題,正方應說出扶的來源,反方應說出不該扶的來源。經(jīng)歷雙方討論,針對結果教師深入剖析,給出正確的角度,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有正確的道德意識,防人之心不可?但是當同伴需要幫扶的時候還是應該不可推卸。教師通過與生活相互融合,從事道德培育。教師也會在學生討論實踐中得到收獲,通過同學們的小組探究,教師能精確知道每個學生在思品課道德與法治教育學習中普遍展現(xiàn)的問題,以便針對性地從事處置,通過小組互助使學生學習效果倍增。
總之,在初中,學生處于思想成熟階段,會受到各界影響,隨著網(wǎng)絡時代發(fā)展,學生了解到的信息也更多更繁雜,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為了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與法制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虞林.淺析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
[2] 吳佳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