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惠珍
《指南》中指出,創(chuàng)設溫馨的人際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而對于初入園的幼兒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發(fā)展的兩大環(huán)境,為了孩子們健康地茁壯成長,家園必須形成一股合力。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來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形成概念,了解“良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愉快入園、進教室用硫磺皂洗手、集體活動、游戲活動、盥洗、進餐、午睡、穿脫衣褲、午點等十多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天生就是天真無邪的,他們就象一張白紙,教他們什么他們必然會按成人所教的去做,所以要想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積極誘導,耐心培養(yǎng)。小班幼兒年齡小,對于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fā)育特點的良好生活常規(guī)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師引領,教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幼兒期是生活習慣形成的最初時期。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關鍵期。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是極為重要的。
(一)利用游戲,養(yǎng)成習慣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在他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限制自己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懂得守紀律,更不能大聲喧嘩;玩玩具時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懂得用協(xié)商的口吻與人友好交往,而且玩完之后會把玩具擺放整齊;閱讀時不能撕書,不破壞幼兒園的東西等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生活習慣。但有的幼兒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這就需要我們用心教誨。對于小班孩子,許多案例都顯示出有趣的游戲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有明顯促進作用。
(二)結合兒歌,培養(yǎng)技能
在常規(guī)活動中,洗手、入睡、穿脫衣褲是最重要的三項。在培養(yǎng)和訓練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后順序弄錯,就是細節(jié)達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為何不把它們編成兒歌,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后順序。如在洗手這一常規(guī)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這么兩首兒歌:《洗手歌》《漱口》
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關上龍頭甩甩手,找到毛巾擦干手。
漱口: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來。
(三)正面教育,表揚鼓勵
陳鶴琴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學上指出:愉快的情緒能促使大腦皮層建立一個興奮灶,使學習保持最佳狀態(tài)。幼兒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悅,從而使好的行為習慣繼續(xù)保持。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當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大聲斥責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這時你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比缓笤俦頁P幾個正在揀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揀的干干凈凈了。
(四)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養(yǎng)”不難,養(yǎng)成就需要很大的堅持性,需要不斷的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疲勞以至于忽視,從而使壞習慣卷土重來。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還沒有很自覺的意識,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關鍵在于“滲透”和“堅持”。教師要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于孩子們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內(nèi)容要具體化、生活化,可操作。為幼兒制訂一個生活日程表,從小就依照一定的時間進食、睡眠、活動,為以后的良好生活習慣打下基礎。對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一方面要進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堅持做到,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較差,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責任感,且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三、家園攜手,幫助家長實施素質教育
《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幼兒園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往往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思想行為。
(一)轉變觀念,樹立正確教育觀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中家長的被動狀態(tài)。幼兒園要根據(jù)家長的需要,形成家庭、學園協(xié)商的,互補的,和諧的強大合力。要從傳統(tǒng)的舊觀念中把家長從被動為主動,從客體為主體,這一轉變過程并不容易,在研究中,我們深深感到要發(fā)揮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主體作用,在課改中也把家庭教育列入重點,提倡家園合作,共同促進。教師思想上的轉變,從而帶動家長的觀念更新,教師經(jīng)常與家長共同討論幼兒的教育問題,一起分析,尋找對策,共同提高。
(二)家園合作,形成一股繩的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培養(yǎng)的課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形成幼兒好習慣的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覺時,都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著習慣。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時機,及時果斷地提出要求,并堅持始終地讓幼兒去實踐。尤其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應多與園方在對幼兒習慣培養(yǎng)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與幼兒園實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習慣。假如家庭與幼兒園的要求、做法不一樣,就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jīng)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tǒng)??梢婐B(yǎng)成良好習慣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習慣逐步養(yǎng)成??傊?,良好生活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過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