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 要: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已經(jīng)有十多年了,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但是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仍會遇到各種障礙。本文通過研究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對應策略為重點,通過幫助學困生克服自身因素和營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兩個方面,主要通過轉(zhuǎn)換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等一系列優(yōu)化操作來解決小學英語學困生問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困生;教學方法
學生對英語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塌實、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間多。同一班級內(nèi)總有一部分英語學習比較落后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這就形成了英語學習困難學生。由此可見,如何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學習英語對我們老師來說責任重大。
一、小學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形成與其自身有很大的關系,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學習缺乏自信心
有些小學生由于在最開始學習英語時不夠認真,導致本身英語基礎差,對英語沒有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逐漸成為班里的后進生。小學生學英語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單詞難記,語法難懂,遺忘率高。如果在三年級因為種種原因落后,這樣同上等生對比就會產(chǎn)生成績上的差距,從而對英語的學習提不起興趣。隨著學習內(nèi)容的增多,難度的增加以及要求的提高,心理負擔加重,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對繼續(xù)學習英語失去了信心。長期如此,學習成績難以得到明顯提高,最后便覺得自己再怎么學也無用。這種自卑的心理給學習帶來了消極的后果,導致他們在學習中缺乏信心,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會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感覺,如此惡性循環(huán),也就成為了學困生。
(二)學習目的不明確
小學階段許多學生認為語文數(shù)學很重要,而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外語沒有什么用處,學壞學好都一樣。所以這些學生從開始學習英語時,就沒有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今后的學習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幾乎所有的英語學困生對學習外語的動機不明確,在這種無明確的學習目的的情況下,他們是不可能學好英語的,沒有目的就沒有指引性,直接導致了學困生的形成。
(三)學習方法不正確
學習方法是發(fā)揮學習能力的手段,也是增進學習能力的途徑。學習方法對學困生的形成有著一定的影響。很多學生在課前不認真預習,沒有做好課前預習;課上不認真聽講,不思考,不做好筆記,有時還會出現(xiàn)講話,睡覺等;課下不復習鞏固,課后又忘了,遇到考試,成績當然是慘不忍睹,這也進一步促使他們放棄英語學習。這樣長久下去,必然導致學困生的出現(xiàn)。
(四)學習環(huán)境不理想
很多小學班級里,由于教師管理不同,導致班風、學風欠佳。一個班風、學風不良的環(huán)境,對學困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在班級里,很多教師對學習不好的學生不予管理,有的甚至是直接放棄;還有的家長跟風讓自己的孩子上社會輔導班,這導致一些學生覺得自己學會了,課堂上就不認真聽講,長期下去學習成績也容易下降。在這樣的風氣下,學習差一點的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逐漸淪落為學困生。
二、小學英語學困生轉(zhuǎn)化對策
(一)努力幫助學困生克服自身因素
1.多鼓勵,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jīng)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及時肯定和表揚學困生,滿足他們的內(nèi)心需求,可以產(chǎn)生其要求進步的動力。因此在英語課堂內(nèi),多留給學困生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者讓他們朗讀事先讀過多遍的單詞,句子和對話;叫他們進行簡單的對話表演……對于他們的回答給予“Very good!”;或者給他們一些小小的物質(zhì)獎勵,如小五角星、小熊貼紙等,往往能讓學困生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而激動萬分,讓他們感覺到“我也行”。
2.使學困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習,還要教給學生一些道理,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不是讓教師和家長滿意,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增長知識,擴散思維,開拓視野,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好基礎,這是實現(xiàn)個人理想的主要途徑。
3.指導學困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1、預習。后進生往往沒有預習習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而有的潛能生雖然能預習,但看書時東翻西翻,不知重點。在課前我們要讓學生預習下一節(jié)課要上的內(nèi)容,提示重點。課前自學可以發(fā)現(xiàn)疑難,引起思考,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2、聽課。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3、復習。課后復習不僅能讓后進生回憶起老師上課的情境,還可以弄清楚課堂上尚不明白的問題,因此讓后進生學會課后復習是很必要的。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1.加強師生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看到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在課堂上該嚴則嚴,該和藹的時候和藹,讓學生敬之愛之。不僅如此,還要通過師生的互動來促進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交流。
2.轉(zhuǎn)變教育方式,豐富教育方法
生動形象的英語課堂教學,能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在教學中,多變的教育方式,豐富的教學方法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作為教師應在進行了一定量的跟讀、替換等機械練習后,根據(jù)小學英語學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讓學困生也參與進來,要讓他們參與到游戲、唱歌、趣味活動中來,要給學困生一個展示的機會。
3.優(yōu)化班風、學風,加快學困生的轉(zhuǎn)化
良好的班風學風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班級里,我們不能嘲笑學困生,應該加大對學困生的幫助,要多花時間去輔導學困生,也可以鼓勵周圍優(yōu)等生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在課上對有些難的問題可以多講解幾遍,不能忽略學困生,要平等地看待他們,鼓勵他們,不能讓他們內(nèi)心有學困生的陰影,為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提供一個良好的班風、學風。
綜述
學困生的成因是復雜的,其轉(zhuǎn)化也是一項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針對學困生問題,我們要從各方面著手,不僅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還要進一步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促使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得到實質(zhì)性的進展,并最終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總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沈娟.小學英語教育中學困生轉(zhuǎn)化的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107-108.
[2]陳青青.小學英語弱勢群體課堂遺留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小學教學研究,2018(1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