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龍龍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450000
血液透析(HD)是臨床上用來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有效方式,但HD治療雖然能夠有效清除小分子毒性物質,卻很難清除中、大分子毒性物質,而血液灌流(HP)的出現(xiàn)有效彌補了這一缺陷,能夠非選擇性地清除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性物質[1]。有研究表明[2],采用HD+HP治療,相較于單一HD治療來講,對毒性物質的清除更為徹底,血液更為純凈,因此治療效果更為理想。另有研究表明[3],灌流器預沖方法的選擇對HD+HP治療效果的影響較大,若預沖不充分,容易造成灌流器及透析器凝血的發(fā)生,進而導致治療中斷。為選擇最為合適預沖方法,本文對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60例行HD+HP治療的患者采用改良預沖方法,并與傳統(tǒng)預沖方法進行對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120例行HD+HP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符合HD與HP治療指征,心功能正常,無過敏史,無嚴重出血傾向,無白細胞減少,意識清晰,自愿參與配合此次研究。根據(jù)預沖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改良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19~84歲,平均年齡(52.34±6.57)歲。改良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0~83歲,平均年齡(52.51±6.31)歲。二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與器械:透析機為德國貝朗710500R血液透析機,透析器為FX80聚砜膜透析器,透析液為碳酸氫鹽溶液,灌流器為HA130型珠海健帆樹脂血液灌流器,預沖液為5%的葡萄糖500ml、1 000ml的軟包裝生理鹽水、天益好一次性體外循環(huán)管路、肝素鈉注射液(2ml:100mg)、血管通路均為內瘺。
1.2.2 預沖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預沖方法,先將2支肝素鈉注射液與100ml的生理鹽水混合,配置成100ml(2mg/ml)的肝素生理鹽水,再將20ml的肝素生理鹽水與1 000ml的生理鹽水混合,配置為1 000ml(0.04mg/ml)的肝素生理鹽水預沖液,配置二袋,取2 000ml的肝素生理鹽水預沖液進行預沖,血流量為100ml/min,間斷輕拍振動透析器與灌流器,將小氣泡排盡,再調整血流量為150ml/min,最后采用余下的預沖液進行開放式預沖,結束后將血路管裝轉換為密閉式循環(huán)通路循環(huán),再將1支肝素鈉注射液與500ml的生理鹽水混合,配置成 500ml(0.2mg/ml)的肝素鈉生理鹽水預沖液進行預沖,最后再采用500ml生理鹽水預沖管道排除管內的肝素鈉生理鹽水,再將灌流器垂直固定在支架上準備上機。
改良組采用改良預沖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肝素鈉注射液100mg,輕拍灌流器,排出空氣微粒后將肝素鈉注射液從動脈端注入,并擰緊保護螺帽,在灌流器標簽上注是藥物名稱、用藥時間及劑量等,將灌流器輕輕反轉10余次后再將其放置在無菌治療巾上,靜置半小時,連接好動脈端管路,采用500ml的生理鹽水開放式預沖管路,啟動血泵100ml/ml,動脈端泵路充滿生理鹽水后將靜態(tài)肝素化的灌流器取出,并將其連接在動靜脈端管路上,啟動血泵200~300ml/min,輕拍灌流器以便排除管內氣體,采用2 000ml的生理鹽水預沖,排除液體,再將灌流器垂直固定在支架上準備上機。
1.2.3 治療方法:先將灌流器串聯(lián)在透析器前,與透析機同時進行,治療2h后待灌流器達到飽和狀態(tài)后再關閉動脈管道夾將灌流器取下,立即將動脈管路連接在透析器上,接著行HD治療,透析液流量為500ml/min,直到透析全部完成。治療期間肝素量因人而異,于治療前10min靜脈注射肝素,首次劑量為0.8~1.0mg/kg,使患者達到全身肝素化,HD+HP治療追加肝素16mg/h,取下灌流器后,透析治療追加肝素降低為8mg/h,于透析結束1h前不再追加。
1.3 評價指標 (1)觀察比較二組患者的預沖肝素量、預沖時間及生理鹽水用量。(2)觀察比較二組患者透析前后的各項凝血指標變化。(3)觀察比較二組患者的灌流器阻塞發(fā)生情況。
2.1 二組預沖時間及耗材比較 改良組的預沖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改良組的預沖肝素量與生理鹽水用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二組預沖時間及耗材比較
2.2 二組透析前、后各項凝血指標變化比較 二組透析前、透析后的APTT指標與TT指標區(qū)別均不大(P>0.05),見表2。
表2 二組透析前、后各項凝血指標變化比較
2.3 二組灌流器阻塞發(fā)生情況比較 改良組灌流器阻塞發(fā)生率為1.67%(1/60),低于對照組的15.00%(9/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82,P=0.008<0.05)。
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往單一的HD治療方式已很難滿足患者的生存需求,HD+HP治療逐漸替代以往單一的HD治療,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的各類毒性物質,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但在實際操作時,灌流器的前期預沖準備工作較繁瑣,若預沖效果不充分,容易導致血液管路凝血現(xiàn)象,造成灌流器阻塞,影響治療效果[4]。因此,如何選擇有效的預防方法成為HD+HP治療時關注的重點。
本文中我院對預沖方法進行改良后,改良組的預沖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改良組的預沖肝素量與生理鹽水用量少于對照組,改良組灌流器阻塞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改良組與對照組透析前、透析后的APTT指標與TT指標區(qū)別均不大(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唐業(yè)瑩等[5]研究相一致。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改良后的預沖方法簡化了操作環(huán)節(jié),相較于傳統(tǒng)的預沖方法來講,操作更為簡單,工作效率更高,且所需的肝素量及生理鹽水量更低,有效避免醫(yī)療資源的浪費。此外,改良的預沖方法先采用肝素浸泡灌流器,充分膨脹樹脂顆粒,增加樹脂顆粒吸附肝素量,不但有效避免了灌流器的阻塞,同時還能夠提高抗凝效果,降低出血風險,安全性較高[6]。
綜上所述,HD+HP治療時采用改良預沖方法,能夠有效縮短預沖時間,減少預沖耗材,避免灌流器阻塞的發(fā)生,且不會加大出血傾向,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