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浯有云:“林無石不幽、園無石不秀、廳無石不華。”近年來。在文化產(chǎn)業(yè)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之一——賞石文化逐漸贏得認可,收藏價值山不斷提升:不管在拍賣會。還是在其他民間交易平臺上。都時常會傳來奇石天價成交的消息。英石,是有著四大園林名石美譽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名石。近十年來,在國內(nèi)外的觀賞石拍賣專場。英石和靈璧石等其他傳統(tǒng)名石一樣,是上拍率和成交率最高的奇石品種之一。但相比北方奇石市場的熱度。英石在原產(chǎn)垃廣東似乎仍處于低潮。
作為四大名石之中唯一的陽石。廣東英石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值得進一步深挖,得到市場認可山是指日可待。
英石,希代之寶
英石又名英德石。被英德當(dāng)?shù)厝税练Q為“土特產(chǎn)”,是廣東特有的傳統(tǒng)名石。英石具有悠久的開采和賞玩歷史,根據(jù)史載,早在宋朝,上等的英石就被列為皇家貢品,而史家津津樂道的《云林石譜》、《廣東新語》和《洞天清錄集》等古籍,均對英石作過重點介紹。蘇東坡、米芾、楊萬里、朱彝尊、查慎行等古代名家更視英石為珍寶,賞玩之余,紛紛賦詩贊頌。如宋嶺南使程德孺解官北還,以英石贈揚州為官的蘇軾。蘇軾取杜甫“萬古仇池穴”之句命為“仇池石”,將其視為“希代之寶”,并賦詩《仆所藏仇池石》云:“海石來珠浦,秀色如蛾綠。坡陀尺寸間,婉轉(zhuǎn)陵巒足。連娟二華頂,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p>
今天,賞石人士在茶余飯后經(jīng)常拿出來形容奇石美姿特點的“皺、瘦、漏、透”四個字,其實原本就是古代文人專門用來描述英石的。正因為外形多姿多彩、變化無窮,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英石在元代被列入“文房四玩”,到了潔代,又與靈璧石、太湖石和昆石
起,被推舉為全國四大園林名石。歷代的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都以收藏英石為榮、為樂。
英石用途廣。潔代《嶺南雜記》指出:“英德石大者可置庭院,小者可列幾案,無不刻劃奇巧,玲瓏峻削。”大者如大器、中器可作假山,既有可一石成景者,也有玲瓏小件如英石盆景等可供擺設(shè)者。目前,北京故宮御花園里邊陳列和保存的觀賞石,30%是英石,共有27塊,體大的高2米,最小的僅70厘米,每塊英石依石形和大小配以漢白玉石座,周圍雕刻海浪或盛開的蓮花、蛟龍、云海等花紋圖案,足見當(dāng)年皇帝對英石的喜愛和重視;嶺南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佛山梁園,無不是主要以英石取景。
觀賞石專場拍賣的主角
自宋代以來,英石在我國近千年的奇石收藏歷史當(dāng)中,一直是收藏家們熱捧的主流品種,這一點是許多史書和當(dāng)下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實踐反復(fù)證明的事實。
隨著英石文化價值被逐步挖掘,也帶動英石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鏈的同步發(fā)展。2005年,英德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英石之鄉(xiāng)”;次年,“英石假山盆景傳統(tǒng)工藝”列入廣東省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008年,這項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英德的英石文化產(chǎn)業(yè)所以能夠迅速達到“階段性高峰”,主要得益于嶺南以外尤其是北京和江浙一帶的奇石玩家的介入,他們對英石這一傳統(tǒng)文化名石的理解遠比南方玩家要深,所以,那些地區(qū)也成了英石主要銷售區(qū)域。
此外,英石在觀賞石拍賣市場上也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xiàn)。
2009年,西泠拍賣在國內(nèi)推出“文房潔玩。首屆歷代供石”專場,上拍的57件歷代供石中,涵蓋了英石、靈璧石、水沖石、昆石、綠松石、戈壁石和黑太湖石等近20種,而英石和靈璧石的上拍數(shù)量合起來已經(jīng)占到全場拍品的61.4%,其中英石僅比靈璧石少了4塊。從成交率來看,英石也僅次于靈璧石,在所有石種中排行第二。香港蘇富比2014年春拍會“聚——當(dāng)代文人藝術(shù)”推出過一方“潔或更早斗底刻銘英石”(27.5cm),供石底部有晚潔畫家查世燮刻款“千巖競秀,萬壑云蒸”,原配木座,成交價49375萬元。同樣這方石頭,在西泠印社2012年舂拍會“文房潔玩·古玩雜件”專場(清·洪范、查世燮舊藏英石供石)以3335萬元成交,短短兩年增值了16萬元。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賣會“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一方“宋。天柱峰英石”(連座高63cm),估價達300萬-500萬元,這也是當(dāng)時賞石拍賣估價最高的一方,最后成交價356萬元。
只要稍作留意,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近些年國內(nèi)外的一些重要拍賣會上。譬如紐約佳士得、香港蘇富比,還有國內(nèi)的北京保利、西泠印社等拍賣巨頭企業(yè)組織的與奇石收藏有關(guān)的拍賣專場上,英石始終是場內(nèi)的主角。它和靈璧石等傳統(tǒng)名石一樣,一直有著較高關(guān)注度,也是上拍率和成交率最高的奇石品種。
鄧百熙:唯一的地表陽石,英石市場有后發(fā)優(yōu)勢
《收藏·拍賣》:英石是中國傳統(tǒng)四大名石之一,但相對來說,其價格似乎沒有其他名石高,作為一名藏石家,你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鄧百熙:這種情況并不是絕對的,英石的知名度和其他名石其實相差無幾。英石價格如果也與靈璧石、壽山石等石頭一樣高,那我們藏家哪里還有玩的空間。在古代,廣東英石離文化中心比較遠,歷代皇家都在中原一帶,從賞玩的角度來說,英石開采運送很麻煩,賞玩的難度也比較大。也正因如此,歷代開采英石的力度沒有其他名石的多,那英石留給我們賞玩的空間就更豐富,這是件好事。靈璧石、太湖石的價格早已不是洼地,而英石目前還有比較大的儲藏量,能保證今后一段較長時期的需求,未來也有后發(fā)優(yōu)勢。
《收藏·拍賣》:與其他名石相比,英石的優(yōu)勢在哪里?
鄧百熙:四大名石之中,只有英石是陽石,地表之上成形的獨石。近年雖有土層下及河床采集的英石進入玩家視界,但英石的主體概念應(yīng)該還是地表上的陽石,英石是山上“撿”的。而觀賞石類中絕大部分是水中打撈,深土挖掘,巖層開采,如果說這些石頭知道地球的故事,那英石則知道宇宙的故事。英石由于陽石特性而產(chǎn)生與別不同的觀賞效果,氣質(zhì)上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值得不斷深入研究,以解釋英石吸引賞玩者的原由?!坝⑹镊攘υ谟谥本€與棱角”,這是我三年前提出的美學(xué)觀點。所謂直線,是指線性而非實線直線,曲線中也由每小段直線組成,如書法的抑揚頓挫產(chǎn)生的視覺沖擊。所謂皺,其實是線。中國山水畫重筆墨線性,沒有線條支撐的山水畫不耐看,無論干濕濃淡的用墨有多靈活。線性是畫家個性風(fēng)格的關(guān)鍵成因。當(dāng)代山水畫家,如果沒有好的線條,在歷代大家的光環(huán)之下就無可遁形,無可藏拙了。英石的外形與紋理非常豐富,中國山水畫的各種皴法基本上在英石中可以找到,這在觀賞石世界中可以說獨一無二。英石成形于地表,是陽石,自然是吸收了日月精華,一身陽剛氣質(zhì),加之棱角分明,線性萬變,一個“皺”安能概述?說英石氣場大,我想大概是這個原因。
《收藏·拍賣》:我們應(yīng)該如何理解英石內(nèi)在的石頭文化?
鄧百熙:石頭文化都是人賦予的,石頭本身是沒有文化的。與其他石種相比,從宋代以來,英石由于“皺而多紋”“瘦而聳削”的欣賞價值深受文人的追崇。英石剛性,有骨有力有氣,更契合文人的氣質(zhì),也更能抒發(fā)文人內(nèi)心的情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文人風(fēng)骨。水中打撈的石頭一般很圓潤,但卻沒有風(fēng)骨的味道。英石是有個性的石頭,大自然造就了它千變?nèi)f化的形態(tài)。玩過賞石的很多藏家,一遇見英石,大多是沒有免疫力的,尤其是畫家和設(shè)計師。
《收藏·拍賣》:目前英石的藏家群體大嗎?
鄧百熙:對收藏界人士來說,英石的名貴在于它的質(zhì)樸簡約、整體氣勢和細節(jié)的奇巧,以及正大而獨特的文化品格。整個藏家群體在慢慢擴大,這幾年北方藏家也開始加入英石收藏陣營。
《收藏·拍賣》:英石目前的價格仍處于低洼,除了賞玩之外,你覺得它有投資前景嗎?
鄧百熙:如果把投資擺在第一的話,玩賞石就失去了它本身價值了。我微信有篇文章曾這樣寫,石頭是拿來賞玩的,首先要喜歡,而不是出于投資或投機的目的去炒石,如果石頭買回來只是壓倉庫,你就對不起這個石頭了。賞石是小眾收藏,并不要求遍地開花全民都賞石,藏家也必須要有歷史、美學(xué)、文學(xué)等一定基礎(chǔ)才能賞玩出它的味道。
《收藏·拍賣》:文人著文寫詩、題跋能為英石提高文化價值?
鄧百熙:這一點并不需要太刻意。首先我們說名人名石,是名人才有名石,而不是為了讓這個石頭出名刻意去清名人著文寫詩,這反而會本末倒置。英石一般不需要人工雕琢,保持自然的狀態(tài)為佳。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很多名石,都是因為主人有名氣,而后又從刻字或者注文中考究出更多收藏故事。因為這些石頭可能出自名人之手,在名人之間流傳,文化價值也更高。
《收藏·拍賣》:對于尚未入門或剛剛?cè)腴T的藏家,你是否有些建議?
鄧百熙:英石收藏是一個門檻相對較低的門類,但如果要成為專業(yè)藏家,還是要加強學(xué)習(xí)。比如買英石類的書看,多和業(yè)界的朋友交流。但在我看來,最關(guān)鍵的還是要去英德實地考察,經(jīng)常零距離接觸英石,反復(fù)體會,眼光才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