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用時:30分
實際用時:
做題日期:
月 日
一、語言文字運用
1.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①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會議公報已由新華社______相關(guān)媒體發(fā)布。
②閱讀活動應(yīng)該是一個平等的交流過程,因此無須對作者頂禮膜拜,而是應(yīng)該運用自己的思維大膽地去 ______ 、去交流。
③時間就如_______,剛邁入高中大門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可一轉(zhuǎn)眼,我們距高考只剩幾個月了。
A.授權(quán) 質(zhì)疑 白駒過隙
B.受權(quán) 置疑 白駒過隙
C.授權(quán) 置疑 行云流水
D.受權(quán) 質(zhì)疑 行云流水
2.下列各項對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會徽寓意的解讀,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會徽上方的三顆“五角星”相連,寓意合作,下方的“彩帶”和“五角星”突出了軍隊和軍人特征。
B.會徽呈“7”字型,象征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五角星”手牽手寓意世界各國軍人齊聚武漢,共慶和平盛會。
C.會徽造型,形似我國古代兵器“戈”的造型,體現(xiàn)了軍人的勇武精神和我國軍事強國戰(zhàn)略思想。
D.會徽的“彩帶”造型,既象征中國新時代“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愿景,又形似武漢市長江、漢江兩江交匯的自然地貌,凸顯中國和平發(fā)展理念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第第3~5題。
斗寒圖
馮驥才
老沈和我,還有國畫系另一名教師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國立藝術(shù)??茖W(xué)校的老同學(xué)。在那個風(fēng)云多變的時代,老沈的處境并不穩(wěn),隨時都會因波濤驟起而覆舟落水①。我一直暗暗為他揪心,同時預(yù)感到禍事遲早要飛到他頭上。
想到這兒,我飯也沒吃,戴上一頂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開門。只見老沈坐在一張破舊的、掉了漆皮兒的小圓桌前。手里捏著一個六邊形的白瓷小酒盅悶悶獨酌。他見我來了,沒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濃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對面。
他穿著一件對襟的黑綢面的中式小棉襖,緊緊包著瘦瘦的身子。他頭發(fā)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頭,但頭發(fā)硬,總有一些不服帖地翹起來,散開,并像野草那樣橫豎穿插著。
我倆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悶酒。
這時,他站起身,走到墻角的畫案前,在氈子上鋪開一張雪白的畫紙,磨好墨,又從墻上的筷子簍里取出一支長鋒、尖頭磨禿的狼毫畫筆。
老沈手握筆管,對平展展的白紙凝視片刻。忽然,他的雙眉就像受驚的燕子的一雙翅膀抖動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來。跟著,這激情跑到他的筆管上,這筆管就在他手中狂亂地抖顫,隨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飽蘸濃墨汁的畫筆如同鷂鷹擊兔一般倏然落到紙上。筆管閃電似的揮動,筆鋒在紙面上來回翻轉(zhuǎn)、戳擦,宛如狂風(fēng)吹舞的柳條拂掃水面。在潔白的紙面上出現(xiàn)一條變幻著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體——但這只是須臾間的感覺。隨后,一株蒼拙勁拔的老梅樹躍然而生。這時他的筆頭落入盛滿清水的水盆里一擾,筆上的墨在水中像烏云一樣化開,混成灰色。那筆又在粉罐里猛點兩下,重新落回到紙上。沖動而顫抖不止的筆頭橫皴豎抹,一邊豪放而不經(jīng)意地把水點、墨點、粉點弄得淋漓滿紙。于是,狂風(fēng)暴雪,立時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撐著桌邊,仿佛不這樣,身子就要撲在畫上。由于振動之故,兩綹頭發(fā)滑落到額前,他也不去管,任它們在光滑的鼓腦門上像穗子一般擺動。靜靜的屋中,只響著他帶著腕力的筆鋒在紙上的摩擦聲,還有筆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當(dāng)聲。此時,他額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來,暗暗發(fā)紅,是激動的熱血在那里奔流……
這時屋門開了,從外邊走進兩個人來。我一看,原來一個是潘大年,另一個是老沈的女學(xué)生范瑛。
老沈落好墨,換一支潔凈的大羊毫筆,從洋紅碗兒里蘸了濃濃的顏色,在梅樹枝頭點上幾朵花兒,補上蕊?;M蕊飽,艷麗如洗,光彩奪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強暴的梅樹便十分神氣地跳了出來。它毫無淡雅幽嫻之態(tài),而全然是一派處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風(fēng)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畫筆,用枯筆墨在畫幅上端寫了“斗寒圖” 三個醒目的大字。字跡端莊沉著,剛斷跌宕,頗含金石氣息,好像是熔了鐵水鑄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與畫風(fēng)十分相合。
我受了強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動。我畫了多年的畫,從來沒被一幅畫這樣感動過。當(dāng)然它打動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畫外。潘大年沖動地說:
“老沈,你這幅畫掃除了我們心里的擔(dān)憂。看了它,什么話也不用再說了。人就該這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嘛! ”
老沈聽了,頓時感動得眼圈都發(fā)紅了。他咬著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來的一種情感。潘大年對他說:“我有個要求! ”潘大年的表情鄭重又誠懇。
“什么? ”
“把你這幅畫送給我吧! 這幅畫可以說是你的代表作?!?/p>
老沈把我們送到院門外,范瑛忽疑慮重重地說:
“沈老師,您參加市美展那幅畫是不是先撤回來? ”
“為什么? ”
“趙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審畫。我看他已經(jīng)盯上您了。別叫他再來找您的麻煩?!?/p>
“不!” 老沈堅決地說,“我那幅畫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 ”
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談內(nèi)容主要是怎樣勸動老沈撤回他參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們?nèi)嗽摲质指髯曰丶业漠?dāng)口,我覺得心里還有件什么懸而未決、隱隱不安的事似的,跟著我明白為了什么,便對潘大年說:
“大年,老沈這幅畫你可得收好了。別給人亂看! ”
潘大年聽了,搖了搖他胖胖而扁平的臉,含著笑反問我:
“你當(dāng)我是三歲的孩子嗎? ”
聽他這話,我便放心回家去。腳步比來時略覺輕快些。
(節(jié)選自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選《斗寒圖》,有刪改)
[注]①老沈參加市友誼賓館大廳布置,畫了幾幅畫,遭到了不懂繪畫藝術(shù)的市委文教書記趙雄公開批評,并斷言老沈的畫里包藏著“反黨”的毒箭。
3.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一開始交代“我”、老沈和潘大年同學(xué),為下文寫“我”擔(dān)心老沈,潘大年看望老沈、請老沈贈畫等內(nèi)容作鋪墊,暗示了“我們”三人關(guān)系非同尋常。
B.老沈鋪紙磨墨揮毫作畫是小說描寫的重點,意在突出老沈繪畫技藝的高超,也有意與“我”和潘大年形成對比,從而暗示老沈在藝專學(xué)習(xí)的優(yōu)秀。
C.小說對老沈的肖像描寫中突出了他的頭發(fā)特征,作者借此暗示老沈桀驁不馴的性格,也從側(cè)面交代了老沈被趙雄盯上并被批判的原因。
D.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比較豐富。本文通過肖像描寫、語言描寫、正面描寫、側(cè)面烘托等多種手法,突出了老沈的形象特點。
4.文章以“斗寒圖”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
5.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分析小說結(jié)尾“我”“腳步比來時略覺輕快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