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用時:30分
實際用時:
做題日期:
月 日
一、語言知識與運用
1.下列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討論已經(jīng)_____了各自惹惱對方的理由——唯物主義中____著唯心主義,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又離不開唯物主義——兩個陣營中的不_____的代表們就_____挑起重擔,把接受理論應(yīng)用到一種新的文學和藝術(shù)史中去。
A.澄清 蘊含 從善如流 必需
B.廓清 蘊藏 固執(zhí)己見 必需
C.廓清 蘊藏 從善如流 必須
D.澄清 蘊含 固執(zhí)己見 必須
2.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只有最多種多樣的對象,彼此毫不相似的事物,我們才會覺得是美的。
①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面前時洋溢于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
②但這個“東西”一定是一個無所不包、能夠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富于一般性的東西
③如同喜歡我們親愛的人一樣
④由此可知,美包含著一種可愛的為我們的心所寶貴的東西
⑤我們欣賞它,喜歡它
⑥我們無私地愛美
A.①⑥⑤③④② B.①③④⑥⑤②
C.③⑥⑤④②① D.③⑤⑥①④②
3.下列關(guān)于古代技藝方面的詩句,對應(yīng)正確的一組是( )
①狀似明月泛云河,體如輕風動流波。
②丹青變化不可尋,翻空作有移人心。
③兩邊對坐無言語,盡日時聞下子聲。
④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A.舞蹈 雕刻 奏樂 射箭
B.織布 繪畫 下棋 射箭
C.舞蹈 繪畫 下棋 刺繡
D.織布 雕刻 奏樂 刺繡
4.下圖是頓悟?qū)W習和無意義學習保持曲線的比較,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無意義學習初始階段保持率較高,但下降后,保持率會持續(xù)維持在一定的狀態(tài)。
B.無意義學習和頓悟?qū)W習優(yōu)劣明顯,因此學習者都會選擇頓悟?qū)W習的方式。
C.通過頓悟來解決問題,學習效果持續(xù)高位,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盲目行動。
D.頓悟的內(nèi)容將長久地保留在學習者的頭腦中,進入長時記憶。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題。
夏縣知縣新城魯君墓志銘并序
姚 鼐
君諱九皋,字挈非,建昌府新城魯氏也。大父諱寧,康熙庚午科舉人,為內(nèi)閣中書??贾M淮,歲貢生,為廬陵縣學訓導。
君為人·敦行誼,謹于規(guī)矩,而工為文。人觀其言動恭飭有禮,而知其學之邃;讀其文沖夷和易而有體,_亦知其必為君子也。嘗逾嶺至建寧,謁朱梅崖,而受其為古文之法。于四方學者茍有聞,君必虛心就而求益。雖以鼐之陋,君嘗渡江至懷寧,見鼐而有問焉。君古文雖本梅崖,而自傅以己之所得,持論尤中正。里居授其學于子弟及鄉(xiāng)之雋才,又授于其甥陳用光,且使用光見鼐。蓋新城數(shù)年中古文之學日盛矣,其源自君也。其為科舉之文,不·徇俗好,自以古文之法,推而用之。或以為不利場屋,君曰:“得失,命也?!?/p>
君竟以乾隆庚寅科得鄉(xiāng)舉,辛卯恩科成進士。歸居十余年,奉養(yǎng)祖母及父,因益力為學,而因事設(shè)方,以利其宗族閭里,雖貧而必致其財,雖勞而必·致其力。逮終養(yǎng),乃出就官。是時鼐聞,寓書諫君,謂:“今時縣令難為,而君儒者,違其材而用之,殆不可?!比痪怪]選,得山西夏縣??h當驛道,又時值后藏①用兵,使驛往來日不絕??h舊分二十余里②,里以次出錢供役,謂之里差,吏因為利,民致大困。君自持既廉,又減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而樂為役。君顧嘆曰:“吾不能盡去里差,是吾·恨也! ”其見民,煦煦然告以義理所當從及去,不作長官威厲之狀,民亦欣然聽其教。于是縣號為治,上吏亦絕重君矣。鼐聞,乃自咎前者知君之淺,固不能盡君才也。然君亦以積勞致疾,在縣凡兩期,以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卒于官,年六十三。
某年月日,嗣光及君甥用光,皆以書來乞鼐銘。銘曰:
孰謂儒者不可以理繁庶? 孰謂學古不可為今世語?美哉魯君!其行企矩,其文蹈雅。卒置德在夏,而士興其庭宇。其生也有令譽,其亡也有傳緒,其葬也于是野。
(選自《姚鼐文選》,有刪節(jié))
[注] ①后藏:西藏舊分四部:康、衛(wèi)、藏、阿里。清代康與衛(wèi)并稱前藏,藏與阿里合稱后藏。②里:指居民居住的單位。一里,周代為二十五家,后世所居家數(shù)不一。
5.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君為人敦行誼 敦:注重
B.不徇俗好 徇:曲從
C.雖勞而必致其力 致:獲得
D.是吾恨也 恨:遺憾
6.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魯九皋曾經(jīng)到建寧拜謁朱梅崖,向朱梅崖學習古文之法。他也曾經(jīng)渡江到懷寧,進見作者并向他請教。天下學者,只要聽說過其名聲,魯九皋一定會前往求教。
B.魯九皋將自己平生所學教授給族中年輕后輩和鄉(xiāng)里才智出眾的人,又教授給外甥陳用光。作者認為新城在數(shù)年間古文日益興盛,大概是因為魯九皋吧。
C.魯九皋雖然考中舉人,但是卻因奉養(yǎng)祖母和父親沒有做官,一直等到祖母和父親去世,他才去吏部請求任職,得到山西夏縣知縣的職位。
D.魯九皋從來不在百姓面前使官威,總是和藹可親地用義理來教導百姓,因此,百姓很樂意聽從他的教導,夏縣也社會安定,但是上司卻拒絕重用他。
7.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觀其言動恭飭有禮,而知其學之邃;讀其文沖夷和易而有體,亦知其必為君子也。
(2)君自持既廉,又減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而樂為役。
8.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當時存在著哪些社會問題? 請概括。
三、古詩詞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9~10題。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①房
孟浩然
帶雪梅初暖,含煙柳尚青。
來窺童子偈②,得聽法王經(jīng)。
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
迷心應(yīng)覺悟,客思未遑寧。
[注]①上人: 對僧人的尊稱。②童子:經(jīng)中嘗稱菩薩為童子。偈:佛經(jīng)中的唱詞,與詩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為一偈。
9.首聯(lián)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 有何作用?
10.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寫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于致福者,____________。(莊子《逍遙游》)
(2)彼童子之師,___________,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韓愈《師說》)
(3)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___________。(《詩經(jīng)·氓》)
(4)惟草木之零落,___________。(屈原《離騷》)
(5)___________,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6)___________,秋月春風等閑度。(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可待成追憶,___________。(李商隱《錦瑟》)
(8)___________,約于身而廣于世。(《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