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著名教育實踐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孩子只有在實實在在的動手過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獲得生長?!敝逃业谆荻嗨家苍?jīng)指出:“兒童是依靠動作、顏色和聲音來思考的。”因此,教師要強化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通過制作手工,與生活實際鏈接,引領幼兒在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習得活動技能。本文提出借助游戲方式,獲取基本方法;依循認知規(guī)律,鞏固動手能力;給予自主時空,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游戲方式;認知規(guī)律;自主時空;豐富活動
著名教育實踐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孩子只有在實實在在的動手過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獲得生長?!敝逃业谆荻嗨家苍?jīng)指出:“兒童是依靠動作、顏色和聲音來思考的。”因此,教師要強化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通過制作手工,與生活實際鏈接,引領幼兒在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習得活動技能。
一、借助游戲方式,獲取基本方法
盡管幼兒的年齡還小,但手工的實踐操作仍然需要方法的引領。幼兒手工在活動中需要多樣化的方式,比如折疊、裁剪、粘貼等,而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和要求,這些基本的手工方法還可以繼續(xù)進行細化,比如裁剪中可以是對折而剪、鏤空而剪等。教師可以先借助各種廢舊物品,組織孩子對一些基本性的操作進行訓練,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進行體悟與思考,并嘗試運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手工操作策略的訓練,讓幼兒在由淺入深的過程中不斷掌握內(nèi)在的全新要求,逐步訓練手工操作的技巧。
比如在訓練“撕”這一技巧的時候,教師就設計了“撕面條”的活動,運用貼近幼兒認知的生動語言進行描述和渲染:今天,我們一起來做面條大師傅,看看哪一位面條師傅能夠做出又長又細的面條?聽老師這樣一說,很多孩子都表現(xiàn)出濃郁的興趣,他們用教師提供的廣告紙饒有興趣地開始訓練,并嘗試著控制自己的力度和方向,將撕出來的又細又長的紙條放到專門的飯碗里。
隨著幼兒基本技能的不斷形成,他們對手工的興趣也在不斷升級,一幅幅用紙張“撕”出來的作品也越來越精彩。縱觀整個過程,教師正是借助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表達的過程中進行了感知和訓練,激發(fā)了幼兒的制作興趣,獲取了較好的訓練效果。
二、依循認知規(guī)律,鞏固動手能力
每個孩子之間都有著一定的客觀差異性,他們對手工技巧的掌握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手工活動的開展和能力訓練,并不應該是大一統(tǒng)模式的,而需要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設置完全不同的要求和標準,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比如有的幼兒能力相對薄弱,就可以讓他們先嘗試著制作一些較為簡單的作品,在他們的動手能力相對成熟之后,再逐步向復雜的操作過渡。
比如制作紙貼畫《花》時,教師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設置了不同的要求。能力相對較強的孩子,就可以嘗試在彩色的紙張上畫出整朵花,然后用裁剪的方式剪出花朵的形狀,粘貼在底板上。這一過程中,花朵的形態(tài)相對復雜,對于幼兒的裁剪能力要求較高,是對孩子進行手工能力訓練的重要載體;而能力相對薄弱的幼兒,有的不能用畫筆繪畫出一個完整、復雜的花朵形狀,有的即便能夠畫出完整的花朵形狀,也無法精準地裁剪出來,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嘗試剪裁出若干的小圓圈,呈現(xiàn)出來花朵的輪廓,然后嘗試運用生活中的瓜子殼來粘貼,雖然整個過程相對零散,但也讓他們享受到了成功的體驗,對幼兒手工能力的訓練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不同的層次,有著不同的標準和要求,這是對幼兒手工能力的一種尊重,更能夠讓不同的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提升,從而達到鞏固和提升幼兒動手能力的目標。
三、給予自主時空,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任何一種創(chuàng)作都不應該停留在機械模仿的層面上,而需要鼓勵孩子積極創(chuàng)新。因此,幼兒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知經(jīng)驗后,教師就不能讓孩子始終墨守成規(guī),而要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幼兒內(nèi)在意識中的世界能夠通過自己的繪制、操作,完全地展現(xiàn)出來。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要給予孩子明確的方法,讓我們?nèi)ピO置內(nèi)容,在廣闊的自主空間中徜徉和創(chuàng)造。
以《花》的紙貼畫為例,教師先從簡單的入手,讓每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剪裁出一朵花,外形上可大可小,色彩上也可以是五顏六色的,這樣的作品雖然在大小和色彩上是不同的,但其本質(zhì)卻還是千篇一律的。顯然,止步于這樣的操作,價值并不大,教師可以相機進行點撥與引導:你們想讓手中的花朵變得更加漂亮嗎?可以怎么做?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孩子的認知一下子就被激活了,他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有的在小花上增添了美麗的蝴蝶,有的增加了小蜜蜂,有的在旁邊繪制剪裁出了幾根翠綠的小草。教師并沒有對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孩子在無目的、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就將自己的思維完全融入手工作品的制作過程中。
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就沒有將孩子的認知停留在按部就班制作手工制品中,而是讓幼兒在所有的認知過程中進行體悟,讓幼兒有了更為廣闊的認知空間。孩子有了自主的學習權利,就可以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鞏固技能,發(fā)揮內(nèi)在的想象空間,使得原本的書法作品更加立體而飽滿,充滿了全新的美感,更好地推動了其認知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動手是幼兒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動手能力的訓練歸根結(jié)底就是對幼兒思維的一種歷練。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幼兒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讓幼兒掌握技能、形成能力、激發(fā)思維,用扎扎實實的實踐活動推動其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靜.綻放手工活動的魅力——以手工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