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成
寫作是學生表達自我、感悟生活、認識社會的一種方式,是展露心聲的一種途徑,如果脫離了生活,寫作就失去了源泉。教師要將寫作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的視野投向廣闊的校外生活,在生活中運用語言文字、在生活中學會交際,從而促進寫作技能的提升。在寫作活動中,學生經(jīng)歷體驗、感悟、表達的過程,教師在把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引領學生去看、想、悟,讓注入式教學變?yōu)閷W生主動汲取寫作知識營養(yǎng)的課堂。
一、增加體驗,感受真實
在活動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寫作內驅力,為學生營造寫作的情境,在他們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幫助,但不過多地介入學生的寫作。教師要構建自由開放、和諧融洽的寫作氛圍,讓學生放下束縛,大膽地表達自己。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體驗的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自己去制定計劃、參與交流、操作實施、評價總結。如在“學會記事”的寫作教學中,教者結合學生所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品讀名家的“記事”。在《散步》一課中,教師先引領學生品讀文本,提煉記事的“寫作點”,對起因“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輕點一筆,簡要地敘述事件;對“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這一矛盾進行簡寫,為后面作鋪墊;對“母親決定讓一家人走小路”的矛盾解決進行詳寫;用“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就是整個世界”對文章進行升華。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分析文章的構思,體會其構思上的精妙。在開頭介紹原委,解說原因;巧取片斷,將鏡頭聚焦于“田野散步”;穿插渲染,以景烘托氛圍,突出文章主旨。教者讓學生去讀、聽、議,學生才能獲得真切的體驗,才能寫得更真實。
二、參與交際,解決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使問題成為推動學生前行的“利器”,用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再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拆解,通過小組的語言交際促進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如讓學生采訪一位不熟悉的老師,師生共同分解采訪內容,這樣能使他們的交流更加順暢。學生將問題細化,包括“為采訪該做哪些準備?”“與不熟悉的人交流,應注意什么內容?”“你想了解采訪人的什么信息?寫出采訪提綱?!薄瓕τ诮浑H教學實踐,學生表現(xiàn)出很高的熱情,在采訪后,教師讓他們按采訪前、采訪中、采訪后的順序寫作,思路要清晰、重點要突出,學生在寫作時表露自己的心路歷程,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寫作活動離不開語言的交際,學生是語用的主體,他們通過生生之間的對話去探索多元的世界,形成自己的理解。在交際活動中,學生的理解從個體的思考走向生生之間的交流,從而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借助清單,完成任務
教師要融入任務驅動的理念,向學生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指引下開展學習活動。在活動之前,教師提出目標,并對目標進行和解讀,明確重難點,帶領學生熟悉任務流程。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預習內容,對難點、疑點、模糊點進行標記,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對于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搜集整理,并制定解決方案,為學生解決疑惑。教師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依據(jù)學生的能力、表現(xiàn)、個性、興趣等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承擔一定的任務,明確組內活動的規(guī)則,促進小組高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展示活動成果時,既可以團隊的形式匯報,也可以展示學生的個人精彩之處。如以詩歌“秋”為主題,學生朗讀與“秋”有關的詩句,或借助“秋葉”發(fā)揮想象,從其形狀、顏色、生命內涵等角度去寫“秋葉”,或嘗試補充詩句,寫一句關于秋葉的詩句。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給學生,引導他們去朗誦、想象,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如在學習了《天上的街市》一文后,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有了初步感知,具備自主學習詩歌的能力。學生能自由朗讀,搜集資料找“同伴”;能將這首詩與詩人的另一篇作品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差異;模擬創(chuàng)作,向同學贈一首小詩;能抓住詩歌的意象討論其中的情感,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在展示時,把握重讀、節(jié)奏、情感等自由朗讀詩歌;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歌,在組內交流。每組推薦一名學生上臺展示,各組客觀評價,并進行點評。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寫作任務。
總之,在初中活動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營造活動的氛圍,拓寬學生收集寫作素材的渠道,借助體驗、交際、清單等方式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