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敏
【摘要】自閉癥(Autism)也稱孤獨癥,是發(fā)病于兒童早期的以社交溝通障礙、局限興趣和刻板行為為兩大核心癥狀的精神發(fā)育障礙。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康復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兒童心理問題,本文試圖通過融合教育的個案,了解融合教育的實施效果,探索有效的融合教育模式。
【關鍵詞】自閉癥;融合教育;模式
長期以來,自閉癥兒童和普通兒童是被區(qū)別對待的,直到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會在《薩拉卡宣言》中才提出融合教育理念,倡導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和普通兒童安置在同一教育環(huán)境,與正常兒童一起接受教育。融合教育的目標是創(chuàng)造一個互相支持的教育環(huán)境,承認自閉癥兒童的個體差異,并且滿足自閉癥兒童的特殊需要,同時,提高普通兒童對自閉癥兒童的喜歡程度和接納程度。在普通社會環(huán)境中促進自閉癥兒童各方面社會功能的發(fā)展,幫助他們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一、研究進程及案例分析
(一)個案基本資料
小Y,男,兩歲半表現出明顯的自閉癥兒童核心特征,如行為刻板,一旦形成,不容改變;自言自語,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世界,無對視、無應答反應;與外界無交流,包括認知與情感的交流,被動反應也極少;對主要撫養(yǎng)者毫無情感依戀;無法處理負面情緒;興趣狹窄,大部分孩子喜歡的玩具和動畫片他絲毫不感興趣等等。三甲醫(yī)院和??漆t(yī)院的診斷為疑似自閉癥、社交障礙等。其主要照顧人是外婆和媽媽,分工大體是外婆主要負責生活上的照顧,媽媽負責教育、輔導與陪伴。
(二)干預目標
(1)促進小Y與外界的主動交流與溝通,盡可能讓他關注普通孩子與自己的交流形式,促使他與家人、教師和普通幼兒產生簡單的互動交流。
(2)促進其情緒表達與分享能力,用更加適當的方式宣泄情緒,降低摔打物品、敲打自己與他人、哭鬧無止的次數或程度。盡可能的用適當語言表達。
(3)增強其運動協(xié)調能力,能參加最基本的體育活動,如跑步、單腿跳、跳遠、拍球等。
(4)能進行簡單的認知學習活動,通過聽取他人的描述或進行實踐,對事物進行一定的了解與描述。
(5)盡可能生活自理,能了解自我生理需求,并主動自己解決,如洗漱、吃飯、睡覺、小便。
(6)能盡量適應普通幼兒園的教育環(huán)境和管理。如上課能盡量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坐下來,眼睛盡量看著老師、小黑板或者書本,耳朵盡量聽著老師說話,能盡可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學習、生活。
(三)教育設計與方法
1.融合教育策略
(1)2.5歲到6歲,在普通幼兒園就讀,兩歲半到三歲在園區(qū)不做具體要求,主要是回家輔導,園區(qū)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與主管教師建立良好關系,讓孩子不強烈抗拒面對普通幼兒園的教育環(huán)境。三歲到六歲開始進行各項目標的干預與評估。
(2)幼兒園固定主要的跟班教師L老師,小Y入園期間不更換,以便了解小Y的具體情況并長期跟蹤。為做好園區(qū)與家庭輔導的融合,小Y 的母親每周約10-12小時的時間隨班陪讀,了解園區(qū)狀況,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家庭輔導內容。
(3)L老師和小Y的母親每月不定期溝通探討孩子的發(fā)育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策略。
(4)小Y的母親平均每天的家庭一對一訓練時間不少于2小時,周末不小于10小時。
(5)考慮到孩子情緒表達的缺陷,在負面情緒中很難走出來,教師和家長都必須做到不對孩子發(fā)火,不過分勉強孩子,以多次提醒、擁抱式的約束(即和顏悅色,走過去擁抱他以打斷現在的行為,回歸成人期待行為,如坐下聽課),不能引起孩子強烈的負面情緒。這是首要的教育原則。
(6)6歲時對孩子各方面情況進行對比評估。
2.融合教育家庭訓練內容
培訓內容(部分內容如下):
①仿搭
4個以內、8個以內、自由聯想(看圖搭物)……
②開放式問題
自己的想法:你想吃什么?你想去干什么?
別人的想法:他現在要去哪里?他為什么哭?
故事人物想法:小蝌蚪為什么以為金魚是它的媽媽?
③學會理解和回答“為什么”
他為什么現在要洗手?為什么冬天不能吃冰棒?他為什么要換衣服(因為淋雨理了,衣服濕了會感冒……)
④分類
按一種屬性自由分類(比如顏色、形狀,或者抽象屬性,如蔬菜和水果分類)。
按指令分類(比如:請把大的給我,小的給弟弟。)
⑤分配物品
按指示分配(6個積木,你3個我3個,應該怎么分?)
按需要分配(有三個面包,弟弟沒吃午飯,好餓,應該怎么分配面包?)
……等等。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各項核心指標在融合教育前后的對比,分析融合教育的哪種模式有利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從而盡可能地提高社會融合度。評價的指標根據對教育目標的掌握程度分為未掌握、部分掌握、基本掌握、掌握四個程度。
(一)家庭輔導情況評價
根據3歲到6歲的評估表對比顯示,各方面發(fā)展情況如下:
(1)認知訓練方面。小Y邏輯思維能力很差,同齡人能理解的小Y很難理解。針對生活常識、安全意識以及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繪畫、仿搭積木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進行訓練,發(fā)現機械性知識掌握較好,比如認字、認圖形、顏色、數字、拼音等。稍微靈活的問題進行地更艱難一些,比如五以內的加減法、分辨四季和時間、交通安全等。6歲時相比同齡人還有很大差距,但相對自身發(fā)展已經進步很大了,偶爾也可以回答出課堂問題、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基本跟上課堂學習、可以與同齡人有一些認知經驗的交流、可以完成每天布置的課堂和家庭作業(yè)等。
(2)社交訓練方面。進展比認知方面好一些,從最開始的毫無交流、到處轉圈、自言自語。到6歲時已經可以主動和教師、同學們用1-2句話描述一件事情,也有被動應答現象。開始有短時間目光對視、求助行為,也有少量從眾行為,模仿老師和同學們的語言和行為。通過語言交流,可以解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愉悅情緒的表達。不良情緒的表達仍存在障礙,但是暴力行為(扔東西、打頭、大喊)已經控制住了。
(3)運動能力訓練方面,經過大量練習,大肌肉活動(跑步、立定跳、單腿跳、拍球、踩腳踏車等)完成較好,但是比賽時還是常常無法遵守規(guī)則,需要不停提醒。精細活動(寫字、用筷子、折紙、涂色、穿珠子、搭積木等)進展更慢,尤其寫字,單握筆就學習了很久。但6歲時運動能力已經基本接近普通兒童,只是還有一些規(guī)則不遵守,比如跑直線、字寫在格子內,但對動作技能的操作已經很可以了,比如使用筷子、使用鉛筆。
(4)生活自理訓練方面,這方面的能力發(fā)展得最好,到6歲時已經基本可以自己完成吃飯、睡覺、如廁、洗漱、穿衣等活動。對于規(guī)則也可以接受,比如飯前洗手、吃飯時坐在餐桌旁、便后沖水和洗手等,一些精細活動也掌握較好,比如拉衣服拉鏈、刷牙、用筷子。但還有些死板,對于環(huán)境變化適應比較慢,比如杯子、座位、馬桶都不愿意更換。進展也是較普通孩子緩慢很多,比如尿床,之前進展很艱難,不穿紙尿褲的話,家長一夜要起來五六次,很容易尿床。到五歲半左右,才開始只起夜一兩次。
(二)家園共育綜合評價
(1)入園后的幾個月非??咕墉h(huán)境的改變,不適應,經??摁[。在教師的耐心陪伴和悉心關愛照顧下,3歲后這種現象逐漸緩解,程度和次數都有所降低。小班上課時基本都是在教室轉圈或者玩自己的喜歡的東西,不聽課??紤]到情緒問題,不加過分地干預,但會提醒。6歲時,已經能夠坐下聽課,站起來走開的次數已經降低到1-2次,而且時間很短,經提醒,會主動坐回座位。能與家人、教師和普通幼兒有簡單的互動交流,能記住所有教師的稱呼和班級同學的名字。
(2)有負面情緒時會尋求教師幫助,想要找媽媽時會向老師說出來。開心時也會告訴教師具體因為什么事,但主要是機械性地重復,然而意愿上是主動的,樂意分享自己的見聞,但不能關注到別人對這個話題是否感興趣,自顧自地分享。有負面情緒時,已經降低了摔打物品、敲打自己與他人、哭鬧無止的次數和程度,6歲后基本以哭和說為主,但是可以哭很久,直到這個問題解決為止。不過欣慰的是,已經完全沒有不文明和暴力的行為。
(3)3歲時,不會單腳跳,不會立定跳,運動協(xié)調性差。6歲時已經能參加最基本的體育活動,如跑步、單腿跳、跳遠、拍球等?;究梢愿鶕噶钔瓿蓜幼?,但體育課和運動會上,還需要成人從旁提醒規(guī)則,自我約束力、控制力較普通孩子還是有差距。
(4)認知學習活動進行地很艱難,因為邏輯思維能力很差,同齡人能理解的小Y很難理解。不過6歲時已經能夠部分跟上大班的上課節(jié)奏,學會拼音、生字、簡單的課文、數字、簡單的加法、唱歌、舞蹈等,對于生活常識也知道不少,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安全意識。雖然比起普通孩子思維能力還有差距,但這已經很不錯了。
(5)在生活自理方面已經完全適應了園區(qū)環(huán)境。從最初的需要成人全部照顧,經過訓練以后,基本可以獨立完成吃飯、喝水、大小便、穿衣褲、穿鞋子、洗漱等,生活上大大減低了成人的輔助率。在幼兒園基本可以自己完成生理方面的活動,只是刻板性較強,比如極端挑食,如廁固定位置等。由于這些刻板重復行為,有時候會影響到活動的進行,比如吃飯,有段時間連白米飯都抗拒,進餐十分艱難。
(6)已經完全適應了普通幼兒園的教育環(huán)境和管理。只要不過分干預或者嚴厲批評他,可以一整天呆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學習、生活、做游戲。但是在開闊地帶上課,還是會跑來跑去,不能站在一個地方上課,中午經常不想睡覺,但會和大家一樣躺下來。上課時可以長時間坐下來,眼睛盡量看著老師、小黑板或者書本,耳朵盡量聽著老師說話,但與普通孩子相比,注意力還是很容易分散,不過內容卻又聽進去了,第二天問講課的內容,大部分可以說出來。說明已經習慣了學習生活。
三、結論
(1)根據小Y的情況分析,融合教育是非常有利于自閉癥兒童社會功能的發(fā)育,可以幫助自閉癥兒童接觸和學習正常的行為方式。經過訓練,有些行為也可以接近普通兒童,甚至更好。但總體來說,較普通兒童的發(fā)育情況,自閉癥兒童的整體發(fā)育狀況十分緩慢、艱難。
(2)在融合教育過程中,家長和教師對自閉癥兒童的完全接納和包容的態(tài)度十分重要,良性情緒下自閉癥兒童才有可能產生家長和老師期待的積極行為。
(3)自閉癥兒童各項功能發(fā)育進程緩慢,容易反復和退化,家長和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反復嘗試和教育。根據小Y的情況,即使是叫名字能有意識地看向對方應答這種簡單的交流,也許都經歷了百萬次的練習,需要無數的耐心、鼓勵和提醒。
(4)自閉癥兒童大多智力有缺陷,但機械學習能力強,有具體的參照物有利于他們模仿和學習。另外,視覺和空間搜索能力極強,這也可能能夠解釋為什么他們表面沒怎么聽課,卻又能回答問題。他們可以極速搜索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點。
(5)從結果上看,自閉癥兒童在學齡前對動作技能的學習可能優(yōu)于心智技能,所以可以在動作技能方面制定更多目標,比如生理自理、跑、跳、體操、舞蹈等。
四、建議
(1)盡量爭取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幫助孩子完成融合教育,親友和社會的支持可以幫助家長緩解焦慮、釋放壓力、增強信心,對于一個承載自閉癥兒童的家庭來說,外界的理解太重要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應該共同承擔責任,家庭的因素對治療影響很大,不應小覷。
(2)如果學校不接收,可以經過正規(guī)醫(yī)院診斷,通過當地殘聯機構開具相關殘疾證明,這樣可以嘗試讓孩子在普通學校就讀試一試。主要還是要看孩子能不能逐漸適應,不過分影響正常教學,要盡量獲取校方的同情和關注,共同幫助孩子完成融合教育。
(3)家長可以抽時間到專業(yè)的機構接受家庭式康復訓練的培訓教育,增強方法的科學性。同時,要與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建立長期的咨詢和醫(yī)療關系,持續(xù)性、階段性地對孩子的病情進行診斷和幫助。
(4)積極探索社工服務介入模式。有社會工作者對自閉癥兒童進行長期個案追蹤,進行專業(yè)的干預和引導,融合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
(5)如果可以在入校的第一年陪讀,在這一年中逐漸減少陪伴時間和次數,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普通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Christiansz Jessica A, Gray Kylie M, Taffe John, et al.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the DSM-5: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Early Childhood[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6,46(6):2054-2063.
[2]歐陽葉,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自閉癥兒童同伴關系現狀及其干預建議,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6):102-107.
[3]王利麗,張?zhí)m,學前融合教育中自閉癥兒童社會支持策略的實施,現代特殊教育,2018(10):37-39.
[4]金碧華,楊佳楠,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中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前沿,2018(6):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