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芳
對于高中生來說,其寫作能力是其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考中,寫作也是考查的重點內容,因此提升高中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其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的寫作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地以生活為引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比如通過捕捉身邊細節(jié)、關注媒體語言、設計主題活動以及參與社會實踐等方式來全面提升高中生寫作素養(yǎng),使其能夠將文章與生活融為一體,內容充實且富有真情實感。
一、捕捉身邊細節(jié),凸顯個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時時刻刻與身邊形形色色的事物為伴,頭上蔚藍的天空、腳下廣袤的土地,眼前美好的景色等等。如果能夠留意觀察,那么這些都能夠成為寫作的良好素材。因為在現階段的寫作中,不需要學生們立意有多深刻,文章有多磅礴,學生們只需要抓準生活中某一個或是某幾個很小的點進行展開,再加之自己個性化的思考和見解,其便能夠寫出精彩的文章。
以戴望舒的《雨巷》這首著名的現代詩為例,其主要描寫了一位徘徊于悠長、狹窄的雨巷的詩人,期待能夠遇到一位像丁香花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然最終卻與之擦肩而過,給人留下了朦朧幽深的印象,并借此意境反映了詩人迷茫感傷又充滿希望的心境。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肯定每個人都曾經從雨巷中穿行而過,但是卻不見得人人都能夠寫出如此優(yōu)美如此有個性的詞句,這其中的關鍵點就在于是否真正能夠用心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吧畈皇侨鄙倜溃侨鄙侔l(fā)現美的眼睛”,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盡可能有效的方式來賦予學生一雙能夠洞察生活之美的眼睛,并且將這些美都貼上和學生們相關的個性化的標簽。
由此可見,這些時刻充斥在學生身邊的細節(jié)都能夠成為學生們寫作時候的良好素材,并且也能夠成為學生凸顯個性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的細節(jié)美,使其能夠根據這些細節(jié)產生獨特的感悟和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夠不斷啟迪自身生活素養(yǎng),其寫作能力也會得到切實提升。
二、關注媒體語言,潛心揣摩
在生活中,除了各種生活細節(jié),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能夠對學生們的寫作能力的提升產生較大助益。比如學生可以多關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各種媒體,深刻體會和揣摩其語言,并且使自己盡可能地置身于相關環(huán)境下,這樣在長時間的環(huán)境熏陶下,學生們就會下意識地汲取他人在表達時候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在寫作的時候將這些內容有效融合,這也是生活因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影響之一。
最近,央視的新聞聯(lián)播頻繁登上熱搜,央視的新聞播報員一改往日嚴肅、刻板的固有印象,開始金句頻出,變得又“硬”又“剛”。比如針對美國過分干涉中國內政事件,播音員康輝就發(fā)表過如下看法:“中國一向是講道理的,中國媒體也是講道理的,對事不對人??扇绻绹恍〈槿耍偸桥d風作浪的話,那對不起,對事也對人!”,“美國發(fā)起的對華貿易戰(zhàn),不過是中國發(fā)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沒什么大不了,中國必將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化危為機,斗出一片新天地!”學生們如果能夠在平時多留心一下這些主流媒體們的聲音,其便能夠在此基礎上對于相關問題產生更加犀利的認知,其在寫作時,也能夠將其有效引用,進而提升寫作質量。
一般來說,學生如果總是將寫作局限于自身,那么其很容易會才思枯竭,感覺到沒有東西可寫,或者寫出的東西空洞乏味不具真情實感。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眼光置于更開闊處,這樣其思維也會更加靈活,其寫出的文章可能也會更加生動更有內涵,其寫作水平自然也就會更上一層樓。
三、設計主題活動,喚醒體驗
一篇優(yōu)秀文章產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學生們因為切身經歷產生了深刻感受,喚醒了身體的體驗,之后學生們通過種種文字表達技巧將這些感情和體驗轉化為文字。由此可見,如果學生沒有切實的感受這些事物,那么其便不太可能會產生這些深刻體驗,那么自然寫作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通過一些主題活動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全方面升華。
比如在之前的某次習作課中,題目要求學生以“逆境”為話題進行寫作,我在閱讀學生的作文時候,發(fā)現很多學生的文章內容都較為空洞,我覺得這是其缺少切實體驗的表現。于是我考慮以此為主題設計一次活動,通過實際活動來有效激活學生的自身體驗。恰逢當時外邊天氣風雨交加,于是我讓全班同學一起觀察在這種風雨交加的天氣中外邊花壇中的花草是如何頑強生存下來的。盡管其被任意肆虐的風雨壓彎了腰壓低了頭,但是其卻并沒有就此屈服而是依然倔強頑強地抬起頭,勇敢地與風雨進行抗爭,希望能夠迎接風雨過后和煦的陽光。在經過這個活動之后,很多學生對于“逆境”和“抗爭”這二者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其能夠將自身的情感完全地融入這兩個話題之中,使其文字與自身感情產生強烈共鳴,進而使得整篇文章都充滿生機活力,并且感情充沛,再也不是空洞的語言堆砌,而是感情的真實流露。
在形形色色的主題活動中,學生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寫作與生活其實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只要扎根于生活,才更有可能會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不僅如此,在主題活動中,學生的學科興趣也會更加濃厚,這樣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習效率往往會成倍提升,學生們的整個學習過程也會更加快樂。
四、參與社會實踐,升華意識
絕大多數的優(yōu)秀的文章會有主題升華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創(chuàng)作文章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個升華的階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地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能夠在自身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認識和感悟,這樣其在進行寫作時才能夠有可能將這種感悟轉化為文字,并且對其進行情感的升華,否則即使學生辭藻再華麗其文章也會顯得空洞缺乏生機。
比如在以“生命”為話題的寫作過程中,我就先為學生們安排了一次于此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自行發(fā)掘一些獨特的方式來有效感受“生命”的過程。首先針對這個話題,這個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們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有的學生選擇種植一棵植物,通過自身細致觀察體會其從種子到幼苗到成苗最后再到逐漸枯萎凋零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生命開始時的喜悅,生命茁壯成長時候的內心的欣慰,甚至到最后生命開始凋零時的凄涼,在這個過程中有關生命的整個過程學生都切實地感受了一遍。在這之后,再進行寫作時,其寫出的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并且其還能夠有效地表達出自身對于“生命”這個話題的獨特的認識和見解,這也是整個文章的意識升華之處,俗稱“畫龍點睛”之筆。這樣的文章具備了獨特的靈魂和質感,其不僅能夠在考場上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更是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升華。
由此可見,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的提升很大的幫助,其不僅是產生情感體驗的過程,更是升華自身意識的過程。只有親身經歷過,其才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感,寫出真正的好文章。
正如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所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生活中的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面對如此寶貴的寫作素材,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擦亮雙眼,使其能夠“慧眼識珠”,有效挖掘出生活中有價值的素材并將其融入文章中,使空洞的文章能夠因此而變得“有血有肉”,以此切實提升高中生語文寫作水平,使其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宜興市官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