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芬
“活動·探究”單元教學是基于單元主題和單元目標建構學習任務群,細化學習項目,整合形成新的秩序,將諸多語文元素,有機融入的活動單元。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和實施是其中的關鍵。學習任務群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若干學習項目組成學習任務群,具有系統(tǒng)整合的特性。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這些特性,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一、回樂峰前沙似雪:“活動·探究”單元教學之現(xiàn)狀
1.不顧編排,逐篇教讀
“活動·探究”單元體現(xiàn)的是教材建構學習任務群的編寫意圖。而現(xiàn)實是有些老師觀念陳舊,不顧教材的編排,依據已有經驗進行逐篇教讀,把任務型閱讀教學等同于一般的單元閱讀教學。沒有統(tǒng)整意識和整體理念,對學習任務群視而不見,進行單篇教學。
2.籠統(tǒng)布置,照本宣科
“活動·探究”單元的每個活動單元都設有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是最顯性的大型學習任務群。任務與任務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彼此貫通,既有層次性,又體現(xiàn)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有些老師則依據三個任務,籠統(tǒng)布置,照著課本的任務,粗糙走過場,根本談不上任務分解和細致實施。
3.放任自流,缺乏管理
有些教師缺少統(tǒng)籌規(guī)劃的意識。在具體任務實施時,呈隨意狀態(tài)。對學生的實踐活動缺乏應有的指導,對活動流程缺少必要的管理,對活動完成的時間和具體狀況缺少預估。大大影響了活動的高質和效果。
那么“活動·探究”單元教學該如何優(yōu)化學習任務群,來促進“活動·探究”單元的教學呢?
二、山勢川形闊復長:“活動·探究”學習任務群優(yōu)化策略
1.“融”:活動任務整合化
(1)群文統(tǒng)整:把握閱讀策略引導遷移和運用
在“活動·探究”單元,結合各篇的文本特質,針對單元目標,統(tǒng)整單元群文,做好單元的整體布局,有的放矢地落實單元任務要求。教材中對九下戲劇單元文本教學的目標定位是:把握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戲劇臺詞,我們以這些知識點為聚合點,把本單元所有文章進行統(tǒng)整學習。
①把握戲劇沖突
戲劇中沖突往往明確而集中,它的意義不僅決定著戲劇內容和方向,更重要的是在多層次的沖突中逐漸推進情節(jié),塑造人物。針對理解戲劇沖突這一目標,活動設計如下:
A.根據《天下第一樓(節(jié)選)》中主要人物的關系,在下圖中補全人物的戲劇沖突。
B.從《屈原》《棗兒》中選擇一篇,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寫出戲劇沖突。
這個活動設計為學生感知戲劇內容,把握戲劇沖突提供了自主梳理、自主探究的抓手。在第一個活動中,理清《天下第一樓》人物錯綜關系中的主要沖突,尤其是以盧孟實為核心的多層沖突。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屈原》或《棗兒》的戲劇沖突。對“活動探究”的目標,予以更好地落實。
②品味戲劇臺詞
話劇除綜合了表演、美、音樂、舞蹈等多種文藝要素之外,它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是說話,即對白、獨白和旁白。理解供演員說話的戲劇臺詞就顯得很關鍵,理解《屈原》中的獨白的內涵。
可以有如下設計:
A.從《屈原》的“風、雷、電、光明”三處獨白中選擇一處(選擇一至兩段),理解其內涵,并用情朗誦。
我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從另外兩篇中選擇一個對白片段,參考“批注角度”做批注,并分角色演繹。
③理解人物形象
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人物,據人物臺詞內容,結合人物形象特征給這一人物寫一段推薦詞。
在戲劇單元,它不再偏重于對某一篇戲劇文本的解讀賞析,而是教給學生一個戲劇劇本閱讀的范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這一類文體的自主閱讀。因此它打破了逐篇教學的模式,在單元目標下進行有效統(tǒng)整。通過以上“群文統(tǒng)整”后富有針對性的學習實踐,學生對戲劇這一文學樣式的文本特點有了具體的感知和領悟。對戲劇沖突的特性、戲劇臺詞的作用、戲劇人物的鑒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以“統(tǒng)整群文”的方式讀賞戲劇,學生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戲劇的獨特魅力,體驗戲劇藝術所帶來的美好享受。
(2)實踐構架:多維建構體現(xiàn)層遞和聯(lián)結
指向多維建構的“活動·探究”單元實踐構架,應在充分研讀文本、把握閱讀策略的基礎上,“厘清單元的核心目標和素養(yǎng)指向,整合目標、情境、任務、活動,引導學習者以生活經驗為起點,在彼此關聯(lián)的語文學習活動中進行意義建構,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睉騽卧膶嵺`活動設計以“戲劇大舞臺”為主題,基于學生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明確的實踐任務的驅動下,有序地開展。
從組建劇組到排練劇目,從編排匯演手冊到演出評議等,體現(xiàn)了活動內部的聯(lián)結和學生思維能力的層遞。在排練劇目的過程中很好地融入個性化的思考,有效地鍛煉了分工合作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演出和評議環(huán)節(jié),意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能力和評估能力。引導學生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利用資源、平臺和團隊的力量進行組織和交流、梳理和反思、實施和評價,從而實現(xiàn)積累與整合、感受與鑒賞、思考與領悟、應用與拓展、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等語文素養(yǎng)的多維建構。
2.“精”:任務實施精致化
(1)分解任務:活動內容更精細
在教材中,每個“活動·探究”單元都規(guī)定了三個任務。但這樣的任務規(guī)定只指明了活動的大方向,需要分解得更細致更明確。任務需要我們進一步細化,細節(jié)需要更精致。比如戲劇單元的任務二是“準備與排練”,這首先要確定好劇目,選擇好內容,然后再思考如何準備,如何排練。“組建劇組,人員分工”“規(guī)劃排演,反饋改進”,每一項任務分解細致,考慮周全,可操作性強。綜合實踐階段,在“活動·探究”單元中自主性和活動性最強。準備階段主要是確定劇本,搜集相關的賞析,研究劇本的文章、書籍,專業(yè)劇團演出的視頻等資料。排練階段則重在理解劇本的主題,揣摩人物的形象特點,改進演員的舞臺表現(xiàn)等。
不同的劇本,排練的側重點不同,如《屈原》的排練重點在獨白,思考如何入情入境地演繹屈原的激憤、熾熱、噴涌而出的大段獨白。《天下第一樓》的排練側重點應放在如何展現(xiàn)戲劇沖突,揣摩盧孟實為核心的錯綜的人物關系,體會鮮明的行業(yè)色彩,拿捏人物的語氣、腔調,讓戲劇中的沖突通過表演時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等凸顯出來。任務二的具體實踐在文化多元的現(xiàn)代社會中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分解細化任務是讓活動高效開展的保障。
(2)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項目更精妙
八上新聞單元的活動探究,某校的做法可圈可點,在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方面下足了功夫。 學習新聞的時間段,學校請浙報新媒體發(fā)展中心負責人來校為八年級的全體師生作《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及新聞寫作基礎知識》專題講座。介紹了新聞的生產過程及新技術,圍繞教材和作業(yè)本,為同學們具體介紹消息和通訊的寫作方法。老師給出寫新聞的要求:內容、受眾、意義,并且優(yōu)秀新聞將登在學校公眾號上。學生據真實情境進行真實的新聞寫作,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學生的點評顯得非常專業(yè):這則新聞非常符合消息結構,具有標題、電頭、正文。而且正文采用倒金字塔結構,由最重要事實開始,陳述至最次要事實,精練地報道了事件。又如:截取了新聞發(fā)生現(xiàn)場同學認真學習的片段。在尊重新聞性,時效性和真實性的基礎上,展示了XX學子聽講座的聚精會神與其之好學,讀來頗具現(xiàn)場感。
這次以“我是新聞小記者”為主題的活動任務,梳理創(chuàng)設的情境如下:
這里的情境創(chuàng)設強調語文學習與真實生活之間的鏈接。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幫助學生用經歷過的生活經驗去對接語文學習?!皩<衣牨娢也稍L”這樣的真實情境,很有現(xiàn)場感,學生很容易代入,讓他在最真實的體驗中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正因為前面的新聞講座和現(xiàn)場采訪的真實情境,為學生撰寫新聞和評說新聞等言語實踐提供了具體環(huán)境和條件。正如《人是如何學習的》里所說的那樣:“替換墨守成規(guī)的課程方法之一是學習場景?!眲?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設置精妙的活動項目,貼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通過一次次真實情境的言語實踐,實現(xiàn)深度學習,達到學科素養(yǎng)的內化。
(3)觀照生活:活動形式更精美
在活動形式方面,教材的要求比較簡單,大致確定了活動形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我們作更精致化的設計,讓學生有意識地觀照自己的語文生活、拓展自己語文生活世界。比如教材中戲劇單元的任務三“演出與評議”活動中形式之一是優(yōu)秀演員評選,教材的任務要求與精致化任務設計的比較如下:
從比較中,我們看到精致化任務設計后的活動形式更加貼合學生的生活,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有效地觀照自己的語文生活,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立足真實的生活,從實際出發(fā)就某一角度進行思考和評議的意識。頒獎詞的擬寫確定了三個可選擇的評價對象,體現(xiàn)了評價主體的多元性。頒獎詞結合對戲劇藝術的思考和見解的形式,加深了自己對劇本和戲劇表演的認識,達到了思維的深化。
3.“清”:流程管理有序化
“活動·探究”單元歷時較長,活動流程較復雜。要使整個探究過程進展順暢,高效達到預期的單元目標,有序化的流程管理必不可少。
(1)一組任務:流程控制顯清要
一個學習任務群的流程管理適合用活動流程控制單,把整個過程都安排進去,這樣顯得清晰扼要,什么時間段完成怎樣的任務,一目了然。比如新聞單元,對于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的整個學習任務群的流程可以這樣制定活動控制單:
(2)單個任務:流程環(huán)節(jié)求清簡
單個任務的流程環(huán)節(jié)要明確而清楚,環(huán)節(jié)中又包含更小的分支。比如新聞采編制作任務一般確定四個流程環(huán)節(jié):選題策劃、采訪、寫作、編校。采訪流程分為采訪、拍攝、查閱資料、手記,編校流程分為統(tǒng)稿、美工、排版、校對。用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讓活動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清簡可見,以保證活動如期順利完成。
(3)任務細節(jié):流程場景現(xiàn)清晰
在任務的細節(jié)處讓活動流程的場景和思路清晰化,讓我們的預估和周全的考慮,確?;顒犹骄宽樌咝У亻_展。在確定采訪思路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設置流程場景:
有清晰的活動流程安排和管理,有可感的流程結構設置,不僅讓整個活動探究過程有序化,顯得有條不紊,提高完成任務的效度。更重要的是這種流程化管理可復制可遷移,可先由老師示范設計,再放手讓學生自行設計流程,進行有序的活動流程管理。可以讓學生習得對一個任務進行策劃、條理化化、細化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完成一件事情的結構化思維。
三、紅雨隨心翻作浪:“活動·探究”前景展望
1.走向結構型知識建構:促整合
“活動·探究”學習任務群的優(yōu)化,活動任務的整合使學生在參與指向單元目標、精致、有序而有意義的活動過程中,通過多文本的統(tǒng)整比較,并在實踐性的活動中自主發(fā)現(xiàn)、整理、反思,構建結構化知識。由單篇碎片化而相對靜態(tài)的知識生成,變成對文本類型化知識的掌握,走向結構化的知識建構,獲取知識的方式相對動態(tài)。
2.進行實踐式深度學習:增實效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xiàn)深度學習,增強實際效果。學習任務群優(yōu)化后的“活動·探究”教學,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習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讓以往在課外才能進行的語文實踐活動,變身為語文課堂學習的主體。語文學習從課堂和學校擴展到了學生的整個生活,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在真實的任務中,學生進行積極的言語實踐,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和價值。讓每個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展現(xiàn)出智慧和個性,在積極的實踐與探究中走向深度學習。重實踐、重情境的任務、活動和探究,真實有效的深度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語文學習的生態(tài)。
3.實現(xiàn)多維化能力提升:成系統(tǒng)
活動中學習情境與生活經歷高度一致,語文學習與真實生活中的任務產生了聯(lián)系。單元的統(tǒng)整、情境的創(chuàng)設、言語實踐任務的設計,都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始終是活動的旨歸。將單元任務看作一個整體,通過任務一到任務三的語文學習活動加以落實,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關聯(lián),在系統(tǒng)化的學習任務群的落實中,達到學生多維化能力的提升。
總之,我們要充分把握統(tǒng)編教材設置“活動探究”單元的意義,深刻領會活動單元群文編排的意圖,落實單元學習任務群的各項要求,多方位優(yōu)化學習任務群,幫助學生腳踏實地地完成每一項任務。積極探尋設計實施“活動·探究”單元的路徑,讓學生經歷富有意義的深度學習,在運用語文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通聯(lián):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