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宸, 裴玉芳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與普通感冒不同,患者發(fā)熱、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癥狀非常明顯。特別是老年人和機體抵抗力低下者感染后易發(fā)生肺炎及其他嚴重并發(fā)癥。流感病毒屬正黏病毒科[1],根據其核蛋白抗原,分為甲乙丙三型[2],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易變異,主要侵犯人類造成大范圍的流行[3-5]。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流行,給全球人民造成嚴重的損失。2009年6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警告級別,提示醫(yī)務工作者應準確評估流感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積極治療和預防流感。肺炎是流感患者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主要致死原因,肺炎嚴重度指數(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是評價患者肺部感染嚴重度的可靠指標[6]。本研究通過對門診流感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外周血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淋巴細胞與PSI的相關性,旨在為防治流感提供臨床依據。
1.1 對象 選取2019年1-4月我院門診收治的流感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流感診斷標準[7],咽拭子流感抗原檢測呈陽性,均未行病毒核酸檢測;(2)年齡18~70歲;(3)頭痛、乏力、發(fā)熱等流感癥狀明顯;(4)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抑郁癥、阿爾茲海默癥等精神神經疾??;(2)合并惡性腫瘤、糖尿病;(3)妊娠、哺乳期;(4)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納入重癥組:(1)體溫≥39 ℃持續(xù)3 d以上;(2)劇烈咳嗽、胸痛,咳膿性痰;(3)呼吸頻率≥20次/min,伴呼吸困難、發(fā)紺;(4)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如遲鈍、嗜睡、躁動等;(5)胸部X線或CT顯示有肺炎征象;(6)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顯著升高。按患病情況分為重癥組和輕癥組,重癥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18~70歲,平均(45.63±13.66)歲;平均體重指數21.89±1.76;其中甲型流感22例,乙型流感8例。輕癥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齡19~67歲,平均(42.36±10.71)歲;平均體重指數22.50±0.75;其中甲型流感27例,乙型流感9例。兩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鼻拭子標本采集 手持鼻拭子探入鼻腔分泌物最多處,輕輕轉動并向鼻腔內部推動拭子,直至鼻甲(距離鼻孔2.0~2.5 cm)受阻處,貼鼻腔壁旋轉3次,緩慢退出,雙側鼻孔均采集。拭子浸入含3 ml釆樣液試管,丟棄尾部,旋閉試管,管外標注姓名及采集日期。標本采用廣州萬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定性檢測流感病毒抗原。
1.2.2 血常規(guī)、CRP測定 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5 ml,采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所有質控品、標準品、試劑等均為羅氏配套產品,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測定,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 CRP、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淋巴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百分率、單核細胞絕對值、單核細胞百分率。PSI評分:分4個維度,人口學特征、體征、合并癥、實驗室指標,每個維度有數個子項目,如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體格檢查(意識狀態(tài)、呼吸頻率、收縮壓、體溫),合并癥(腫瘤、肝臟疾病、心臟疾病、腦血管病、腎臟疾病),實驗室指標(腎功、血糖等生化指標),各10~30分不等。根據總分將PSI分為5個等級:Ⅰ級無危險因素(即不符合下列任何一項者:年齡>50歲,合并腫瘤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腦血管病、腎臟病或肝臟病病史;有意識狀態(tài)改變、脈率>125次/min,呼吸≥30次/min,收縮壓<90 mmHg,或體溫≤35 ℃或≥40 ℃)。Ⅱ級≤70分,Ⅲ級71~90分,Ⅳ級91~130分,Ⅴ級>130分。
2.1 流感患者人口學、臨床特征及實驗室指標的單因素分析 重癥組吸煙者和飲酒史者明顯多于輕癥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癥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淋巴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百分率、單核細胞絕對值均明顯低于輕癥組,而C反應蛋白、PSI均明顯高于輕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表1)。其他因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淋巴細胞與PSI相關性 由單因素分析可知,重癥流感患者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史、飲酒史、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淋巴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百分率、單核細胞絕對值、血小板比積、CRP、PSI。去除吸煙、飲酒、白細胞計數等常見因素,本研究選擇以PSI為重點指標,分析淋巴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百分率、單核細胞絕對值、CRP與其相關性。淋巴細胞絕對值與PSI呈負相關(r=-0.685),雙側Pearson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圖1A),回 歸 方 程 為:Y(PSI評分)=2.835-0.018X(淋巴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百分率與PSI呈負相關(r=-0.792),雙側Pearson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圖1B),回 歸 方 程 為:Y(PSI評分)=45.639-0.295X(淋巴細胞百分率)。
危險因素重癥組(n=30)輕癥組(n=36)χ2/tP吸煙史(n;%) 無2(6.67)35(97.22)54.4750.000 有28(93.33)1(2.78)飲酒史(n;%) 無11(36.67)24(66.67)5.9130.015 有19(63.33)12(33.33)流感類型(n;%) 甲22(73.33)27(75.00)0.0240.877 乙8(26.67)9(25.00)白細胞計數(109/L)5.88±1.656.77±1.802.0790.042血小板計數(109/L)198.83±33.28240.42±57.523.6640.001淋巴細胞絕對值(109/L)0.69±0.131.65±0.648.707<0.001淋巴細胞百分率(%)10.82±2.5826.35±7.2112.027<0.001單核細胞絕對值(109/L)0.43±0.200.63±0.184.131<0.001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09/L)5.17±1.514.95±1.73-0.5550.581血小板比積(%)0.18±0.030.23±0.063.982<0.001血小板分布寬度(%)10.84±1.4510.61±1.71-0.5690.572發(fā)熱時間(h)33.03±22.1731.33±24.39-0.2940.770CRP(mg/L)59.30±8.885.71±1.78-32.519<0.001PSI評分115.67±7.2867.22±9.22-23.347<0.001
圖1 淋巴細胞絕對值、百分率與PSI相關性
2.3 CRP、單核細胞與PSI相關性 CRP與PSI呈正相關(r= 0.852),雙側Pearson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圖2A),回歸方程為:Y(PSI評分)=-29.617+0.783X(CRP)。單核細胞絕對值與PSI呈負相關(r=-0.386),雙側Pearson檢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圖2B),回 歸 方 程 為:Y(PSI評分)=0.836-0.003X(單核細胞絕對值)。
圖2 CRP、單核細胞絕對值與PSI相關性
據統(tǒng)計,全球每年患嚴重流感者超過500萬,病死率高達5%~10%[8]。流感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表面抗原易發(fā)生微小變異且易逃過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識別。尤其是近年來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為基因組13.6 kb的四重配病毒,其含8個片段,來源于四種病毒:基質蛋白與神經氨酸酶片段來自歐亞大陸的豬流感病毒;核蛋白、血凝素片段起源于北美普通豬流感病毒; 2型RNA 聚合酶亞基、RNA 聚合酶亞基片段由禽流感病毒演變;1型RNA 聚合酶亞基來自人季節(jié)性 H3N2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傳播迅速,極易導致流行[9]。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流感納入乙類傳染病,就是將流感防治工作作為臨床工作的一個重點[10]。本研究以PSI作為判斷流感嚴重程度的指標,分析流感患者外周血CRP、淋巴細胞與PSI的相關性,旨在為流感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本研究對流感患者人口學及實驗室指標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淋巴細胞降低、單核細胞減少、CRP增高是重癥流感患者的危險因素,吸煙、飲酒者機體抵抗力偏低,更易發(fā)展為重癥流感。
Haran等[11]對32例H1N1急性期受試者進行CRP與臨床癥狀相關性的研究發(fā)現,臨床癥狀SOS評分與CRP水平的相關系數呈正相關。本研究以PSI為病情嚴重度指標,發(fā)現CRP與PSI呈正相關(r= 0.852),雙側Pearson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文獻[11]結果相一致,證實流感急性期患者機體炎性反應標志物CRP水平能夠反映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有學者研究顯示,流感患者血液中淋巴細胞減少,會加重肺炎的進展[6]。Cheng 等[12]觀察了2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淋巴細胞計數的變化,發(fā)現17例(81.0%)淋巴細胞比例和計數下降;Xiang等[13]通過小鼠模型探討了流感病毒感染后肺炎的機制發(fā)現,流感病毒可通過線粒體途徑使大量的脾B淋巴細胞凋亡,使小鼠脾臟萎縮更為明顯,B淋巴細胞的抑制和減少會導致肺炎惡化。本研究結果發(fā)現,重癥組淋巴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百分率明顯低于輕癥組,與文獻[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顯示淋巴細胞減少是重癥流感患者的危險因素,淋巴細胞絕對值與淋巴細胞百分率均與PSI呈負相關,且淋巴細胞百分率相關性更加顯著。筆者認為,淋巴細胞下降的機制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1)直接損傷淋巴細胞,致使淋巴細胞產生減少、凋亡增加。(2)輔助性T細胞消耗,流感病毒降低脾臟的大小和重量,在縱膈淋巴結中,流感病毒降低生發(fā)中心T濾泡輔助細胞。(3)合并細菌感染,進一步協(xié)同降低B細胞的數量[14,15]。(4)抑制T細胞免疫,其中CD3+、CD3+CD4+、CD3+CD8+T細胞降低致使機體清除流感病毒的能力降低。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CRP與PSI呈正相關、淋巴細胞與PSI呈負相關,監(jiān)測兩者有助于早期判斷流感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對治療具有指導價值。但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有待進一步擴大,還需進一步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等??傊?,探索有效防治流感的措施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尚需持續(xù)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