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諾蕎
摘要:政府資助藝術是許多國家政府非常重視的。但盡管如此,關于“政府是否應該資助藝術”的議辯沒有停止。支持者認為,政府資助藝術,對藝術發(fā)展、文化遺產保護、文化惠民等,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反對者認為,政府資助藝術是一種奢侈,政府應該把支持的重點放在教育、醫(yī)療、國防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方面。對于政府資助藝術的合理性,不能簡單地做結論,應該在不同背景下,從資助的目的性、效益性、均衡性等方面客觀審視。
關鍵詞:政府資助? 藝術? 合理性
一? “政府是否應該資助藝術”的爭論
政府是否應當資助藝術,是當代文化政策、文化理論也是公共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盡管大多數現代文明國家的政府都持續(xù)資助著藝術,但長時間以來關于“政府是否應該資助藝術”的爭辯沒有停止。
支持者認為:藝術以非營利為目的,讓社會成員普遍受益,人們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教化?!百Y助”是為藝術更好更充分的發(fā)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讓藝術繁榮發(fā)展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和象征。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反復強調,藝術是公共文化的一部分,政府有責任為社會提供高雅的藝術。政府對藝術的資助,是對公眾文化生活的關切。他極力主張政府應該資助藝術,堅持認為政府在文化藝術上也應當有所作為。
反對者認為,政府以資助形式介入文化藝術領域,可能會因為突出政治觀念和政治意識,強調藝術作品的“社會責任和作用”,“過濾”掉一些有獨特個性、非大眾化的藝術,從而使差異化特征的藝術得不到應有的支持而被淡化或缺乏生存的力量。還有一些反對者認為:政府資助藝術是一種奢侈,或者是浪費,政府應該把支持的重點放在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國防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方面。
其實,無論怎么爭論,國家對于藝術的資助沒有停止,國家資助藝術是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政府的職責。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際藝術和人文基金會》(1965),模仿慈善業(yè)模式資助藝術家、文化機構、文化項目。NEA(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1965)是美國政府贊助的最大非營利機構,NEA每年資助2200個以上的藝術項目,資助基金超過1.3億美元。韓國有《文化產業(yè)振興基本法》(1992),專門設立了文藝振興基金。中國出臺了《文化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2009)和《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管理辦法》,指出“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文化產業(yè)的投入,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補充資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至今,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美國、日本、中國等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直保持著高水準的藝術資助。
由此看來,“政府是否應該資助藝術”不是一個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問題。需要根據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出發(fā)點、不同的文化語境來辨證分析。已有的實踐表明,以尊重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性、支持藝術人才的成長、保障藝術繁榮發(fā)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經濟增長為指向的政府資助藝術是得到肯定的,無疑是合理的、應該的。
二 政府資助藝術的價值體現
1.政府資助藝術是保證藝術的正常發(fā)展
盡管藝術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豐厚的精神和文化價值,但詩歌不能賣錢,美術不能糊口,音樂不能致富,戲曲不能脫貧,一些偉大的杰作無法獲得基本的經濟回報。很多情況下,文化藝術在經濟上難以自我維持,“藝術家不能養(yǎng)活自己”,歷史上像高更、梵高、卡夫卡、埃德加·愛倫·坡、塞萬提斯等藝術家也都沒能擺脫貧困的厄運。如果藝術作品能像普通商品一樣通過市場有效運作,那么政府就無需介入。然而,藝術市場也存在著由壟斷、外部效應、公共物品供給不足、信息不對稱等導致的市場失靈 ,在這種情況下,“藝術產品的價格實際是打折扣的,不反映全部授予社會的利益,該產品的供應者也無法從市場中獲得所有的利益”。那么,政府作為宏觀文化管理者和社會文化生活調節(jié)者的作用,需要發(fā)揮保障職能、調節(jié)職能、輔助資源配置職能,支持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有人注意到:“在任何一個國家,沒有哪家大劇院、樂隊或公共圖書館僅靠經常光顧者支付的費用來實現收支平衡?!泵鎸薮蟮氖袌鰤毫?,政府資助能夠讓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免受經濟困擾,為藝術長期發(fā)展提供相對穩(wěn)定且可靠的保障。在存在外部效應的情況下,政府提供一定的資助可以刺激市場生產和消費藝術品的激情。薌劇是流行于福建省漳州地區(qū)的傳統(tǒng)戲曲,由于資金原因,薌劇名作《保嬰記》無法重排。2014年,《保嬰記》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專項資助,終于有機會以嶄新的面貌問世并發(fā)揚光大。該劇目先后獲得了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政府資助藝術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一些瀕臨滅絕的民族文化或者高雅藝術不被市場買單,就只能依靠政府資金來維持它們的生存,保護這些文化遺產不致消亡,并能得到繁榮發(fā)展。政府的資助還從某些程度上起到背書的作用,如美國政府贊助的國家藝術基金會(NEA),它的資助代表著一種認同,如果一個藝術組織或藝術項目能夠得到這種專業(yè)的認可,它就能得到更多私人慈善家和企業(yè)的信任,從而吸引到更多的資助資金。法國把文化作為全國性事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國王充當著藝術保護者的角色。幾百年來,法國政府一直以大量的財政投入支持著藝術發(fā)展,如今法國的文化預算占國家總支出的1%,位于世界前列。我國政府自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以來,通過專項修繕資金、專項出版資金、政府補貼等方式,使許多瀕臨消亡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等)得到了及時的搶救和保護。特別是高度重視和發(fā)展了民族文化的傳承人,如從2008年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少數民族傳承人享受國家財政每人每年8000元人民幣的傳習活動資助。
3.政府資助藝術可以讓藝術惠及全體人民
當今,享受藝術成為人們新的生活追求,而藝術消費支出是經濟狀況較差人群的一個難題。政府資助藝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例如資助博物館、藝術館可以補助其運營成本,減免門票,讓全體公民無憂慮地盡情享受民族悠久而厚重的歷史文化,讓“宮廷藝術”變成“開放藝術”,真正實現讓公民普遍享有接觸人類藝術和文化遺產的權利。政府資助藝術還解決了因地理空間的限制使大眾難以獲得特定文化藝術產品和服務的問題。American Masterpieces是一項由NEA資助的美國本土優(yōu)秀表演藝術全國巡演活動,這項活動深入美國大小城市和社區(qū),民眾與藝術家近距離接觸。除此之外,NEA還開展了包括ArtsREACH,Shakespeare in American Communities,Big Read等在內的活動,有效提升了人們藝術參與度,讓“精英藝術”走向 “大眾藝術”,將優(yōu)秀文化傳播給了更廣泛地區(qū)的更多的人。從2009年起,我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面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重點補助地方博物館免費開放所需資金,其中,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而造成的門票收入減少部分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運轉經費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分別按照東部20%、中部60%和西部80%的比例進行補助。政府的這一財政補貼政策,充分實現了廣大公民尤其購買能力不及的人群欣賞藝術、享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愿望。
4. 政府資助藝術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藝術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政府資助藝術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需要,是振興文化的重要手段。21世紀以來,韓國的電視劇、音樂、服裝等文化藝術產品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風行,得益于韓國政府“文化立國”的政策,即通過重點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提升韓國的文化軟實力,使韓國成為世界文化大國,推動韓國經濟復興。韓國政府不斷加大對藝術文化產業(yè)的預算,設立了多種基金以支持各項藝術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發(fā)展,如針對電影、廣播等產業(yè)的專項基金。大力扶持“文化產業(yè)專門投資組合”,利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實行如低息貸款、減免稅務等多種優(yōu)惠政策,對藝術文化產業(yè)重點扶持。政府資助藝術促進了韓國文化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2017年韓國文化產業(yè)銷售總額達到110.5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529億元),帶動了韓國經濟的增長,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貿易機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工作。京劇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為振興京劇文化,擴大其國際影響力,文化部制定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guī)劃》,與財政部共同設立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專項資金”,以每5年為周期對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實行保護和扶持。國家實施京劇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加強對外交流,開拓國際市場,先后有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赴美國、日本、法國、英國、俄羅斯、智利、阿根廷、埃及、澳大利亞等五大洲31個國家以及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臺灣地區(qū)演出,讓全球觀眾真正認識了京劇藝術,領略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中國的京劇藝術逐漸唱響世界,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提升。
三? 政府資助藝術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我們看到,“政府是否應該資助藝術”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公共資源分配、公共權利維護、藝術自由發(fā)展、藝術價值判斷等方面,而根本性原因在于政府資助藝術的動因、原則、方式、途徑、目標、制度規(guī)范等不清晰不明確。因此,應該著重解決政府資助藝術中一些基礎性問題,比如:政府為何資助藝術、怎樣利用好政府資助、政府文化惠民效果評價等等,要形成共識和共同遵守的游戲規(guī)則,制定政府資助藝術的具體策略和可操作方案。這樣,才能有效回答“政府是否應該資助藝術”。
政府資助藝術不是隨意的,是有條件、有原則的資助。制度化、科學化、非政治化的政府資助,才能讓資助行為更有說服力和感召力,減少資助不當引起的爭論。政府資助要特別注意幾個問題:
(1)資助的目的性。政府資助是為了藝術的自由發(fā)展,為繁榮社會文化,為全體人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作品,保證藝術可能的發(fā)展趨勢得到充分的有價值的張揚,使多樣性的藝術不會因為生存基礎條件差而弱化或消失。讓全體公民平等地享受藝術成果的同時,使藝術和藝術家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保護。政府資助藝術,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行政權力對于藝術的肯定和支持,而政府的這種權力表現是為藝術服務,是把握藝術正確的發(fā)展軌道,讓藝術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不是干預或限制藝術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變化。
(2)資助的效益性。政府資助是為了在藝術保護中出現更好的藝術,為了藝術能夠覆蓋更廣泛的人群、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傳播正能量,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這是資助藝術最基本的社會效益。同時,讓藝術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外部效益,能夠讓藝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這是資助藝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政府資助藝術要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角度考量所產生的綜合效益,控制負能量,爭取資助效益的最大化。
(3)資助的均衡性。政府資助藝術的對象必須全面的,可以有重點地資助,但不能輕視或排斥任何藝術;資助對象必須是經過科學的程序確定的,不能只是“頭腦風暴”式的意見,更不能是“形象工程”或“政績工程”。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各種機制來履行公平性原則,如建立保護機制,保護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人才,特別是經典藝術和突出人才;建立資助對象遴選制度,保證資助程序和資助對象的合理有效。政府的資助行為還要積極接受社會監(jiān)督,以社會監(jiān)督力量完善資助行為。
政府資助藝術是一個國際化趨勢,因為藝術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相關聯,藝術也是一種競爭力。我們需要正視客觀事實,尊重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邏輯,在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政府資助藝術的方式和策略的進程中,建設合理的政府資助藝術的運行系統(tǒng),規(guī)避各種矛盾和沖突,構建政府外部支持力量和藝術內在運行力量的和諧秩序,消除影響藝術自由發(fā)展的制度障礙和人為干擾,保持藝術的獨立性和豐富性,協(xié)同發(fā)揮政府、社會、私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讓藝術既有相對自由的成長土壤和成長環(huán)境,又適應國家和社會對于藝術的規(guī)范要求和發(fā)展目標?;谒囆g的存在性、發(fā)展性、文化性、教育性、公益性、經濟性等的訴求和功能,無論怎么爭論,政府資助藝術都應該是合理的,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單世聯,劉述良.政府資助藝術:支持與反對,上海財經大學學報[J],2016(1):21
[2]張激.國家藝術支持——國家西方藝術政策與運作機制研究[D] ,中國美術學院,2008:15-17,109
[3]貝爾納·古奈. 李穎譯,反思文化例外論(200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4
[4]光明網. 國家藝術基金:讓藝術家做創(chuàng)作的主人[EB/OL]. http://news.gmw.cn/2016-04/09/content_19632384.htm,2016-04-09/2018-10-24.
[5]劉洋,董峰.論西方藝術資助的基本模式[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4(4):15
[6]李建輝.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EB/OL]. http://www.scio.gov.cn/ztk/dtzt/2014/31360/31371/Document/1377802/1377802.htm,2014-08-13/2018-10-24.
http://www.scio.gov.cn/ztk/dtzt/2014/31360/31371/Document/1377802/1377802.htm
[7]王椽. 美國政府藝術資助機制的演變軌跡——以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為探討中心[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2(4):59-62
[8]中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 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Z].2008-01-23.
[9]李菲菲,華大敏,王彬。韓國藝術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概況概況與啟示[J],大眾文藝,2013(23):280
[10]文化部. 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扶持規(guī)劃實施五年成效顯著[EB/OL]. http://www.gov.cn/gzdt/2011-08/26/content_1934063.htm,2011-08-26/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