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雙怡
摘 要: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幼兒期則是學習語言能力的關(guān)鍵期,同時也是接受最為迅速的時期,但年齡段不同,孩子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小班幼兒處于詞匯積累的階段,剛進入幼兒園,雖能講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詞匯貧乏,通常表達很不通暢,顯得很吃力。大班幼兒則語言交往能力很強,特別善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中班正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tài),是一種語言積累轉(zhuǎn)向語言輸出的過程,雖然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可以進行語言的交往,但還不準確或完整。
關(guān)鍵詞:傾聽;語言發(fā)展;個體差異;引導(dǎo);關(guān)愛
一、幼兒語言傾聽能力培養(yǎng)的背景及原因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總會遇到各類各樣的幼兒,有的幼兒喜歡大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幼兒卻缺乏自信,羞于表達。我之前帶過的一個中班,我們班的寶貝因為多半都是男孩子,活潑的還是很多的,有些寶貝的語言發(fā)展的很好,特別喜歡和小朋友溝通交流,而且也能清楚地、完整地表達自己想說的事情。但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很多寶貝表達的欲望太過強烈,總是在教師上課時管不住自己的小嘴巴,在集體活動中常因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打斷其他幼兒的發(fā)言,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就讓教師很難順利進行教學活動,而我也經(jīng)常會因為課堂秩序太過混亂,不得不終止我的活動。于是,利用課余時間,我也在查閱各種資料,不斷的思考總結(jié),慢慢的發(fā)現(xiàn)了就我們班的孩子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中班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
1、進入中班,孩子們的動作似乎更靈活有條理,會更加的活潑好動,同時,表現(xiàn)欲望也會更加的強烈,他們總能將自己的想法很清楚的表達出來。像我們班的然然寶貝,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很好,總是喜歡提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天都有問不完的問題,尤其是在集體活動中,寶貝總是會打斷老師的話,不停的提出各種問題,或者是在其他寶貝回答問題時,寶貝也總是忍不住的站起來把答案說出來。盡管教師一直在提醒寶貝,要學會尊重其他寶貝,學會耐心的傾聽,而寶貝也總是點點頭,但沒過多久,當教師的下一個問題提出時,寶貝還是忍不住的搶先回答了。而就浩然寶貝來說,寶貝很聰明也很活潑,喜歡動腦,表現(xiàn)欲特別強烈,總是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2、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較差,缺乏耐心,從而在傾聽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小動作。楊楊寶貝是這一學期剛進入我們班級的,剛開始,我覺得寶貝性格內(nèi)向、不太愛說話,總是一個人默默的坐在位置上,老師和寶貝說話,寶貝也只是害羞的點點頭。但沒過多久,我就慢慢的發(fā)現(xiàn)寶貝慢慢的活潑起來了,開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但似乎楊楊不太合群,每天都會有小朋友來告狀說楊楊搶別人的玩具了,或是將他們搭的玩具給拆了等等。而楊楊在上課時,尤其是在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他的小動作特別多,總是喜歡脫鞋子,或者是弄弄自己的衣服,趴在椅背上,注意力很難集中。
3、尋求關(guān)注的心理需要,孩子總希望自己能夠被他人所關(guān)注,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肯定,因此,當別人在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難免會不自覺地參與進來,希望得到教師的關(guān)注。夕夕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在家里得到了很多長輩寵愛,當教師邀請其他幼兒表達自己想法時,夕夕總是會很生氣的將頭扭到一邊,嘴里不停地說著“為什么不邀請我”,或者是直接打斷別人的表達,自己站起來搶著回答,因為家庭的過多關(guān)注,讓夕夕寶貝一直要尋求教師的關(guān)注,而不能很好地養(yǎng)成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必須面向生活,而陪伴我們生活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孩子們是需要父母的關(guān)愛與呵護的,需要父母親的陪伴。而我們班最調(diào)皮的軒軒寶貝,總是會做出各種動作來擾亂集體活動,在教師上課時,總是會時不時的隨意離開座位,跑到教師跟前,亦或是在座位上和旁邊的小朋友打鬧聊天,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在其他幼兒回答問題時也會發(fā)出聲音來搗亂,完全沒有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而通過和父母的溝通,我了解到軒軒在家里通常都是一個人在玩,爸爸媽媽每天都會忙到很晚,而家里的老人也不在這邊,只好晚點來幼兒園接軒軒,回家后,爸爸媽媽各自忙自己的事情,軒軒寶貝就一個人在玩,很少和爸爸媽媽有溝通和交流,而早上軒軒每天也都來的很晚,嚴重影響了寶貝在幼兒園的吃飯和午睡。像軒軒這樣,在家里爸爸媽媽很少陪伴寶貝,寶貝需要被傾聽的需要就無法滿足,導(dǎo)致軒軒沒有養(yǎng)成去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
家庭是孩子最熟悉、最親近的地方,對孩子成長有著一定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孩子的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幼兒,這樣有助于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彭粵湘 梁侃? ? <幼兒“搗亂”行為動機研究>? ?早期教育? ? ?2000年第01期
[2]彭怡 <快停下,別搗亂了>? ? 南京師范大學? ? 2008年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