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孫丁楠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發(fā)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的擔當強音,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線上教學當然也不能缺席??箵粢咔槭沁@代大學生從未有過的人生經(jīng)歷,必將對他們的成長產(chǎn)生深遠影響。本論文立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教學,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資源優(yōu)勢,探索開展“停課不停學”線上授課學習。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抗擊疫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突如其來的疫情,為整個在線教育按下了快進鍵。為確保疫情期間學生“停課不停學”,教師利用網(wǎng)絡平臺開啟了線上教育活動。但是,由于大量師生突然涌向在線教育平臺,對習慣了線下授課的教師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不僅要重新編寫教案、制作PPT、組織不同層次教學群、編寫教學計劃、梳理電子課本內(nèi)容,還要學習直播平臺的交互方式,疫情下的教師需要分析所教學生的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在線教育工作,讓學生得到精準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當前,疫情防控是“事”、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是“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是“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推動疫情防控與育人深度融合,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優(yōu)勢轉(zhuǎn)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力量,要遵循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明晰思想政治教育重點,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
一、“戰(zhàn)疫”背景下大學生思想行為新特點
首先,思想行為更加網(wǎng)絡化。當代大學生是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而成長,“每日必網(wǎng)”“無網(wǎng)不在”是他們的真實寫照。網(wǎng)絡實名制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大學生的言論,但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一種開放載體,提升了大學生對社會熱點話題的關注度與參與度。重大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宅在家中導致社會參與狹窄化,接觸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網(wǎng)絡,網(wǎng)絡信息紛繁復雜、泥沙俱下,多元思想聚集與交鋒,大學生還處于思想不斷成長成熟的階段,是對其信息鑒別能力的重大考驗。一些別有用心者抓住了青年人社會閱歷不豐富、易于動感情等特點,編輯的謠言的可讀性強、故事“感人”,容易帶偏輿論節(jié)奏,影響青年大學生價值觀。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傳播性、高度互動性,使得它成為一個極強的宣傳動員平臺。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在一波又一波的輿情攻勢下,容易產(chǎn)生情緒化的心理,網(wǎng)絡意見也更加復雜多變。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完全融入網(wǎng)絡,完全依靠網(wǎng)絡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分享信息,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全職網(wǎng)民”,網(wǎng)絡感情不斷地被增強,在網(wǎng)絡上發(fā)言發(fā)聲的行為也在不斷地強化;相對而言,理性思維能力和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卻沒有同步得到提升。
其次,信息傳播局部權威化。由于教育背景、知識水平不一樣,個體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存在差異。高校是知識的殿堂,高校是大學生接受教育、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在社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學生善于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在碰到不懂的問題時相對容易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等渠道自學,進而給別人傳播解讀。在大部分家庭中,大學生最容易接觸到新知識、新技術,對新事物的解讀分析具有一定的發(fā)言權,觀點與言論在一定范圍內(nèi)具有權威性。重大疫情防控階段,關于疫情病源的追溯、感染病人的治療等信息渠道特別多、來源特別復雜,在大量信息沖擊下,很多人難以分辨真假,人們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并在一定范圍內(nèi)交流討論。關于疫情信息的交流討論又限于線下的家庭單位與線上的新媒體社群中,大學生作為家庭中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個體,以及作為青年中擁有較高教育背景的群體,又比較愿意分享自己的觀點,在親朋好友的“小圈子”內(nèi)解讀與傳播的信息權威性更高。這種局部的權威性又推動大學生更加關注疫情的發(fā)展,并提升其在網(wǎng)絡媒體上發(fā)聲的積極性。
最后,社會實踐普遍缺失化。高校擁有較為完善的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實踐體系,大學生在高校接受學習訓練的過程中,生活普遍較為充實。大學生還處于心智逐漸成熟的“灌漿期”,既需要灌輸式、啟發(fā)式的課堂教學,也需要體驗式、參與式的社會實踐教育。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認知國情、貼近社會的重要載體,大學生利用假期時間、依托社會實踐載體去親身感受國家的發(fā)展,去親眼見證社會的進步,去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不易,對于大學生更好地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培養(yǎng)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沒有返回學校繼續(xù)學習,只能宅在家中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接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息沖擊,思考問題的時間也相對較多,在不能及時得到專業(yè)教師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引導情況下,對于其形成正確的認知具有較大的挑戰(zhàn)。
二、“戰(zhàn)疫”背景下線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探索
為準確了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行為表達和心態(tài)情緒狀況,提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本學期開課前,本人對兩個層次的學員進行了開課前的問卷調(diào)查,并對部分學員進行了訪談。實際回收問卷137份。在此,在結合問卷調(diào)查獲得的部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首先,讓學員從開課前就客觀地看待思政課的地位。本次問卷中,當問到:“你覺得思政課重要嗎?”92.7%的學員都認為確實重要,只有4.38%的學員認為沒有多大意義,2.92%有的人認為思政課可有可無,可見大部分學員對于思政課的重要性還是非常肯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講話中強調(diào),“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1]。思政課教員要真正成為塑造學員心靈的雕塑家,就要告別不自信、挺起胸膛,執(zhí)著而自豪地站在講臺上,理直氣壯地上好思政課。同時,還要引導學員轉(zhuǎn)變觀念,真正將思政學科作為重要學科來看待。
其次,讓學員認同思政課不但有意義而且有意思。思政課教員應該多請教教授專家,平時自己多琢磨怎么能夠上好一堂堂思政課,真正讓思政課接地氣。本人是80后,而我們的學員大部分是95后,我們的觀念我們的思維方式很多東西是不一樣的,怎樣貼近學員,在注意價值引領的同時,還要從學理上把理論講透,并且得拿事實說話。北京師范大學熊曉琳教授認為,思政課應該有溫度、有色彩,不枯燥、接地氣,讓馬克思說中國話,讓高深的理論說家常話。
在問到:“在思政課上,你通常在干什么?”問卷中本人了解到,主動緊跟老師思路認真聽講的學員,僅僅只占到67.15%。還有28.47%很誠實的回答,他們的在其他課程的作業(yè)。
因此,每到新學期,本人都要鄭重地上好“開學第一課”。在講為什么開設這門課程之前先穿插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一起探討“人生沒有什么不可能”“上大學的意義”等內(nèi)容。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或發(fā)人深省的案例……引導學員領悟。也就是從第一節(jié)課就要抓住學員的眼球。比如:本學期的開學第一課就加入了抗疫專題。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高度肯定廣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的擔當作為和展現(xiàn)的精神風貌,勉勵廣大青年“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從教育部寫給全國大學生的一封信中引出話題:疫情中的“90后”的擔當,課前本人與在此次疫情中的志愿者學生及時聯(lián)系,在問到:“如果遇到了可能會感染的危險怎么辦呢?”韋偉回答:“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肯定會有感染的風險,但是我認為我們自身做好防護工作,例如,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還是可以減少自身感染的概率,作為軍人,不能去前線,那就在自己能勝任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黨員更就義無反顧的要為人民群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錢奔回答:“農(nóng)村本來是科普知識缺乏的地方,很少有真正了解的人,我是一名黨員,有危險也必須沖鋒在前,我在想自己是一個戰(zhàn)士,為人民而戰(zhàn)為國家而戰(zhàn),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會讓我對危險一點也不害怕,加上按照科學的預防措施,我沒有任何擔憂。”
在人們的意識里,“90后”是一個常常與“自我”“個性”相聯(lián)系的代際群體。他們成長于中國經(jīng)濟快速崛起的時代,在最好的時代舞臺上追求著屬于自己的人生——聽著說唱、刷著b站、追著動漫,在長輩們的護佑下,他們的成長之路一帆風順,他們有充分的空間發(fā)展自己的興趣,追求自己的愛好,形成自己的個性。[2]但是,在疫情面前,這群看似個性的群體,也心甘情愿地將自己匯入抗疫的大軍之中。課堂上同學們也紛紛表示:“我們是能擔當?shù)囊淮侵档眯刨嚨囊淮?,我們深深地感謝這些勇敢者的守護,而我們也愿意去做一個守護者?!薄氨M管有人說曾經(jīng)的90后、如今的00后是自我的一代,但在關鍵時刻,我們絕不是“掉鏈子”的局外人。即使不在一線,我們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武漢祈禱、為中國加油,堅信我們一定能贏。”“假如此時,理查德·塞勒來到中國,我們給出的答案定會讓他驚訝: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有的舍小家為大家牢記使命,有的以綿薄之力傳遞愛的力量……深受五千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14億中國人,在災厄面前更加懂得團結的意義?!?/p>
雖然是線上教學,但是依舊可以感受到這群內(nèi)心奔涌著愛國情懷,肩頭扛著責任擔當?shù)那嗄辏米约旱膶嶋H行動表明,他們已經(jīng)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載體所在。
三、“戰(zhàn)疫”背景下線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考
通過師生雙向溝通、教與輔相結合,讓線上學習更精準。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在疫情居家教學中,教師沒有因不在校園而懈怠工作,而是將講臺搬到了家里、搬到了線上教學,不斷備好課、用好網(wǎng)絡平臺開展教學,以高度責任感努力提高線上教學效率。
首先,內(nèi)容不宜過多過雜過難。讓學生線上自然愿學在線教育具有其優(yōu)勢但也有其劣勢。按照“一校一策,一班一案”的要求,每個班級教學內(nèi)容必須符合該班學生實際。由于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具有差異,加上缺乏師生面對面教授,教師難以直接關注到每位學生是否真正在學習,學生也無法真正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加上學生接受程度不同,教師需要綜合考慮該班實際情況對教學內(nèi)容有所甄選,難度不宜過大,內(nèi)容不宜過多,讓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貼近、與時政熱點貼近,這樣才能讓更多學生有興趣參與其中,也才能讓班級更大面積的學生愿學。
其次,線下答疑解惑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線學習更提效與傳統(tǒng)教育不同的是,在線教育中,教師無法一一獲得每個學生學習效果信息,無法判斷學生在線上課程中的實際獲得情況。那么如何了解和提高學生的課堂成效呢?筆者認為,應當針對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設置一定量的目標內(nèi)容檢測,可以是針對當堂知識目標進行語音問答或者是紙筆檢測。
關注“目標達成”即是關注在線課堂成效,它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教學,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反饋中共同的問題進行短視頻或者語音的答疑,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問題進行在線私信答疑。只有當線上教學與線下答疑輔導有效結合時,學生才能真正及時學好相關內(nèi)容,也才能更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大規(guī)模思政課線上教學雖是戰(zhàn)“疫”時期的應急之舉,但同樣也預示著未來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向,具有較強現(xiàn)實指導意義。本文從課程的探索出發(fā),進行問卷調(diào)查研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思考,希望為思政課線上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注釋:
[1]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wǎng),2019.03.19
[2]徐馭堯.舉國戰(zhàn)疫,“90后”書寫擔當[N].人民日報評論,2020.2.14(1)
參考文獻:
[1]新時代熱詞100個詞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21-25
[2]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在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90后”黨員和青年學子中引發(fā)強烈反響[N].光明日報,2020-03-18
[3]艾四林.慕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北京教育(德育),2014(10):6-9
[4]王洪波.堅持“八個統(tǒng)一”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之三)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是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J].中國高等教育,2019(11):4-6
作者簡介:
楊丹(1985--)女,陜西西安人,空軍工程大學軍政基礎系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