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飛 李姍姍
摘 ?要:運動教育模式以游戲理論為基礎(chǔ),以比賽為主要形式,整個授課過程強調(diào)技能方法、比賽的章程、規(guī)則、場地的劃分和器械的調(diào)整。本文將花樣跳繩的研究返還于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理論研究視域,從課程構(gòu)建的角度對于花樣跳繩的發(fā)展和內(nèi)涵進行研究。研究認為建立完整的跳繩賽季、計劃全方面的跳繩比賽以及形成通力合作的學習小組是構(gòu)建花樣跳繩課程的必然要求。
關(guān)鍵詞:學校體育 ?花樣跳繩 ?運動教育模式 ?課程構(gòu)建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a)-0142-02
Abstract: Sports education mode is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with competition as the main form.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emphasizes the skill method, competition regulations, rules, site division and equipment adjust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skipping is returned to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theory research of sports education mod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pattern skipping a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skipping season, the planning of all aspects of the skipping compet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a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nchronized skipping course.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ynchronized rope skipping; Sports education mod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在教育部頒發(fā)的《義務(wù)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均強調(diào)學生身體健康素質(zhì)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根據(jù)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我國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整體有略微的好轉(zhuǎn),但是依然存在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等現(xiàn)象。本文針對這一狀況,并借鑒美國學者西登托普提出的運動教育模式,提出較為新穎的花樣跳繩體育課程。
1 ?運動教育模式
“運動教育”模式是以游戲理論為基礎(chǔ),以比賽為主要形式,整個授課過程強調(diào)技能方法、比賽的章程、規(guī)則、場地的劃分和器械的調(diào)整。讓學生在體育比賽中深刻理解運動技術(shù)手段、有關(guān)游戲規(guī)則和運動文化,經(jīng)過長期接觸、熏陶,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運動操作能力、有文化藝術(shù)修養(yǎng)和運動興趣的運動者。運動教育模式的優(yōu)勢包括全員參與、技術(shù)難度低和運動季易開展等,這可以讓全員參與到運動中去,讓學生獲得全面的學習體驗。
2 ?花樣跳繩
2.1 花樣跳繩的起源
跳繩在我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齊時期,但是到了民國,才出現(xiàn)“跳繩”這個稱呼?,F(xiàn)在國內(nèi)外將跳繩重新定義,融入一些現(xiàn)代元素,如健美操、武術(shù)、街舞等動作,變換類型數(shù)不勝數(shù),故又名花樣跳繩。
2.2 花樣跳繩的特點
2.2.1 種類多樣,簡單易行
花樣跳繩不僅只有基本跳、編花跳,更多的是胯下跳、交互繩跳,甚至是多搖跳,跳繩內(nèi)容豐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對于初學者來說,可以先從簡單的跳大繩開始,循序漸進逐漸掌握更高的技巧。
2.2.2 器材簡單,場地需求小
花樣跳繩器械僅僅就是一根繩子,但是花樣卻千變?nèi)f化,可謂是手上功夫。這個項目不像足籃排那樣需要特定的、很大的場地,僅僅需要一小塊,在室外、室內(nèi)甚至是教室外的走廊上均可以跳繩,但是要確保場地周圍沒有人,以免誤傷。
2.2.3 安全系數(shù)較高,運動負荷大
花樣跳繩屬于器械類項目,幾乎不會與他人產(chǎn)生激烈的身體對抗,所以在安全方面完全適合與體育教學,傷病的幾率較小,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大眾健身運動項目。在運動負荷方面,有學者研究表明,對于初學者跳繩10min消耗的卡路里量相當于慢跑30min,可見這項運動的負荷量可以滿足一般的運動需求。
2.3 花樣跳繩融入體育課堂的優(yōu)勢
2.3.1 豐富體育課堂內(nèi)容
目前在課程中很少有見到武術(shù)、健美操等,這不僅使學生的眼界、思維受到局限,更會讓教師變得慵懶,沒有達到教育提倡的全方位發(fā)展的目標。在此背景下,將花樣跳繩融入到體育課程中去,可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彌補傳統(tǒng)模式忽略的,激起老師與學生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新意識,達到新課改期望的體育目標。
2.3.2 提升學生身體素質(zhì)
學生在跳繩時,必須將意識、手、腳三者統(tǒng)一,才可以更好地完成難度動作。在跳繩過程中,學生各部位的肌肉被調(diào)動起來,不但切實有效地鍛煉了身體機能,推動了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也能為學生日后參與更復雜的運動項目打下堅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
2.3.3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
學生時期正是處于身體、心理蓬勃發(fā)展的時期,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一次小小的成功對他的心理來說就是一種提升,使其更加自信。跳繩運動入門簡單,進行體育教學時,體育老師能夠通過花樣跳繩教學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為心理狀態(tài)良好建立奠定基礎(chǔ)。
3 ?跳繩課程運動教育模式的構(gòu)建
3.1 構(gòu)建完整的花樣跳繩賽季
對于花樣跳繩而言,不同的運動項目在運動方式、技術(shù)難度、運動強度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各個分項之間是有先后順序的,且均以基本動作為基礎(chǔ)的。本文以20節(jié)課為一個參照標,把“花樣跳繩運動季”具體劃分為若干個“子季”,包括“個人花樣季”“車輪跳花樣季”“交互繩花樣季”。教師根據(jù)各個“子季”項目特點,結(jié)合西登托普教授的“技戰(zhàn)術(shù)選擇方法”,為學生制定側(cè)重點不一的教學。在完成這些教學任務(wù)之后,視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適當融入大繩的教學,如“網(wǎng)繩”“彩虹繩”,增加學生的興趣。
3.2 合理地分配學習小組
運動教育模式有別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就在于弱化教師的“一人表演”,重點強調(diào)學生間的交流合作?;犹K中存在許多需要小集體相互配合的項目,既然是依托運動教育模式建立獨特的花樣跳繩課程,小組團隊的成立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明確大體上的劃分準則(技術(shù)基礎(chǔ)素質(zhì)相近原則、性別比例均等原則等)。學生要依據(jù)這些基本的原則,鑒于自身的真實狀況自愿或教師劃分形成團隊。一旦小組確定下來,那么每位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wù)去順利、出色地完成小組各項工作,為集體的榮譽做出自身貢獻。
3.3 舉辦花樣跳繩比賽
近年來,花樣跳繩比賽正如火如茶的在我國盛行,這是真正的全民健身新時代。對于花樣跳繩來說,想要完整地建立運動教育模式課程就必須要有大大小小的比賽,可以參考目前推廣中心的聯(lián)賽模式,每站都有不同的比賽項目,在最后舉辦總決賽,對整個運動季做個總結(jié)?;犹K這一項目雖然樣式繁多,但是入門簡單,學生在起初階段會出現(xiàn)枯燥、厭煩的狀態(tài),通過競賽,既促使學生相互之間展開技法的取長補短,也能使學生看到花樣跳繩的發(fā)展?jié)摿Γて鹌鋵W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閔文軒.《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fā)[J].中國民族,2018(2):10.
[2] 陳勃源.“運動教育”模式與“三基”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4):130-131,133.
[3] 陳雁飛.運動教育模式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體育學刊,2005(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