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倩
“曲徑通幽”的課堂導入藝術(shù)是指在高效課堂模式下,教師如同“導游”,帶領(lǐng)學生“游歷”導學案,教學的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整個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恰當貼切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明確思維方向,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內(nèi)在的求知欲,為整個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端。在將課堂多半時間留給學生活動的高效課堂模式下,課堂導入顯得尤為重要。
一、音樂熏陶——情的體味
音樂自古以來就有教育作用,能抒發(fā)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在課堂導入中恰當?shù)剡\用音樂,可以加強課堂的渲染力。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非常凄美的詞,可用鄧麗君的《虞美人》導入,讓學生走進這個薄命君王、絕代詞人?!陡改傅膼邸房梢杂酶枨陡卸鞯男摹穼耄皇住陡卸鞯男摹烦隽苏媲?,唱出了愛,并在幻燈片上顯示歌詞,讓學生走進情的世界。同樣《林黛玉進賈府》也可使用《枉凝眉》這首歌,讓音符搭載情感。
二、故事激趣——意的棲居
課前嘗試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可以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咬文嚼字》這一課,首先明確它屬于文藝評論,頗具理論性和邏輯性,因此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尤為重要。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導入:三位作家一起吃飯。甲說:“吃在中國?!币艺f:“在中國吃?!北麌@:“在吃中國”。請同學們談談這三句話的不同,進而引出主題—“短語變序,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含義。要準確理解它們的含義,我們得要咬文嚼字”。
三、名言導讀——理的感悟
恰當?shù)厥褂妹跃?,不僅可以使文章增色,還可以給導入增彩,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抖涛娜穼耄骸肮畔ED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過一句發(fā)人深省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在后來的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圣者大家們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什么?我們往哪里去?今天我們所學的三篇短文,是三個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對人生問題的思考。讓我們帶著這幾個問題,去領(lǐng)悟三篇短文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吧,看看對作為‘人的我們有何啟發(fā)?”這樣就從先哲的哲理性語言順利地導入這三篇同樣具有哲理韻味的文章中去。在梳理探究《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時,引用魯迅先生的話“青年看《紅樓夢》便以寶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據(jù)了賈政管束的身份,滿心是利害的打算,別的什么也看不見”,從而引出《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這一課。有效的課堂評價不僅具有激勵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導向功能。
總之,高效課堂應該是讓學生學習的課堂。要構(gòu)建高效課堂,就必須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兩個角色的轉(zhuǎn)變,教師必須把習慣扮演的傳授者、監(jiān)控者、主宰者,轉(zhuǎn)換成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欣賞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我們只要把握了高效課堂的本質(zhì),學生不僅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而且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各項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