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的英語教學已經全面展開,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要相應的改變,本文通過對于人教版高中英語課本的研究,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闡述了深層閱讀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性,讓語言教學回歸語言本身。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深層閱讀? 語言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十八大三中全會要求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將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在實處。課標組專家在經歷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2017年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谡n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調了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將思維品質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關于批判性思維的幾個方面,主要著眼于教師和學生如評價文本信息、觀點、做出相應的推理、論證以及思維培養(yǎng)與文化意識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首先,從教師層面上來說,經常性的教學活動主要集中在引導學生通過標題來判斷文章的內容,文體和寫作意圖方面、引導學生推斷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引導學生區(qū)分事實與觀點、分析作者論據來源的習慣。教師有時讓學生回顧文章內容、嘗試列出提綱,寫出或者口頭陳述文章梗概。從總體情況來看,教師對于深度的思維閱讀,還沒有形成比較高的認識,這也是我們當前閱讀教學所存在的現狀和問題。
其次,從學生層面來看,讀前預測內容,讀時判斷文體,讀時比較自己的觀點和作者觀點的異同,讀時分析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這幾項活動學生比較熟悉,也是經常采用的一些閱讀方式。相對的,讀前預測作者的寫作動機,讀中對于數據來源的分析,評論文章以及思考文章論據上的不足,都處在比較低的頻率。
依據如下理論,筆者進行了相關深度閱讀的訓練。
1. 依據認知理論,從淺層思維到高階思維的過渡。傳統的英語教學以知識講解,單詞背誦,語法應用為主,只是停留在淺層思維的階段,主要是知識的學習和領會,相對還是比較機械,這樣的學習忽略了語言本身的思維含量。語言即思維。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語言本身所承載的內容,讀語言,但是能夠理解語言之上所承載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從知識過渡到應用,進而進行一定的分析評價等綜合高階思維活動。通過深層閱讀,語言學習從what進階到了why和how的層面。
2. 依據語言習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發(fā)性,提升閱讀成就感。語言的學習要依賴大量的輸入,逐漸積累,才會有合適的產出;而積累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簡而言之,讀過的文章能夠留有多大的印象。傳統英語教學的情況下,學生更多的記住的是詞匯語法等知識,缺少對整篇文章的認知與理解。通過深度閱讀,持續(xù)默讀和群文閱讀,我們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的文章從結構到內容到意義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的話,會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對于以后的學習和應用都有很大的幫助。
3. 依據動機理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思辨習慣。語言的學習需要興趣,需要足夠的動機支撐,培養(yǎng)學生追求某種目標的主觀愿望或意向,形成自覺意識的前提是激發(fā)動機。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缺乏這個方面,面對一片幾百字的文章,只要理解詞匯和語法,就可以理解簡單的文章內容,缺乏挑戰(zhàn)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學生的固定思維模式,沒有挑戰(zhàn),相應的也缺乏動力。因此,深層閱讀的介入,從更深層面挖掘文本,給我們提供了激發(fā)學生動機的渠道。
經過了一系列深度閱讀的訓練之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分析比較評價等高階思維都有顯著地提升。教師基本上可以關注到深度閱讀的方方面面,學生也有意識的進行一定的質疑與批判,不再盲目的相信文本,可以經常性的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
從學生的發(fā)展變化我們不難看出,經過學習,學生的預測推斷能力有了顯著地提高。同時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從過去的淺層學習,慢慢培養(yǎng)了深層閱讀的習慣,開始關注語言之上的背景、觀點等多個方面,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評價習慣,學會去質疑、補充作者的觀點,經過歸納總結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語言學習有其本身的規(guī)律,認知過程也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就是在遵從規(guī)律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但是終歸離不開語言本身,關注語言本身,就是關注英語教學與英語學習最本質的東西,深層閱讀,正是讓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回歸到了語言本身,追本溯源,升華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