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麗 屈玉鳳 鐘秉政 王強
【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化護理路徑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97例胃癌患者, 根據(jù)收治年份不同分為對照組(2018年, 41例)和觀察組(2019年, 56例)。兩組均行胃癌根治術, 對照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比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指標(術后首次進食時間、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肛門排便時間、拔除胃管時間、拔除尿管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醫(yī)療費用和滿意度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3.68±0.64)d、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32.55±8.09)h、首次肛門排便時間(59.09±8.61)h、首次下床活動時間(30.75±14.81)h以及拔除胃管時間(1.46±0.50)d、拔除尿管時間(1.54±1.25)d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的(4.76±0.83)d、(45.61±16.07)h、(72.78±12.57)h、(79.02±24.74)h、(1.93±0.69)d、(3.41±1.34)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總住院時間和醫(yī)療費用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集束化護理路徑可顯著改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功能, 有效促進康復, 縮短術后住院時間并提高患者滿意度, 值得推廣。
【關鍵詞】 集束化干預;胃癌;胃腸功能;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76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道腫瘤中均排名靠前[1]。合理地對胃癌手術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對加速術后康復進程和改善治療效果意義重大。集束化干預是指針對某一問題采取一系列措施, 提升診療質量和改善結局指標, 比單獨實施某一項措施更有效[2]。2019年本科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3], 將集束化護理路徑運用于56例胃癌根治術患者中, 取得理想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2019年本院97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根治術, 術后組織標本均再經(jīng)病理切片明確診斷。根據(jù)收治年份不同分為對照組(2018年, 41例)和觀察組(2019年, 56例)。對照組男29例, 女12例;年齡32~88歲, 平均年齡(58.9±13.2)歲。觀察組男34例, 女22例;年齡22~84歲, 平均年齡(59.4±11.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有精神障礙以及不同意參加此研究者。該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獲得患者知情同意。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按照本科醫(yī)護人員參考2016年版胃癌胃切除手術加速康復外科專家共識[4]和其他大型三甲醫(yī)院的集束化護理臨床實踐[5-7]結合本院臨床實踐, 討論制訂的胃癌集束化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護理 入院時對患者進行NS2002營養(yǎng)風險和Caprini量表評分, 根據(jù)評分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和血栓危險分度及預防;常規(guī)備皮和胃腸道準備, 不常規(guī)口服瀉藥、灌腸, 如有胃腸道梗阻, 清流飲食, 必要時胃腸減壓、洗胃、灌腸等;提前講解并示范肺功能鍛煉方法(戒煙、深呼吸和吹氣球等)。術前6 h 禁止進食固體食物;術前1 d晚10點口服5%葡萄糖溶液或者0.9%葡萄糖氯化鈉溶液800~1000 ml, 術晨6點口服以上溶液200 ml;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支持, 緩解患者術前焦慮。
1. 2. 2 術中護理 由手術室護士和麻醉科護士完成,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做好液體管理, 注意患者保暖、預防低體溫和留置尿管等。
1. 2. 3 術后護理 ①動態(tài)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血常規(guī)、生化八項、凝血四項、降鈣素原、D-二聚體等實驗室指標。②藥物治療。③疼痛管理:在每個病房張貼疼痛評估尺和笑臉評估宣教單, 對患者進行動態(tài)疼痛評估, 術后第1個24 h, 每4小時評估1次;術后第2個24 h,
每8小時評估1次;術后第3個24 h, 評估1次/d。評分≥4分, 加強鎮(zhèn)痛, 逐步改用口服藥物和停藥;協(xié)助患者舒適臥位。④抗血栓管理:根據(jù) Caprini 評分結果進行物理預防和藥物預防, 鼓勵患者早期活動, 預防血栓栓塞。麻醉清醒后, 坐起、床上活動及坐起;床上功能鍛煉主要為抬臀運動及踝泵運動, 5~10個/次, 2~4 次/d;術后1 d開始床上踩腳踏車鍛煉, 頻率為2~4次/d, 5~10 min/次, 運動強度以患者耐受程度為止;定時翻身;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由抬高床頭-床邊坐起-床邊站立-床邊行走-房間內行走過渡到病房走廊內行走, 逐步增加活動量。并在病房張貼活動距離標尺, 方便測量每日離床活動距離。⑤液體管理:控制補液量和速度, 記錄24 h 出入量, 監(jiān)測生命體征、中心靜脈壓(CVP)、血糖等。⑥管道管理:妥善固定管道, 更換引流瓶注意無菌操作, 保持引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一般術后1 d拔除尿管, 胃管和傷口引流管視引流情況盡早拔除。⑦營養(yǎng)干預:盡早恢復進食, 重視營養(yǎng)支持, 提供不同刻度的量杯測量每次進食液體量。術后1 d開始咀嚼口香糖, 2~3 次/d, 1~2 粒/次;早期飲水:麻醉清醒后可飲水 5~10 ml/h;術后第1天酌情飲水 300~500 ml, 平均30 ml/h;術后第2天酌情進食米湯、安素或其他營養(yǎng)粉 500~1000 ml, 平均 60 ml/h;術后第3天可進食流質飲食 1000~1500 ml, 平均 100 ml/h;術后第4天以后進食半流。⑧預防肺部感染:保持口腔清潔;定期協(xié)助翻身拍背;由責任護士示范并教會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和正確霧化呼吸方式, 以及吹氣球、縮唇呼吸等肺功能鍛煉, 肺功能鍛煉一般3次/d, 5~10 min/次。⑨基礎護理:協(xié)助患者擦浴, 做好皮膚護理。⑩多模式健康宣教:醫(yī)護一體化討論完善胃癌健康教育處方、加速康復外科宣教欄、圍手術期宣教視頻。修訂集束化護理路徑, 并運用免費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平臺, 填寫相關數(shù)據(jù), 進行信息化管理。倡導多學科團隊合作, 開展醫(yī)護一體化查房, 遇到疑難問題, 邀請專家會診, 精準診療, 精細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