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本課教材選自浙美版小學教材第十冊第七課。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集了解皮影、欣賞皮影、制作皮影和表演皮影為一體。它是在第五課《剪紙人物》和第六課《剪紙中的故事》學習剪刻方法的基礎上,將平面的剪紙制成會活動的影偶,不僅是對前面剪紙單元內容的深化和延伸,也為第八課《設計西游記人物》一課的人物造型、動態(tài)的表現(xiàn)打下了鋪墊。
關鍵詞:皮影;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教學任務分析】
教材通過剪紙人物與皮影人物的對比,使學生對皮影人物的造型以及色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通過皮影戲中生、旦、凈、丑各種人物角色圖片的分析,深入了解皮影。最后通過嘗試制作皮影并表演皮影戲的形式,提高學生對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小學五年級。五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積極上進,喜歡追求新鮮事物,所以課堂上給他們提供平時不太能接觸到的真實的皮影實物會大大提高他們對這堂課的興趣。再加上前一個單元剪紙課的學習,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簡單紋樣的鏤刻,為皮影人物制作中涉及到的鏤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們學校的學生閱讀能力強,閱讀范圍廣,有較好的語言表達以及策劃、編寫小劇本的能力,所以我在課堂上以“觀察皮影人物”→“制作皮影人物”→“表演皮影戲”環(huán)環(huán)緊扣學生興趣特點,讓學生不僅在看、做、玩中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還實現(xiàn)了每位學生的自身價值,真正達到了人人參與到課堂中來的效果。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皮影造型、制作工藝等相關知識,并能夠嘗試用紙設計并制作皮影人物。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嘗試連接皮影,觀察實物皮影,親手制作皮影人物,并進行展示表演等方法,讓學生對皮影特征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藝術的興趣,樹立傳承民間藝術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皮影相關知識,學做簡單的皮影人物。
難點:皮影人物的制作。
【課前準備】
學生:鉛筆、刻刀、油性顏料、畫筆。
教師:課件、紙質不會動的皮影形象一個,剪刀一把,硫酸卡紙、兩腳釘、操作桿、實物皮影若干,玻璃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視頻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簡短皮影戲《三打白骨精》,最后將主角人物定格(如圖)。教師板書“皮影”,請學生對皮影人物特點進行賞析。教師按照以下思路引導學生:①色彩上;②造型上;③制作工藝上。
2.教師板書學生總結出的皮影人物特點,如下:①皮影會“動”;②皮影造型以側面為主,頭、軀干、四肢是分開的;③皮影色彩鮮艷明快,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tǒng)裝飾性風格;④皮影類似剪紙,很多花紋裝飾都是鏤刻出來的。
【設計意圖】以學生們耳熟能詳?shù)摹度虬坠蔷穼氡菊n,接近學生生活,在第一時間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增加了本課的趣味性。
二、皮影亮相,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自制皮影——白骨精(如圖),詢問學生,她與剛才視頻中最大的不同。得到答案后緊接著追問學生:怎樣才能讓她動起來?
討論之后,教師準備采取學生的建議,把皮影剪開,進行重新連接。教師請來一位學生上臺剪皮影。學生猶豫,不知該剪哪些地方。教師給出建議:走一走,親身感受一下哪些關節(jié)是要動的。臺下學生仔細觀察,找出轉動的關節(jié),演示的學生用親身體驗給出答案,將皮影剪開(如圖)。
【說明】通過讓學生模仿皮影,從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得到答案,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剪完皮影,教師提出疑問:重新連接皮影的目的是讓皮影能夠動起來,用什么材料既能將皮影連接起來,又能活動自如呢?請六人小組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符合學生要求的材料——兩腳釘。同時也肯定學生想出的其他可行的方案。教師請兩位學生上臺用兩腳釘將皮影的各關節(jié)進行連接。(如圖)
【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討論,開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了一些材料的特性,并表達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讓學生親手完成皮影的改裝,是對后面制作皮影的一個預練。
教師對學生愛動腦筋、有想法、動手能力強給予獎勵。允許學生打開桌上的信封,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皮影。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擺一擺,最后說一說,讓學生對皮影的材料、工藝、造型等特點有更清楚的體會。
最后教師把每個小組的皮影集中掛在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并補充:皮影造型生動,色彩豐富,這種藝術來自于民間,貼近生活,有著濃厚的地方傳統(tǒng)色彩,最主要的是它姿態(tài)靈動,還能隨意變化,才會流傳至今,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當之無愧為電影的始祖。教師補充板書:電影的始祖。
【設計意圖】蘇格拉底的“助產(chǎn)術”告訴我們,教育是通過引導、啟發(f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真理。在這一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正是扮演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角色,而所有的答案都是由學生自己通過討論,思考得到的。親自體驗的過程以及玩皮影的過程都是為下一個制作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三、分工合作,制作皮影
1.總結步驟
皮影的步驟及各步驟需要注意的事項。完善學生的總結為:①畫,將頭、軀干、四肢分開畫;②鏤刻,先剪下人物各部件,再將人物臉部以及服裝花紋進行細致的鏤刻;③上色,色彩艷麗,以黃、黑、紅、綠為主;④連接,先刻出小孔,再裝兩腳釘會使作品更美觀;⑤裝桿,并概括板書為①畫;②鏤刻;③上色;④連接。
【說明】通過自己總結步驟與要點,學生非常清楚地領會到皮影制作的要點。加之上個環(huán)節(jié)中對連接關節(jié)的討論與嘗試,輕松地突破了難點。
教師詢問學生現(xiàn)在最想制作一個怎樣的皮影。待學生給出五花八門的答案后教師總結:是啊,其實我們皮影表現(xiàn)的主題非常廣,也可以制作各種各樣的皮影。老師這里就有一些皮影你們一定沒見過!想不想一睹為快?
教師課件播放同齡人作品,內容有《踢足球的小男孩》《校園趣事》《女媧補天》《郊游》等等。
【說明】用一些學生不常見的皮影形象來發(fā)散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使皮影作品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皮影上,更多的是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將皮影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認為傳統(tǒng)文化不再遙不可及,反而是那么親切的東西。
教師將作業(yè)形式呈現(xiàn)在課件上,如下:
作業(yè):六人小組合作完成一個皮影人物制作,并適當添加背景。
要求:①造型生動、美觀。
②色彩鮮艷,簡潔明快。
③能夠自由擺動,符合傳統(tǒng)皮影的特點。
溫馨提示:小組合作時做好明確的分工(比如:編劇、配音、操作、制作、美化等工作),同時也要互相幫助,體現(xiàn)出集體的力量。
【設計意圖】由學生總結出制作步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能在作業(yè)中發(fā)揮出自己的長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合作精神。也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使這堂課更豐富,更飽滿。
四、展示點評,課外延伸
【說明】通過觀看短劇,臺下學生對于正在表演的皮影造型、色彩搭配,小劇本的編寫,小組的合作默契度等方面一目了然,能夠做出相對客觀、準確的評價,也更加體現(xiàn)了皮影是一門綜合藝術的特點。
【說明】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皮影表演給更多人看,以此來弘揚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對學生來說更容易,也更樂意。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的評價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評價理念。學生通過自評與互評,也會發(fā)現(xiàn)同學作品中的閃光點,與自己進行對比,為自己找到方向,增加學習自信。評價本身也是對皮影相關知識的再一次鞏固。
總之,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我要做的,只是給他們提供機會,并做適當?shù)囊龑А?/p>
【教學點評】
本堂課我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觀看皮影戲視頻中得出皮影人物在造型、色彩、工藝等方面的特點,又通過讓學生親身感受皮影,找出皮影需要連接的關節(jié)點以及通過小組討論,尋找連接的方法,體現(xiàn)出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解決皮影“動”的問題分為“賞皮影”“剪皮影”“連接皮影”,突出了體驗性學習。最后讓學生在玩了真皮影之后,結合剛嘗試過的關節(jié)的連接,自己總結出皮影制作的步驟以及注意要點,到這里,可以明確感受到學生已經(jīng)非常清楚皮影的制作了,以此突破教學難點。
本堂課在制作皮影環(huán)節(jié),我用同齡人作品啟發(fā)學生,制作時不一定要局限在傳統(tǒng)皮影形象上,大可以發(fā)揮想象,將皮影制作成自己喜愛的形象,使作業(yè)貼近學生生活,也豐富了作業(yè)內容。
皮影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本堂課的作業(yè)方式上,我采用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分配編劇、配音、操作、制作、美化等工作,使每一位的價值都得到了體現(xiàn),是很自然地將美術科目與其他科目進行融合與滲透,促進了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華東. 現(xiàn)代電影的始祖——靈寶皮影戲[J]. 電影文學,2012(1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