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英語的分類越來越細致,學前英語逐漸凸顯出其實用性和專業(yè)性,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就業(yè)市場的人才需求,改革已成必然趨勢。教學設計為教師提供教學目標、內容和要求,為學生提供學習任務和努力方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導向性的功能,它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并對其進行評價,對學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學前英語?教學設計?需求分析
從教學行為來看,教學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學生,教師和課程。沒有學生就沒有教學對象,沒有教師就沒有教授活動,沒有課程就沒有教學程序。沒有程序的教學是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沒有標準的盲目行為,也就沒有科學性可言[1]。學前英語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探索教學中各個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分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確定教學方法,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解決或完善學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使各教學要素有機結合,最終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教學設計理念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學前英語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滿足幼兒園實際工作需要的英語教師,畢業(yè)生要能夠勝任幼兒英語教學的工作。因此,教學設計的每一步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從旁協(xié)助,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
(二)“有效性”的原則
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與目標的有效性,教學內容與目標要同時滿足個人與社會的需求,不僅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也能夠滿足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需要;
第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借助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和技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收集多種用途的反饋和數據,既讓教師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又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建立起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合作。
(三)“創(chuàng)造性”的原則
學前英語主要用于幼兒教學,語言的輸出是教學重點,語言的輸出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口語對話,還可以運用故事、游戲、兒歌、繪畫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這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性”的能力要融入教學設計中,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學習、享受學習。
二、教學設計要素
教學設計中需要考慮三個要素: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活動主導。
學前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他們利用游戲、故事、兒歌等多種方式組織幼兒英語教學活動的能力,畢業(yè)后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在幼兒園合理高效地開展幼兒英語啟蒙教育。
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即組建團隊、協(xié)同合作。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他們有什么學習目的和期望,他們喜歡或習慣哪種學習方法,他們需要達到什么語言水平等等。
教師是教學設計的主導者,對教師而言,制訂教學計劃十分重要。一個稱職的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就要認真仔細地思考自己教什么人,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還要了解學生以前學過什么,將來要做什么,現在應當學什么,學后能干什么,然后計劃如何組織教學,設計哪些活動,選取哪些材料等。
三、教學設計步驟
(一)需求分析
教學設計要有的放矢,有根有據,這就有一個需求分析的過程。這一步解決的是有關方面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期望什么,應該學什么。需求就是希望得到的東西和現在的狀況之間的差距。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適應需求和需求的變化,努力去完善種種差距。需求分析是學前英語教學設計的基礎和前提。學前英語的需求分析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學習需求和目標需求。
1.學習需求分析
學習需求的分析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結合學前英語的特點,將學習需求分析要素進行簡單的歸納(見表一)(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然后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目的是通過學習需求分析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目的和期望、學習興趣等因素,最終明確教學目標。
2.目標需求分析
目標需求的分析對象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幼兒英語教師。用人單位是指開設幼兒英語課程的幼兒園、早教機構等,幼兒英語教師是一線工作者,他們的意見和經驗對學前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目標需求分析要素簡單歸納如下:
(二)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
教學不是簡單地灌輸,而是在有意義的情境中根據學生自身情況,通過合作、對話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在學前英語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非常重要[3]。
1.創(chuàng)設合理的任務情境
教學應該設計真實、有趣的任務來引導學生探索、思考和解決問題。比如講授字母的時候,可以用多變的字母來組織活動,如字母歌、動物字母表、有趣的拼讀測試、配對游戲等。也可以將字母與生活中的事物緊密聯系在一起,如Aa is for apple,Bb is for banana,Cc is for cat,Dd is for dog...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2.建設豐富的學習資源
現階段教學中,學前英語的學習資源還比較單一,而就業(yè)市場上對幼兒英語教師的要求卻是越來越高。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在聽、說、唱歌、表演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從學習需求和目標需求出發(fā),選擇適宜的課程內容(教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將各種音樂、圖片、動畫等引入課堂,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幫助他們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4]。
3.重視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就是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搜集資料、討論、發(fā)言、總結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整體學習能力。在學前英語的教學設計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解釋或者調整學習小組的方式幫助學生。當合作學習取得一定效果之后,要對其進行評價,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增強他們的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方法上,現在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內容重心”的教法,即以分析和闡釋為主,自上而下的灌輸,其目標是“要學生學什么”,而且這個“什么”是由權威決定,教師計劃,專家認可,憑學習成績評價的。這種學習是外因起作用。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過程重心”的教法,其目標是“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什么是怎么學到的”,內容是師生共同探討決定,共同計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需要并根據完成任務的成果評價的,這種學習是內因起作用。以任務為本的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教學法能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進步,這種進步不是反映在試卷上,而是工作業(yè)績。任務教學法也能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產生更大的學習動機和更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決定哪些是有意義有目的的任務,使他們從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產生學習效益。
在教學手段上,積極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比如下載使用學習通,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作業(yè)全部可以通過手機端輕松完成。此外,加強多媒體教室、幼兒園模擬教室等實訓場地的建設,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真實有趣的情境。
(四)調整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過程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是檢驗需求、目標、教學實施和教學管理的手段,應當與設定教學目標、選擇內容與方法同時進行。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對各種人或事進行非正式的和隨意的評價。但是,教學評價是對教和學的過程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有顯性的、清楚的、明確的原則和標準。沒有精心準備和設計的評價,其結果是不可靠的,不公平的,不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也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教學評價對教和學的改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以便及時調整和修訂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效率。終結性評價在課程結束后進行,衡量教學質量。因此,學前英語教學評價要兼顧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學生對課程參與度、歡迎度的感性體驗。除了單元測試和期末測試外,也要側重學生的課堂表現、實踐能力和自我反饋,然后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完善教學設計,不斷優(yōu)化教學效果。
結語
學前英語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為教學管理部門提供教學目標管理和質量管理的依據;為教師提供教學目標、內容和要求;為學生提供學習任務和努力方向。然而,學前英語教學設計對教師和教學硬件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如何改善教學環(huán)境,更好地完善學前英語教學設計,是每一位教授學前英語的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82-86.
[2]周沫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設計研究[D].江西:江西農業(yè)大學,2016:13-18.
[3]王迪.論學前英語教學由EGP向ESP的轉型[J].教育與職業(yè),2004(12):134-135.
[4]谷志忠.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57-60.
作者簡介
趙娟(1982.12—),女,漢族,籍貫:安徽宿州,碩士,宿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漢對比閱讀與翻譯,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