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是歷史的見證,它們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也是很重要的文化資源。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一種藝術更可以說是一種美術。如果在初中的校本課程中能夠借助于非遺資源展開教學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讓學生的動手能力獲得一定的提升。因此作為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師要積極的結合非遺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豐富美術課堂內容,讓學生熟悉并且懂得珍惜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詞:初中美術 ?校本課程 ?非遺
隨著新課改的頒布和落實,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強化地方和學校的適應性,同時提出了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重要性。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其實并不簡簡單單是學校個人的事情,它也是整個社會的事情,需要和教育相關的人們共同關注和參與,開發(fā)出學校具有特色的課程,提高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質量。目前傳統(tǒng)文化在教育中的滲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果在美術教學中能夠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入到校園活動中往往能夠為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注入一些新的生命力。本文針對非遺在初中校本課程中的開發(fā)進行探究。
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美術課程資源的意義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有助于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
通過調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很多的學生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還停留在本土的一些非遺名稱上面,或者是在相關的網站和電視上看到過照片,但是缺乏一個深刻的理解。其實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的背后都蘊含著當?shù)氐囊恍┪幕瘍群?。如果能夠將非遺課程資源融入美術的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能夠豐富課程內容同時還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讓學生能夠具有一種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有助于提升教師能力
教師對于非遺資源的開發(fā),構建校本課程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因為長期教學模式比較的單一,使得很多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在對非遺資源進行開發(fā)構建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講授知識同時還需要編選相關的素材成書,教師需要對非遺資源進行篩選,全面的分析非遺產品和教材內容的關聯(lián)性,這對于提高教師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有助于非遺藝術的傳播
要想真正的開發(fā)非遺校本課程需要真正地走出去引進來,要能夠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博物館或者是拜訪民間藝人。同時也可以將民間藝人帶入到校園中和課堂上。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而這樣的一種方式更有助于非遺藝術的傳播和推廣。
二、非遺在初中校本課程中的實施策略
(一)以教材為載體進行學科內容深化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借助于語言或者是課件對于具象的內容進行呈現(xiàn)。但是這樣的教學顯得太過于淡薄,并不利于教學的發(fā)展。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妨借助于適當?shù)慕叹哒归_教學,這樣往往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更加直觀的體驗,對學生形成一種比較強大的震撼力。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它們在工藝上都非常的精美,制作的過程比較的繁雜,其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夠通過教具傳遞會獲得更好的效果。因為教具是真實存在的,把無形的內容轉化為了有形的物質,使得課堂上更能夠喚起學生一種新奇的體驗,有助于知識的傳播。例如在學習浙美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上冊《烽火歲月中的版畫》一課時,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是希望學生能夠了解木刻版畫的藝術特點和刀法組織。教師可以自己使用簡單地材料制作一個木刻版畫。因為教師的工藝有限,所以大致制作出輪廓即可,然后配上多媒體展示制作的正確步驟,讓學生能夠有多方面的感受,更深刻的了解木刻版畫制作的復雜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很好地將非遺的內容同教學的內容進行了整合,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堅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推動課程
傳統(tǒng)工藝制作起來相對比較的繁雜,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刻地領悟到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和合作式的學習。這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非遺相關的微課視頻,讓學生提前自學,然后鼓勵學生在自學中提出問題,把問題帶入到課堂中,使得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展開小組的探究。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非遺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在學生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學習到浙美版初中美術《瓷器風韻》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微視頻然后讓學生自己搜集我國景德鎮(zhèn)瓷器相關的內容,豐富知識,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材料,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景德鎮(zhèn)瓷器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感受非遺文化
非遺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能夠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當?shù)氐囊恍┎┪镳^或者是走進當?shù)孛耖g藝術生活中更加深刻的體驗非遺文化。將課本教材內容和實踐活動融合全面的滲透非遺文化內容。
結語
總之,初中美術課程的開展需要教師和學校積極地開發(fā)校本課程,充分利用非遺資源,將教材和非遺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全面的推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豐富美術課堂資源,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溫泉.美術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誤區(qū)及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05).
[2]劉淑立.中學美術教育中的策略與創(chuàng)新[J].學周刊,2012 (25).
[3]李倩.淺談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