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淑亮
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各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涌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已經(jīng)在語文教學中獲得廣泛應用,并且取得顯著的效果,對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中年級 ?小組合作學習 ?應用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各個學科面臨著教學創(chuàng)新,并且涌現(xiàn)了大量的先進教學理念,為教學改革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小組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念,其可以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并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對促進學生語文素質(zhì)和各項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要結合中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發(fā)揮其育人優(yōu)勢和價值。
一、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受到以往固化觀念和應試思維的影響,一些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依然沿用灌輸式以及填鴨式等教學手段,不僅難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還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抵觸以及排斥等心理,對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各項能力的均衡發(fā)展帶來阻礙和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其可以改變以往語文課堂固化、生硬以及呆板的情況,加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符合中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喚醒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同時,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還能夠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養(yǎng)成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并且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探究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進行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應用小組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過程中,要秉承“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將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男生和女生進行合理分組,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相當。同時,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要控制在5到8人左右,便于小組成員開展有效合作。例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可以提前將班級學生分組,保證每個小組的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相當,并且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步幅度和學習能力適當?shù)恼{(diào)整,在班級中形成良性競爭氛圍。
(二)組內(nèi)合理分工
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小組內(nèi)的所有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合作探究中,并且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和優(yōu)勢,在小組成員的互動配合下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要指派一名組長,并且由組長分配小組成員的具體工作,將優(yōu)勢互補落實到合作學習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例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中,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先明確學習目標,即:第一,理解“唯”“故人”“盡”“煙花三月”等字詞的含義;第二,有感情的、流利正確的閱讀這篇古詩;第三,想象以及表達古詩中描繪的畫面,并且領悟古詩中蘊含的情感。在明確學習目標后,組織各個小組進行分工,將探究任務落實到具體學生身上,保證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合作探究中。
(三)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符合新課改精神,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具體應用中,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合作學習,調(diào)動其參與合作的熱情。同時,教師還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與時間,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其在小組合作中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進而激發(fā)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趙州橋》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進行分析和探討,在教師布置好探究任務后,各個小組成員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在討論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個性化觀點和看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各個小組討論交流中,教師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但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教師也可以參與到討論中,糾正一些學生的錯誤觀點和看法,提升小組合作的效率和質(zhì)量。
(四)組織課堂活動
以往的語文課堂枯燥沉悶,難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積極組織各項形式多樣、有趣生動的課堂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形成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例如在學習《扁鵲治病》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一故事進行情境演繹,小組成員自由分配角色,如某個學生扮演蔡桓公、某個學生扮演扁鵲、某個學生負責獨白等,并且引入競爭機制,比一比哪個小組情境演繹的最好,評選出優(yōu)勝小組;又例如,在學習《乞巧》這首古詩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對古詩進行擴寫,在各個小組完成后,由組長進行成果展示,促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要摒棄以往的固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結合新課改精神,積極引入和應用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法符合中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和素質(zhì)教育精神,其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各項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合理應用,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為學生未來的成長與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勤.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商春艷.部編教材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與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30):234-235.
[3]李永金.基于差異性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7):140.
[4]馬永蘭.小學語文教學中推進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