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課標的要求下,我們要發(fā)展和諧的師生關系。那么何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我認為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意相通、心意相融,二者之間可以相互愉悅、相互欣賞。這一種相處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及各任職老師所追求的。只有用合理的教學方式發(fā)展師生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保證師生之間的和諧,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效率。本文著重闡述了發(fā)展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方式及對未來師生關系發(fā)展的見解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師生;良好;民主;高質(zhì)量
一、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師生觀念當中,老師是教學的主位,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同時,傳統(tǒng)觀念中有尊師重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如果過于絕對的遵照其很有可能會疏遠原本緊密的師生關系,使得教學變得嚴肅、被動,如此下來老師在教學中無法得到愉悅,學生在學習中也無法變得輕松,長期以往便得不到顯著的教學效果。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不應表現(xiàn)出那種居高臨下,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沖擊的威嚴,而是應當與學生共同進步,從心理上得到學生的認同感,最終樹立師道尊嚴的榜樣。在實際上,使得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真實有效的落實到學習當中的前提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有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有平等、和諧的氛圍時,師生才能夠得到相應的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使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發(fā)展良好師生關系,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質(zhì)量課堂的前提
古今中外,無論是哪種良好關系的建立前提都應當是雙方相互尊重。在師生關系當中更應當如此。但是我國在古代就已將尊師重道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傳統(tǒng)流傳至今,學生應當尊重、尊敬教師,但同時,這種尊重、尊敬又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不平等,帶有著一些以教師為主導的形式,沒有做到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為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劃做進一步的考量,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需求。因此為了構建小學數(shù)學的高效課堂,我們應該以尊重學生為主。
(一)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每位學生本身的智商情商方面、認知情況方面、理解能力方面和創(chuàng)造性方面及其家庭教育、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均不同,所以他們對于學習的素質(zhì)、能力和態(tài)度也不同。除此之外,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的發(fā)展也是有快有慢、有早有晚,有著不同的發(fā)展趨勢。因此,老師在教學當中應當理解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用平和、發(fā)展的眼光期待每一位學生,并保證他們身心健康在學習中發(fā)展。
(二)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學生到學校參與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知識水平,增長知識能力,從而促使自身更好地成長。因此,學生才應當是課堂上學習的主體,老師的所有教學計劃及教學方式都應當圍繞學生的需求來進行計劃和整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增加了對數(shù)學課程的心理情感,有想深入了解的想法時,他們才會甘心主動地付出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探討。同時,小學的學生本就對周圍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老師更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作為前提,以學生為本,不將自我的需求和選擇作為教學制定的依據(jù),從而增強學生對該課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
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除了需要老師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以外,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顧及學生的心理情感。依據(jù)不同年齡的小學生其不同的需求,充分發(fā)揮教師在閱歷和資質(zhì)上的引導和疏解作用,用寬容、平和的眼光包容他們。除了應當在學習上對他們給予幫助以外,還應當在生活上對他們給予相應的關注和關心,得到學生在心理上對教師的認可。
三、 發(fā)展和諧師生關系,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具體的方式
(一)在思想意識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意識理念可以領導一個人的行為,因此,小學的老師應當在思想上認清楚學生都具有各自的獨立人格和特點以及獨特的發(fā)展模式,老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意愿,不應隨意用自我的思維想法去干涉、改變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牢記學生才是教學課堂的主體,而自己應當運用引導和啟發(fā)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學習。
(二)教師運用實際行動發(fā)展和諧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效率
老師應當運用實際行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首先,老師應當從言語上及情緒表達上帶有活力、平和、得體的感覺,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體會到老師對其的關注,同時老師應當營造出輕松友好的課堂環(huán)境,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其次,老師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應當更具有趣味性和針對性,從各方面避開傳統(tǒng)形式化的問答模式,讓學生可以充分思考,開動腦筋。與此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后,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授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立分組討論,互動討論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師還可以設定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形式,促使學生能夠更有興趣的加入課堂的學習討論當中。
四、 發(fā)展和諧師生關系,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未來展望
(一)建立科學高質(zhì)量的評價體系
由于我們是職業(yè)教師,所以我們應當清楚這樣一個問題,即老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和按照老師要求學習這兩種方式中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課堂并不是老師展現(xiàn)自我的地方,而是講授知識、教育學生的地方,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不能忘乎所以一味地講解知識,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體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的應用評價體系和相應的激勵政策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果老師不用激勵的語言去鼓勵學生學習,那么就會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豎起無法相互理解的高墻,這樣也影響了師生關系。因此,老師應當將自己的注意力充分放到學生身上,時刻關心他們的情感變化。老師對學生適當?shù)墓膭詈完P心以及在學習上對學生適當?shù)募?,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
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最好的激勵方式便是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而后由老師對這一課題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信心。除此之外,這也是對學生的信任和引導,老師在該放手學生去自主學習時果斷放手,在學生需要老師幫助時果斷收手,這樣收放自如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構建友好的師生關系。
(二)構建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老師的主導地位表現(xiàn)明顯,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大部分的學生都只是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才進行思考,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新課改形勢的引導下的課堂更要求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局面。要想提高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就要求學生具有轉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老師的課堂講授模式應當能從學生的心理上刺激學生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的討論當中。正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對新事物的懵懂感和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增加學生對數(shù)學課程的濃厚興趣從而喜歡上該課程,以保證學生在課堂講授當中認真投入,提高課堂效率。對于教師來說,老師更應當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喜好,這樣才能更好的設計自己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教學計劃的指引下,開心輕松的學習。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構建幸福課堂
老師應當博采眾長,給予學生數(shù)量上和質(zhì)量上的知識的積累。與此同時,這樣的博采眾長更是對學生作為榜樣般的激勵。老師是學生首先接觸到的人群,而且老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要人物,所以老師的以身作則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選擇。例如,老師在講授勾股定理的知識時,可以聯(lián)系古今明確的告訴學生,它的出現(xiàn)最早是在中國,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心。除此之外,還可以告訴學生勾股定理原理在生活當中會起到怎樣的作用?以及為何在國際上將其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這樣學生從課堂上得到的不僅僅是數(shù)學知識,還包含了相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知識。這有利于增長學生的見識,也使得學生對數(shù)學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課堂效率。
(四)構建長久良好的師生關系
對于教師而言,學生與其只有身份不同這一差異點。因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學生也應當尊敬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應當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差異不同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的選擇。除此之外,老師在進行課堂講授的時候,應當帶有充分的調(diào)動情緒,并構建友好的課堂氛圍,發(fā)揮老師在這一方面的積累與智慧,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更多的趣味性以及可創(chuàng)造性。這樣學生在聽取課堂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輕松并且愉快的完成了學習計劃,也同樣帶給了老師愉悅的心情,促使老師有更進一步的教學熱情,這樣長久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構建小學數(shù)學的高效課堂。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發(fā)展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高質(zhì)量的關鍵和前提。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關注學生在興趣上、學習需要上和心理情感上的要求,發(fā)展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所在。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成為課堂的啟發(fā)者,相信學生可以去獨立完成學習目標,并引領學生感受快樂,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展和諧的師生關系,并最終建立高質(zhì)量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楊海珍.談如何培養(yǎng)健康和諧的小學師生關系[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110-112.
[2]黨鍵.談和諧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9(25):34+41.
[3]熊曉春.小學教育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8):46.
[4]張君君.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共建和諧師生關系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16):207.
作者簡介:樊淑鳳,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白草塬鎮(zhèn)景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