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娟
摘要:初中作為文言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和作用。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變當前的教學現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將這些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中,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學生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言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0-0286-01
1.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創(chuàng)新誦讀方法使用
對于中學生而言,文言文課堂較為枯燥,所以教師應該嘗試不同的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文言文教學中穿插一些與文章相關的歷史故事,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誦讀法是文言文教學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誦讀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誦讀教學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關系,豐富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通過誦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馬說》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隨機抽查學生朗讀情況,朗讀完畢之后讓師生共同點評,指出學生朗讀中的不當之處。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語感。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首先向學生介紹文章作者韓愈的寫作背景和問題簡介,引導學生掌握"說"這一文體的精髓,體會作者的寓意。教師利用朗讀教學,利用多媒體配樂朗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全文大意。而后以小組為單位,互讀課文,對照文章中的注釋,提出問題,做好標記。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一小段一小段的朗讀,在朗讀過后由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一一解答,解決文章中的重點,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文章中"伯樂和千里馬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如果沒有伯樂,千里馬最終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作者說伯樂不常有的原因又是什么?千里馬的才能為什么會被埋沒?作者又是怎樣對食馬者發(fā)出痛斥的?"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帶領學生將一個個問題解答,概括文章中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點明文章的主旨。讓學生在學習中感知作者的態(tài)度和想要表達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理解文章結構。從文章的結構入手更加深入地解讀文章的寓意。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最后通過文章的延伸,引導學生在文章學習結束時思考如果自己是千里馬,那么自己會怎么做?伯樂一定會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嗎?千里馬和伯樂之間的關系到底應該怎樣才算是和睦呢?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考中發(fā)揮本身的才能,激發(f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趣性,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最終效果,改變當前的教學現狀。
2.教師提高文言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的文言文素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所以教師想要改變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想要將文言文講得透徹有趣,教師本身就要有深厚的文言文功底,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增強對文言文相關書籍的閱讀量,懂得文言文涉獵的關于歷史文化、風俗等等傳統(tǒng)文化知識,增強教師的文言文功底,在課堂上更好地展開文言文教學,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文化傳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答謝中書書》一課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充分了解作者的生長經歷和寫作背景,明白"書"這一題材,并且準備例子向學生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些歷史故事穿插講述作者的寫作背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優(yōu)美的山水圖,配樂朗讀,讓學生逐步掌握字音和節(jié)奏。引導學生口頭翻譯文章,畫出疑難句子,幫助學生進一步講解翻譯。讓學生掌握駢體文的特點,通過對文章的深入學習,讓學生學會從總體上賞析文章中所蘊含的意境,學習作者描寫山川美景時所用的寫作方法,掌握作者陶弘景所說的山川之美,究竟美在哪里?學會運用文章中較為出名的句子和詞語,掌握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體會文章用詞的精妙程度。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通過畫面的展示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的心情,學會與自然美景相處。教師利用本身的文化積累,向學生講述陶弘景的歷史故事,將這些故事與文章本身聯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總結歸納
文言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不同,除了課本中出現的注釋之外,在文言文中還是會遇到一些生僻的字詞和專有名詞等,導致學生不能完整理解文章內容。因此在文言文學習中,學生要注意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通過平常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和總結歸納,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文言語感,使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河中石獸》一課時,教師利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導入新課的學習,了解紀曉嵐的生平經歷和"四庫全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字詞和特定句型記憶下來作為積累,培養(yǎng)學生課前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在進行文言文學習時的課前準備效率。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中的重點生字生詞以及文章作者的經歷作品等等,理解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逐步養(yǎng)成注重實踐調查得出結論的習慣,防止主觀臆斷的不良傾向出現。通過朗讀學會正確的斷句,將文章中重點和難點勾畫出來,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理解文章中的主要問題,概括文章描寫的尋找石獸的方法和結果,了解"為什么前三種方法是錯的,只有老兵的方法是對的?分析寺僧,講學家和老河兵的性格分別是什么?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文章中寫到了兩次笑,應該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的?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有什么樣的啟示?"通過對文章的整體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解答文章中所出現的問題。而后將文章中出現的古今異義詞"蓋,但,閱,并"等詞,一詞多義"去,為"等詞以及通假字和詞性活用等文言文語法知識積累到自己筆記本中,進行集中的整理,加深對這些文言文知識的印象??偨Y和歸納文章的主旨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通過一次次的積累,加深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學會運用,提高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初中文言文教學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桂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J].漢字文化,2017,0(21).
[2] 鄭光環(huán).核心素養(yǎng)下打造高中文言文高效課堂[J].漢字文化,2017,0(12).
[3] 崔炳光.文言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三條途徑[J].江蘇教育,201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