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的地位與日遞增。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性,成為當前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鑒于此,本文重點論述了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其教學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和信息技術的關系日益密切,從衣食住行都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的影子。因此,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性,是一個具有現(xiàn)實價值的重要課題。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習興趣
情境,是一種具備情緒色彩,同時又反映現(xiàn)實生活場景的教學手段。將情境和教學相結合,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涌現(xiàn)出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策略。這樣做的好處是,拉近了學生和學科知識間的距離、打破了生活和學科之間的界限,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難度。和枯燥的教學模式相比,情境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因此,在教學信息技術知識時,教師可以營造相應的情境,增添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設置動畫效果”這部分內(nèi)容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校運動會”的真實場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設施為學生播放校園召開運動會的靜態(tài)PPT,接著播放動態(tài)PPT。在畫面的對比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課堂。然后,教師特別選擇“100米賽跑”這一生活場景,讓學生猜一猜賽道上的6位選手誰能奪得冠軍,并且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動手進行設置。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順利完成任務,有的學生卻茫然不知所措。此時教師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設置動畫的方法。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通過自定義動畫可以為靜態(tài)的圖片增加動畫效果,這樣做極大地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性。此時,教師展開后續(xù)的教學就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營造的情景與“設置動畫的方法”這一教學內(nèi)容密切相關,這樣能在潛移默化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憧憬。而且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 通過游戲激趣,增添課堂活力
游戲是一種深受小學生歡迎的活動。小學生在參加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興致高昂、而且注意力集中。這種現(xiàn)象值得教師深思。在過去,信息技術課程并未引起學生的重視,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落后、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師需要增添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展開學習。因此,教師不妨將游戲和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繪制角色”這部分內(nèi)容時,為了增添課堂的教學趣味性,教師不妨設計一個“一起開舞會”的小游戲,邀請學生參與。首先,在教學一開始,教師要求學生先打開scratch軟件,其中默認的角色就是小貓。接著,教師悄悄打開課堂錄音設備,將提前錄制好的小貓聲音進行播放,“同學們,我是小貓,歡迎你們來到我家。今天我準備舉辦一個舞會,每一個同學都可以邀請一個明星參與??烊蕚浒?!”此時,學生感到很新奇。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打算邀請哪些明星參與呢?”這個說易烊千璽、那個說TFBOYS。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是,如何讓這些演員來到舞臺上呢?”教師的提問引起了學生的好奇,每個學生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答案,而有的學生依然不知如何解決。在這一氛圍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繪制新角色的方法,很輕易地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由于一些內(nèi)容相對抽象枯燥,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不妨將游戲和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有效提高課程效率。
三、利用小組競賽,激趣課堂氛圍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競爭心強,他們喜歡和別人對比,也喜歡自己成為佼佼者的感覺。根據(jù)學生的這一認知心理特點,教師不妨在課堂教學中開設一些小組競賽活動,邀請學生參與其中。在競賽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競爭關系。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教師完成課堂任務。在活潑緊張的競賽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內(nèi)容,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也會不斷上升。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鍵盤打字”這部分內(nèi)容時,如果教師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熟悉鍵盤、練習指法,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會產(chǎn)生一種厭惡心理。為了規(guī)避這一不良現(xiàn)象,教師不妨采取小組競賽的模式,讓學生通過競賽熟悉鍵盤、鍛煉指法,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邀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輸入一段文字,看看哪一個小組輸入得又精準又快速。通過這樣的競賽活動,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鍵盤操作練習。為了集體的榮譽,為了個人的上進心,學生會積極投入到鍵盤操作過程中,竭盡全力打好每一個字,如此一來,原本枯燥單一的鍵盤打字課就會變得趣味盎然,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也會隨之提高。
在參加競賽活動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會為了榮譽、為了自身而拼搏。這樣良性的競爭氛圍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對課堂效率也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四、利用課后作業(yè),鼓勵學生實踐
按照早期的教學方式,教師先是為學生介紹一些計算機理論知識、向學生示范操作過程,最后才輪到學生動手實踐。這種教學方式過分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地位,削弱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無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積極操作,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計算機的相關知識技能。
由于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有限,所以,教師不妨為學生布置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同時形式多樣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課下也能積極鍛煉,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例如,在學習了“編輯幻燈片”這部分內(nèi)容以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內(nèi)容,給學生設計如下作業(yè)題目:請同學們選擇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籍并寫下讀書心得,同時利用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幻燈片制作知識,將讀后感制作成相關的幻燈片進行展示,在班級內(nèi)進行評比。比如,有的學生喜歡讀《魯濱遜漂流記》,由此寫下了一段讀書心得。接著,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先是在第一頁的幻燈片上插入文本框和藝術字,然后繼續(xù)插入新的幻燈片,輸入自己的閱讀心得,同時設計版面。這位學生選擇了海島的背景圖片,增添了幻燈片的視覺效果。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鍛煉的機會,課后作業(yè)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如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既能夠鍛煉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同時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作業(yè),就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由此可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開設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游戲,用小組競賽的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精心布置種類多樣的作業(yè),這樣就能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知識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段生虎.探討小學信息技術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J].新課程(下),2019,(10).
[2]吳德銀.創(chuàng)客思維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初探[J].中小學電教(教學),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