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張忠 郜輝 唐紅燕
近年來,隨著網絡普及,校園貸作為網絡貸款發(fā)展的一種特殊形式,以其方便、快捷、低門檻獲得大學生的青睞,由于大學生作為無收入、超前消費觀群體,因此不法互聯網借貸平臺也瞄準了大學生群體。在校大學生涉世未深,對各種安全風險和誘惑抵御不足,不良校園貸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極大的威脅?!奥銞l”借貸、虛假套現、刷單負債等問題對校園安全和學生權益帶來嚴重隱患,背上沉重的債務,甚至陷入“拆東墻補西墻”的連環(huán)債務之中,最終還是要父母兜底,甚至釀成自殺等苦果。因此,本文通過研究讓大學生學會辨識正常貸款和非法的“校園貸”,并掌握相應的金融及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養(yǎng)成正確、理性的消費觀念,樹立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生活習慣。
一、“校園貸”盛行原因分析
(一)預支消費成為當下社會人的主流消費方式。隨著互聯網迅猛發(fā)展,互聯網金融做為一個新興的消費形式,迎合了大多數年輕群體的青睞,成為受歡迎的一種消費方式,極大的滿足他們時尚前衛(wèi)的生活方式,而大學生正好處于追趕潮流的盲動期,作為純消費者,他們需求旺盛,成為預期消費的主力軍。
(二)方便、快捷、低門檻等特點吸引大學生。大學生處于無收入群體,部分人又虛榮心作祟,比較愛攀比,除了向家里要錢,網貸就成了他們支付高額消費的主要方式。而“校園貸”由于方便、快捷、低門檻等特點,速度成為他們較快獲得金錢的途徑,可以幫助他們緩解困境,不讓他們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
(二)各種“校園貸”廣告宣傳吸引。眾多網貸公司利用宣傳單、手機短信、網絡等各種手段和方式進行大力宣傳,極力渲染校園貸的各種好處及優(yōu)惠性,緊抓大學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年輕人的超前消費心理,給大學生一種錯覺,讓他們覺得校園貸好像是免費的午餐,不需要付出很的力氣就可以輕松獲得好處。
(三)大學生缺少金融、法律意識。大學生三觀正處于成型期,作為學生,他們涉世不深,思想比較單純,處事幼稚,容易理想化,還沒有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不易,處世的艱難和險惡。他們缺少金融、法律意識,又自傲自大,遇到困難不愿告知周圍親人和朋友,對網絡貸款缺乏認知,缺少風險防范,難以抵擋“校園貸”外在的糖衣炮彈的攻擊,很容易上當受騙。
二、“校園貸”危害性及存在問題
(一)學生心理壓力增大,影響生活、學業(yè)。很多平臺會通過讓學生“裸條”借貸、虛假套現、刷單負債等貸款,學生若不能按時還款則會被威脅采用給父母、同學、老師群發(fā)短信、打電話,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發(fā)裸照等形式,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恐懼,人身安全沒有保障,學生心理壓力增大,影響正常的生活、學業(yè),甚至出現自殘、自殺等惡性事件。
(二)學生隱私暴露,失去社會尊嚴。很多平臺只要登陸就可以查看借款人相關信息,大學生隱私被泄露,容易被不法分子挪用,利用學生信息進行詐騙、騙領信用卡等。而且“校園貸”極容易辦理,讓大學生養(yǎng)成好吃懶做、亂消費、失信賴賬、不守信用等惡習,個人失去社會尊嚴,給他們造成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使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缺少積極樂觀和誠實自信。
(三)造成社會安全穩(wěn)定引爆點。
大學生有旺盛的消費力,卻屬于無收入人群,美好的憧景往往被殘酷的現實擊敗,網貸最后好多都變?yōu)榱恕案呃J”“套路貸”和“暴力貸”,最后的結果要么代價沉重要么家庭買單。這讓他本人和家庭陷入極大的被動和困境。而且“校園貸”只需要身份證就可以辦理, 同學這間互相利用信息辦理網絡貸款,引發(fā)糾紛,失去誠信。這些為引發(fā)一些悲劇、血案,給社會安全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
三、建立健全校園貸風險防范機制
因此,建立健全校園風險防控機制,讓大學生學會辨識正常貸款和非法的“校園貸”,并掌握相應的金融及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刻不容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防控機制。
(一)政府加大網絡平臺監(jiān)督與管理力度。盡管政府發(fā)文監(jiān)管與民間借貸業(yè)務同步,取締各種校園貸款業(yè)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貸款。但是“校園貸”并沒有停止,在于政府只是發(fā)文,沒有形成有效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震懾力不足。所以要從源頭上禁止“校園貸”進校園,公安機關加大打擊力度。各高校應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jiān)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加大網絡凈化,對于校園網中有關校園貸的廣告及宣傳給予堅決的隔絕和防火。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各高校配合做好進校人員篩查力度,謹防不法分子進校宣傳或者在學校及周邊發(fā)宣傳廣告。
(二)學校要加強思想教育,幫助大學生提高金融、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課堂、廣播、宣傳欄、典型事例、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非法校園貸,它的運作流程及陷阱圈套,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通過互聯網+艱苦樸素優(yōu)良傳統教育,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紅歌比賽等形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讓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根源上抵制網貸現象產生的負面影響,養(yǎng)成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同時可形成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機制,若發(fā)現學生異常,及時匯報,進行發(fā)現、早匯報,早處理,及時解決問題,避免事態(tài)嚴重,造成嚴重后果。
(三)家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引導。通過父母與孩子加強溝通,尊重孩子個人意愿,鼓勵支持理性消費,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同時父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典范,使學生認識到賺錢辛苦,養(yǎng)成健康的消費習慣。家長若發(fā)現異常,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必要情況向公安機關報案,減少或避免悲劇發(fā)生。
(四)學生個人養(yǎng)成正確消費觀。大學生的消費觀,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三觀養(yǎng)成。大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知識,豐富智慧,鍛煉能力。我們大學生是消費者,現在是使用父母錢財的階段,而不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階段。要學會理性認識到自己現在所掌握錢財的多少并不代表自己能力的大小。要學會與人相處,合理支配家人所給費用,明白錢不是自己掙得,體會父母掙錢不易,正視面前短期困境,大方、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另外,如果真的深陷“校園貸”,千萬不要自己死扛,或是任其發(fā)展,要及時告知導員和父母,并且積極尋求幫助。學校設置勤工儉學、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政策等,為同學們緩解經濟困難。
總之、社會—學?!彝ァ獋€人四方共同發(fā)力,幫助大學生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大學生個人也養(yǎng)成良好的三觀,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切記貪小便宜吃大虧,不要感情用事,平時與家長、老師、同學多溝通,相互幫助,有困難及時找老師、輔導員溝通,尋求解決方法,積極了解學校相關學費減免政策。掌握相應的金融及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作者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