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仲偉
井上靖重新認識母親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日趨艱難,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記憶的碎片開始層層剝落”。他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在母親的清醒與遺忘之間挖掘出片段,拼湊出母親人生的全景。
我們大多數(shù)人,其實并沒有那么了解自己的父母。這種了解,不止于知道他們的生日、口味的偏好、身體的健康與否這些表象。當我們作為成人與父母溝通的時候,他們是否愿意敞開心扉,是否愿意展示不為人知的遺憾、秘密,是衡量親密關(guān)系的另一把標尺。
井上靖把母親斷斷續(xù)續(xù)的回憶比作唱片,有些記憶被消磁、被抹去,有些記憶則被單曲循環(huán)、不停出現(xiàn)。他覺得,那些被母親從記憶長河中撈取出來的東西,可能才是對母親真正重要的東西。井上靖的母親患病之后,記憶像是一點點地被橡皮擦擦去了。從近到遠,母親逐漸回到自己的三十歲、二十歲。也是此時,井上靖發(fā)現(xiàn)了母親年輕時亡故的戀人,看到了母親少女時代的羞澀情感。對于身邊的人來說,母親的顛三倒四是一種折磨;對于母親來說,八十歲的軀殼里居住的“少女”,則應(yīng)該充滿了恐慌與不解吧。
我們很多人都不愿意成為父母那樣的人,可即使再不愿意承認,我們的身上也總會有父母的影子。井上靖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猶豫不決、誰都不得罪的個性,像極了父親;而強烈的以自我中心與易感愛哭的性子,則來自母親”。有時候我們著力走向他們的反面,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會發(fā)現(xiàn),那些都是徒勞。寫在基因里的性格,家庭多年的熏染,很難發(fā)生改變。真正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和解;真正用心去感受,才有可能釋懷。
書中有兩個細節(jié)令人動容:一個是母親深夜探訪,不說一句地離去,那像是一種帶著恐慌的尋找;另一個是井上靖背起母親走在雪路上,就像他小時候,母親背著他那樣。同一條路,同一個動作,角色互換。到最后,“母親在漫長而激烈的戰(zhàn)斗中一個人孤獨地奮戰(zhàn)著,奮戰(zhàn)終了,如今她成了一小堆骨頭碎片”。
這本書,是井上靖寫給母親的,也是他寫給自己的,因“目送”而“回望”,由“重讀”而“和解”。井上靖的文字如水,克制而淡然,但字里行間編織的綿密情感,值得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