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
摘要: 閱讀是作文構思創(chuàng)作的主要渠道,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精華。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讀與寫互動,不僅可以解決寫作材料和寫作技巧問題,更能使學生學會寫作思維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關鍵詞:讀寫互動 ?教學策略 ?綜合素養(yǎng)
“讀”,指口頭語言;“寫”是指書面語言。二者結合,即構成了“語文”。語文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應用能力,這是個人素質結構的核心能力。語文教學強調兩條腿走路,一面是接受,即使學生學會傾聽和閱讀;一面是表達,即使學生能說得明白、寫得清楚??梢?,在語文教學中,讀與寫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讀寫互動的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閱讀與寫作互動的重要性
在語文課程中,閱讀及寫作都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而言,如果想要寫出好的文章,就必須要以廣泛的閱讀量作為基礎,而廣泛閱讀后的寫作訓練,也會帶動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基礎知識的積累。作為一門教學課程,語文不但可以讓學生學習及欣賞到語言文化的魅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成一個有良好文化素養(yǎng)的人。將讀寫互動教學策略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語文教材的掌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對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下,擁有良好自學能力是個人適應時代發(fā)展所必須的能力。而為了讓學生具備健全的自學能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尋找到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教師如果僅僅只是對學生進行單方面閱讀或者寫作培養(yǎng),則常常只能讓學生進入到被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這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利。但是如果將讀寫互動的教學方式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則可以促使學生思維變得更加靈活,這樣對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樂趣有重要幫助,同時還能夠顯著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互動教學策略的應用
(1)立足教材滲透的思想品德主題進行讀寫。主題,有兩種解釋:一是體現(xiàn)作品的主要題材;一是指作品反映的主要思想?,F(xiàn)行的課本教材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其覆蓋的思想內容十分深邃,其中愛國、尊老愛幼、親情、友情、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等經(jīng)典傳統(tǒng)美德,應是寫作的典范;如七年級上冊中《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告訴學生怎樣克服困難并戰(zhàn)勝困難的道理,《羚羊木雕》一文則告訴學生珍惜友情的道理,《散步》一文則告訴學生尊老愛幼的道理。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緊扣教材特點,著力培養(yǎng)學生明白這些做人道理的同時還結合作文教學進行作文專題訓練。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時,指導學生寫《我在嘗試中成長》,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做人道理,另一方面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價值觀在寫作中得以體現(xiàn),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獲得寶貴的審美體驗。將教作文和教做人結合起來,有意識的在作文中進行德智體美教育。
(2)從挖掘教材的選材特點進行讀寫?,F(xiàn)行教材的每篇課文無論是思想內容上,還是寫作方法方面都是學生寫作的很好的范文,教學時應善于挖掘教材潛在的寫作特點進行寫作指導。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文章以百草園的樂趣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的生活對比來揭示文章主題,而就選材而言,文章前部分通過“夏天百草園”的有趣景色、美女蛇的傳說和雪地捕鳥典型小事件來寫百草園的樂趣。在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夏天百草園的有趣的寫作方法,以《校園的春天》為題進行片段式的描寫。然后再從文章的選材角度,以《童年趣事》為題進行完整性的作文訓練,學生將課堂所學到的知識直接付諸于實踐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寫作能力,可見,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機結合,一定會給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指導學生進行模仿性讀寫。在語文教學中,模仿性讀寫是讀寫的首要步驟,該步驟主要在于啟發(fā)學生從實際寫作的角度理解文章, 了解并掌握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然后通過模仿文章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將寫作方法納為己用。在模仿性讀寫引導中,教師可適時、適當引導學生找準仿寫結合點, 告訴學生只要不斷的堅持一定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如學習朱自清《背影》一文,指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時、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父親車站買橘的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再抱起橘子走”),提問:①父親的動作描寫有哪些詞語?②父親的背影描寫運用了哪些寫法?語言特點怎么樣(不施濃墨,不用重彩,樸實,白描)?③以此為例,請大家寫一段親人的熟悉的背影。經(jīng)過一連串的范文閱讀與寫作指導,學生們懂得了細節(jié)描寫、白描技巧的運用。在教學《我的母親》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閱讀文章,然后讓學生講解課文所用的寫作手法。文章中胡適采用記敘與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用質樸的語言及真摯的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敬愛,同時文中巧設對比,通過鮮明的形象來表現(xiàn)目前的性格特點。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后,我就讓學生仿照課文,以“我的__ ”為題進行寫作。學生通過練筆,對課文中的寫作手法獲得深刻的理解及運用,同時隨著學生模仿讀寫量的增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寫作經(jīng)驗,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深入閱讀的重要性。
(4)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語文讀寫互動中,通過學生創(chuàng)造性理解課文,同時以課文為基礎進行拓展性寫作及交流點評。創(chuàng)造性寫作形式上,一般包含擴寫、改寫、續(xù)寫、縮寫等方式,下面就選擇幾種創(chuàng)造性寫作模式的教學引導方法。
擴寫,如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引導學生閱讀并疏通文意后,可以啟發(fā)學生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同時指導學生在課后將文言文擴寫成形象生動的記敘文,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鍛煉學生想象力與表達能力。第二,改寫,如教學完《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我讓學生在閱讀并理解課文后,嘗試從吳用等人的視角改寫故事,將原文改寫成800字左右文章。這樣通過寫作讓學生切身體會語言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5)指導學生進行運用性讀寫。語文教學中,運用性讀寫教學思路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運用性讀寫目標主要在于擴大學生讀寫實踐量,提高學生讀寫綜合素質。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開設自由閱讀寫作課,讓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閱讀,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讀完后寫作讀寫筆記。
比如教學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時,我在課前預習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及具體感受自然,了解大自然語言的形式及表現(xiàn)。同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作自己對大自然語言的理解與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我就學生習作進行交流及討論,讓學生在比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結語
讀寫能力是語文素質中非常重要的組成因素,同時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水平提升的關鍵。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為重點,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扎實及持之以恒的讀寫訓練,憑借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中提高閱讀能力,實現(xiàn)讀寫互動,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的讀寫互動,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劉戊招.初中語文課堂上進行“互動-創(chuàng)新”式教學實踐探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7(19)
[2]劉蕓.初中語文互動課堂教學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6)
[3]李強.初中語文讀寫并進教學模式探究[J].基礎教育課程,201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