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露?馬若琪?楊莎?康媛媛?付藝培
摘要:據統(tǒng)計,我國乃至世界聾啞人群體數量多、年齡覆蓋面廣,已成為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隨著近些年的發(fā)展,政府、社會對聾啞人的就業(yè)、生活都給予了巨大的幫助,但在解決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同樣重要。本文將以闡釋色彩對聾啞人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為主,同時,在此基礎上為推動聾啞人心理健康發(fā)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聾啞人;色彩;心理疏導
資料表明,在我國聽力語言殘疾居五大殘疾之首,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1.67%。我國聾啞癥發(fā)病率約為2‰,按年均人口出生率計算,包括嬰幼兒在內,每年聾啞人數高達5700萬。如此龐大的數量讓聾啞人成為了我們這個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工作指示促進了殘疾人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他們取得了生活的保障;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尤為重要。因此,文章通過對色彩的研究,提出其對聾啞人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及相關建議。從而更好的為聾啞人進行減壓、重塑信心,提高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進一步為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助力。
一、色彩對聾啞人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
身體感官中,眼睛接收著客觀世界85%的信息,光在對大腦皮層作用的過程中,對人的心理活動產生影響。牛頓在《牛頓光學》中提出了較為完善的顏色理論及光譜學,他認為: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色彩的心理效應來自物理刺激對人生理產生的直接影響[1]。
當然,色彩也在生活中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心理與情感。在所有顏色中,紅色具有刺激性,綠色使人感到活力,橘色會刺激神經系統(tǒng),藍色使人平靜。那么同樣,不同的色彩也對聾啞人的心理存在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我們選取了一百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聾啞人進行了初次實驗。將一百位被試帶到統(tǒng)一的實驗室,在他們情緒較為高亢的時候,給他們觀看由不同溫暖色調制作的動畫視頻。同時使用生理指標測試的方法詳細記錄每一位被試的指標變化。實驗數據表明,在100位被試中有97位的生理指標都出現了趨于平穩(wěn)的現象。
與此同時,有研究提出:色彩心理學已被運用到抑制犯罪及改造罪犯的過程中,該研究指出,通過顏色的變化可以引起情緒的波動,根據顏色偏好了解罪犯的異常性格和心理,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顏色療法來幫助罪犯,給他們帶來舒適感和安全感,減少不安全因素[2]。其次,還有研究指出,在聾啞學校的建筑上也可以用到色彩,通過色彩療法,打破單一的空間,通過色彩的運用和裝扮,能夠對兒童們的心理發(fā)展起到一定的積極引導作用[3],同時對營造更美好的活動空間以及心理健康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幫助[4]。
理論結合實驗,我們清晰地認識到色彩對聾啞人心理的影響,色彩也必將在促進聾啞人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事業(y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推動聾啞人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建議
1.改變生活環(huán)境色彩,滿足心理發(fā)展需求
適當的光照可以調節(jié)心理[5],對自然的美好體驗也可以減輕精神壓力。無論是靜謐的山林還是浪涌的海邊,都會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色彩的美,從而放松心靈。聾啞人更甚,在無聲的世界里更需要視覺的刺激為他們帶來聽力所無法感知的舒適。因此,一個陽光充足的院子,一些自然景物的配色可以很大程度的為他們帶去好心情,促進健康心理的構建與發(fā)展。
2.加強色彩沖擊,完善心理服務
牛頓用科學的方法讓自己在光學的領域中擁有了權威的地位,他指出,色彩具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顏色與感覺都會給人不同的情感。在聾啞人的生活中,無論是家里的裝潢還是床單的顏色甚至衣服的色彩都不經意間影響著他們的情緒。因此,對于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構建,可以加強對聾啞人的溫和色彩沖擊,并將色彩療法引入心理治療,進一步完善服務。
3.擴大聾人教師規(guī)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 年)》中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特殊教育的關注,擴大師范院校及各高校的招生規(guī)模[6],增加聾人教師培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以形象、充滿色彩的方式教學,必然會為聾啞人的心理世界帶去積極影響。
三、結語
聾啞人,是我們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與心理狀態(tài)二者缺一不可。我們借用最常見的色彩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心理環(huán)境,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與工作效率,共同為構建美好社會助力。
參考文獻:
[1]謝檉.色彩心理學的研究現狀及其發(fā)展趨勢[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6(19).
[2]許旺林,陳勝.色彩心理學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運用[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11(01):30-33.
[3]商陽.聾啞學校建筑空間中色彩的應用與研究[J].藝術科技,2016,29(02):302+313.
[4]王蕾.色彩在幼兒教學中的心理影響[J].現代交際,2015 (05):213-214.
[5]劉煒,王曉靜.照明對人的生理與心理的影響[J].燈與2002(Z1).
[6]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EB/OL].[2018-
08-25].https://baike.baidu.com/item/第二期 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22055620?fr = aladdin.
作者簡介:裴露(1999.11-)女,漢族,籍貫:內蒙古自治區(qū),西南民族大學本科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