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小麥種植面積大,產量也比較高,但由于病蟲害的影響,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受到了一定的威脅,病蟲害是小麥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障礙。本文就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進行了探討。
我國對小麥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大,小麥是百姓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在耕地面積無法繼續(xù)增加的情況下,必須提高單位面積內的小麥產量,而提高產量的前提是,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消除小麥病蟲害對小麥產生的不利影響,促進小麥產量進一步提高,不斷推動農業(yè)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1、病蟲害的類型
(1)紋枯病
由于受到紋枯病菌的感染,小麥時常會發(fā)生紋枯病。該病是小麥生產中的嚴重病害,主要癥狀是小麥的根莖發(fā)生腐爛并導致整株枯萎直至死亡,嚴重影響小麥的生長和產量。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如果葉鞘部位變?yōu)榛疑?,葉片上出現暗綠色的水漬狀斑紋,即感染了紋枯病。紋枯病具有傳播迅速的特點,起初少量發(fā)病,但會迅速擴散到整片小麥田。如果防治不夠及時到位,小麥植株會出現失水性枯萎,導致植株死亡。該病在播種時間過早、地溫低或播種密度不合理時,發(fā)生與傳播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2)條銹病
該病一般發(fā)生在小麥的葉片、莖及穗等部位,發(fā)病后小麥植株會出現整體褪綠,以上部位會出色黃色的斑紋,斑紋逐漸變成粉色菌堆并最終發(fā)展形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小麥植株會因病而發(fā)生枯萎并死亡,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
(3)蚜蟲
蚜蟲是小麥生產中的主要害蟲,蚜蟲會大量聚集在小麥的莖、葉、穗等部位,取食植株的幼嫩組織,汲取組織中的汁液,受害部位先是出現淡黃色的病斑,隨著蟲害的加重,病斑逐漸擴大,使整個植株發(fā)生枯萎并死亡。蚜蟲的卵在小麥種子中越冬,播種后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發(fā)生病害。同時,蚜蟲還有傳播病毒病的風險。
2、病蟲害防治措施
(1)農業(yè)防治
一是要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的抗病性往往決定了病蟲害的發(fā)生程度,抗病性強的品種會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與傳播。二是要積極培育和研發(fā)抗病性的新品種。如采取雜交的方式,繁殖新的優(yōu)良品種,增強其抗病性。三是認真對種子進行篩選。要將種子中的病粒挑出,保留顆粒飽滿,優(yōu)質的種子,提高種子的純凈度。四是播種前進行曬種。曬種可以利用陽光紫外線將種子表面上的病菌及蟲卵殺死,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白天曬種,晚上收回,曬種2—3天即可。五是采取深翻壟作的方法。深翻和壟作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增加植株根部土壤溫度,使植株的根系良好發(fā)育,增強抗病性。六是及時清除病株。在發(fā)現少量的病株后,要及時將病株拔除,并將其在小麥田以外銷毀,可以減少病菌傳播的概率。
(2)生物防治
一是采取輪作的方法。在小麥種植中,如果不進行合理的輪作,土壤中會產生有害菌落,導致病蟲害的發(fā)生。輪作后,不同的菌落會對病蟲害產生抑制作用。因此,要避免進行重茬種植,最好與豆科類作物進行輪作,如小麥和大豆輪作,其有益菌群會破壞病蟲害產生的環(huán)境條件,不利于病菌和蟲卵的寄生與聚集,具有控制病蟲害產生的良好效果。二是要注意清除小麥田中的雜草。雜草是害蟲和病菌的主要寄生物,清除雜草可破壞病菌和害蟲的寄生環(huán)境,達到控制病蟲害發(fā)生的目的。三是引進和利用害蟲的天敵。蚜蟲的天敵是瓢蟲,可以培養(yǎng)并在田間釋放瓢蟲,效果非常明顯,從而起到抑制蚜蟲的作用。四是可利用生物農藥或細菌進行防治。
(3)化學防治
對小麥病蟲害進行化學藥劑防治,是廣泛采用的方法,此方法效果好、投入少、操作相對方便,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其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污染,影響食品質量安全。因此,要選用低毒、低殘留的藥物,并且用量要適度,不可過量施用,盡量避免藥物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一是播種前進行整地施肥的同時施藥。結合整地施入底肥,同時在肥料中添加殺菌、消毒劑,將土壤中的病菌和蟲卵消滅,控制病菌和蟲卵的數量。二是對種子進藥物進行消毒處理。采用藥物拌種的方法,既可以消除種子表面的病菌,也可以將土壤中的病菌殺死。三是根據小麥病蟲害的類型和特點施藥。在進行化學防治時,要注意用藥的準確性,不可盲目施藥。否則會在造成防治不力的同時,形成藥物污染。用藥前需要對病蟲害的種類及藥物的特性進行充分了解,確保對癥且用量適當。四是要掌握最佳的用藥時機。用化學藥劑時,要準確判斷用藥的最佳時機,一般應在發(fā)病的初期施藥,但有時也需要在蟲害的盛期用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掌握。五是確保用藥方法正確。不同的病蟲害其施藥的方法也會不同,有的需要進行葉面噴施,有的需要條施或灌根,因此,必須采取準確的用藥方法。六是要注意施藥時間。噴施農藥應在陰天或雨后進行,晴天陽光會將藥物迅速蒸發(fā),影響藥效。七是避免用藥品種單一。應注意交替使用多種農藥,避免病蟲害對單一類型的藥劑產生抗藥性,影響病蟲害防治效果。
小麥病蟲害的種類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不一一敘述了??傊?,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應以預防為主,加強種植管理??刹扇∵x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對種子進行藥物處理,與豆科類作物輪作,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數量。要盡量控制用化學藥劑的數量,減輕由此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并交替使用各種農藥,避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另外,還需準確掌握用藥時機、施藥時間和方法,以確保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單位:164100陽光農業(yè)相互保險公司五大連池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