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立,祁 濤,許文彬,萬 靈
(1.四川省崇州市人民醫(yī)院眼耳鼻喉科,四川 成都 611230; 2.四川省人民醫(yī)院眼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之一。近年來,DR發(fā)病率呈逐漸升高及年輕化趨勢[1]。多數(shù)研究認為DR的發(fā)病機制與糖代謝紊亂、血流瘀滯、微血管病變等因素有關(guān)[2-3]。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及胰島素、糖代謝異常狀態(tài),更易誘發(fā)微血栓,并造成血液微循環(huán)障礙,眼底組織在缺氧缺血的狀態(tài)下,進一步促進新生血管的生成,并最終導致視功能受損[4]。研究證實,非增殖型Ⅰ~Ⅲ期DR 患者經(jīng)綜合治療后視功能的損傷可部分逆轉(zhuǎn)[5]。羥苯磺酸鈣為血管保護劑,對局部血液循環(huán)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在DR 的治療中應用較廣泛,但單藥療效欠佳[6]。和血明目片具有養(yǎng)肝明目、滋陰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7]。本研究中觀察了血明目片聯(lián)合羥苯磺酸鈣治療早期DR 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眼部動脈血流動力學和眼底出血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符合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制訂的分期標準,DR 分期為Ⅰ~Ⅲ期。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128)
排除標準: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視網(wǎng)膜脫離、視神經(jīng)疾病、青光眼等其他眼?。籇R 增殖期改變;心、肝、腎等臟器嚴重損傷;同時服用其他影響血小板功能和血液黏度的藥物;依從性差。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崇州市人民醫(yī)院2016 年3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早期DR 患者256 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8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兩組患者均予糖尿病知識教育、運動指導、飲食控制及降糖調(diào)脂等常規(guī)治療,并予羥苯磺酸鈣膠囊(寧夏康亞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09,規(guī)格為每粒0.25 g)口服,每次0.5 g,每日3 次;觀察組患者加服和血明目片(西安碑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73062,規(guī)格為每片0.31 g),每次5 片,每日3 次。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觀察指標:分別抽取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各3 mL,常規(guī)分離得血漿,采用全自動血流變儀檢測血漿黏度。采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術(shù)(OTC)檢測黃斑厚度、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采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測患者視野灰度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張末期流速(EDV),并計算阻力指數(shù)(RI)[RI=(PSV-EDV)/PSV]。
療效判定[8]:顯效,眼底水腫基本消失,眼底出血及出血滲出病變得到明顯改善,視力表檢測視力改善程度超過2 行;有效,眼底水腫明顯減輕,眼底出血及出血滲出病變部分改善,視力表檢測視力改善程度1 ~2 行;無效,眼底水腫未減輕,眼底出血及出血滲出病變無明顯變化、或有加重,視力表檢測視力無改善甚至變差??傆行?顯效+有效。
安全性:觀察患者治療過程中惡心、胃部不適、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見表2 至表4。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1 例,食欲下降2 例,胃部不適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2%;觀察組出現(xiàn)食欲下降1 例,胃部不適2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47,P=0.702 >0.05)。兩組患者在研究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嚴重藥品不良反應。
DR 已成為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fā)病率為11.9% ~37.4%[9]。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視力降低、視野缺損、視物閃光等,若不及時治療,患者視功能將受到不可逆損傷,甚至失明[10]。DR最早的病理改變是周細胞選擇性丟失,繼而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破壞了血-視網(wǎng)膜屏障,血液流變學發(fā)生改變,紅細胞黏滯性增加、血小板聚集異常等引發(fā)動靜脈改變、毛細血管閉塞、新生血管形成等,最終可導致視網(wǎng)膜脫離,造成視功能不可逆損害[11]。目前,臨床主要以藥物、玻璃體切割術(shù)、冷凝、光凝等方式治療DR[12],其中,藥物保守治療是臨床治療非增殖型DR 的最常用方式。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n=128]
表3 兩組患者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RI 和血液黏度比較(,n=128)
表3 兩組患者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RI 和血液黏度比較(,n=128)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表4 同。
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治療前0.77±0.08 0.76±0.09 0.940 0.348治療后0.69±0.06*0.62±0.05*10.140 0.000治療前2.34±0.34 2.28±0.37 1.351 0.178治療后1.72±0.29*1.43±0.23*8.864 0.000 RI 血漿黏度(mPa·s)組別
表4 兩組患者眼底癥狀變化情況比較(,n=128)
表4 兩組患者眼底癥狀變化情況比較(,n=128)
黃斑厚度(μm) 血管瘤體積(μm3) 出血斑面積(mm2) 視野灰度值(%)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治療前394.59±12.04 396.23±12.75 1.058 0.291治療后354.82±10.37*309.62±8.45*38.229 0.000治療前18.42±2.37 18.69±2.52 0.883 0.378治療后14.29±3.24*10.25±3.06*10.256 0.000治療前2.76±0.54 2.79±0.58 0.428 0.669治療后1.82±0.47*1.26±0.42*10.052 0.000治療前4.07±0.20 4.04±0.18 1.261 0.208治療后1.94±0.16*1.43±0.21*21.855 0.000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黃斑厚度、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均明顯減小,視野灰度值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兩藥聯(lián)用在改善DR患者眼底癥狀方面作用明顯。羥苯磺酸鈣為抗氧化劑和微循環(huán)保護劑,可降低血管壁脆性和通透性,從而有效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對減少視網(wǎng)膜微血管瘤、出血、滲出,穩(wěn)定和改善DR 患者眼底癥狀有較好作用[13]。和血明目片成分中,決明子通便利水、明目清肝,車前子明目、滲濕止瀉,女貞子明目烏須,旱墨蓮補肝腎、涼血止血,黃芩涼血解毒、燥濕清熱,赤芍涼血止痛,牡丹皮、地黃涼血清熱、活血化瘀,丹參補新血、破宿血,蒲黃活血、止血、通淋。殷莉等[7]、王梅[14]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和血明目片對眼底出血、黃斑水腫等具有較好療效,本研究結(jié)論與之相符。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RI 明顯減小,血液黏度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兩藥聯(lián)用對DR 患者眼部動脈血流動力學的改善效果明顯。羥苯磺酸鈣可降低血小板的高活性、血液的高黏滯性及毛細血管的高通透性,達到穩(wěn)定血-視網(wǎng)膜屏障、改善視網(wǎng)膜血液循環(huán)的效果[15]。和血明目片可有效擴血管、提高血管彈性,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減輕血液高凝狀態(tài),促進組織微循環(huán)改善[16]。兩藥聯(lián)用能更高效地改善DR 患者眼部動脈血流動力學。
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兩藥聯(lián)用對DR 有更好的治療效果。研究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推測與和血明目片毒副作用小,且有祛瘀不動血、止血不留瘀、祛邪不傷正的特點有關(guān)[17]。
綜上所述,和血明目片聯(lián)合羥苯磺酸鈣治療早期DR療效確切,能明顯改善眼底癥狀和眼部血流動力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