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醋
198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wù)教育法》,逐步在全國推行九年義務(wù)教育,小學(xué)六年,初中三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課本,是當(dāng)時最普及的教材。
小學(xué)的課鈴是一塊梯形鐵板,掛在梨樹的枝椏上,用鐵棒敲擊,悠揚(yáng)的鐘聲就會回蕩在晨霧繚繞的山間,引出一陣“哇哇”晨讀聲。很多年過去了,還記得當(dāng)年一些課文,伴我度過童年與少年,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好吃。
小灰兔把一車白菜拉回家里。他不干活了,餓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過了些日子,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
這時候,他看見小白兔挑著一擔(dān)白菜,給老山羊送來了。小灰兔很奇怪,問道:“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兒來的?”
小白兔說:“是我自己種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p>
——一年級《小白兔與小灰兔》
《小白兔與小灰兔》的中心思想很簡單也很實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它的知名度要低一些,于我卻有特殊的回憶,因為我擅長炒白菜。白菜便宜量又足,耐藏,是最老實厚道的蔬菜。聽10后的孩子說,這篇課文現(xiàn)在還有。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準(zhǔn)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二年級《葡萄溝》
讀這篇課文最愜意的想象,是烈日下躲在陰涼的葡萄溝,隨手就有摘不完的葡萄吃?,F(xiàn)在回想起來,感覺自己學(xué)的是勞動人民的課文,憧憬的是巴依老爺?shù)纳?,哈,開個玩笑。
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秋風(fēng)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這時候,森林向人們獻(xiàn)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參等名貴藥材。
——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
如果你忘了這篇課文,可以看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闖關(guān)東》,其中東北山林的實景拍攝,是下了真功夫的。
楊梅先是淡紅的,隨后變成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變黑,因為太紅了,所以像黑的。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
——四年級《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
讀完就是兩個字——抿甜。小時候水果少,只能想象楊梅的味道,后來嘗到了,跟作者描寫的一樣爽口。
他把火堆移到一邊,用刀子在剛才燒火的地上挖了個洞。我把松雞拔了毛,掏了內(nèi)臟。獵人又找來幾片大樹葉,把松雞裹好,放進(jìn)洞里,蓋上薄薄的一層土,然后在上面又燒起一堆火。
等我們把衣服烘干,松雞也燒好了,扒開洞,就聞到一股香味。我們倆大吃起來,我覺得從來沒吃過這么鮮美的東西。
——五年級《大森林的主人》
蘇聯(lián)作家的風(fēng)格往往都很樸實自然,那種渾厚不加雕琢的野外氣息,只有在西伯利亞長期生活過的人才寫得出來。《大森林的主人》選自蘇聯(lián)作家尼古拉斯·S·烏斯季諾維奇的《林中生活》,用泥土包雞封烤的做法,古今中外都有,唯獨這篇課文最香,我每每想起都垂涎欲滴,甚至《射雕英雄傳》里洪七公的叫花雞,都多了一層油膩味,稍遜一籌。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這天夜里,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盡管沒加作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
——六年級《金色的魚鉤》
最美的味道,最苦的淚水,都在這篇課文里。紅軍的勝利,建立在一句話的基礎(chǔ)上——保證完成任務(wù)!這也是所有事業(yè)能夠成功的秘訣。想想紅軍缺油少鹽飄著野菜的魚湯,還有什么飯食不可口呢?
學(xué)完這課,小學(xué)就畢業(yè)了,揮別童年,少年們,來初中報到。
九成榆錢兒攪合一成玉米面,上屜鍋里蒸,水一開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夠火候兒。然后,盛進(jìn)碗里,把切碎的碧綠白嫩的青蔥,泡上隔年的老腌湯,拌在榆錢飯里;吃著很順口,也能哄飽肚皮。
——初一《榆錢飯》
我曾被這篇課文吸引,春天里在北京香山路上摘了很多榆錢學(xué)著做。綠油油的榆錢混在白米飯中,撒在餃子湯中,煞是好看,只是看上去一大盆榆錢,兩三口就吃沒,真的是“哄飽肚皮”。
老楊同志第一碗飯吃完,不等老秦看見,就走到大鍋邊,一邊舀飯一邊說:“我也吃吃這飯,這飯好吃!”老兩口趕緊一齊放下碗來招待,老楊同志已把山藥蛋南瓜舀到碗里。
——初二《老楊同志》
當(dāng)年讀這篇課文,不知道啥是山藥蛋,以為是什么山珍美味,后來才知道是土豆。有意思的是,中國還有個山藥蛋派作家群體,以描寫鄉(xiāng)土生活見長,代表人物就是這篇課文的作者趙樹理。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
——初三《孔乙己》
茴香豆、鹽煮筍,還有溫好的酒,魯迅通篇對味道不著一字,卻能通過孔乙己與短衣幫的饞態(tài)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大師的功力。如今咸亨酒店名滿天下,除了紹興總店,還開遍全國,魯迅小說助推功不可沒。
至此一共9課,義務(wù)教育階段“舌尖上的語文”就學(xué)完了。有的課文也很好吃,但本著一學(xué)年選一課的教學(xué)精神,只能忍痛割愛了。
本文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醋話集”(ID:cuhuaji),有刪改
【點到為止】
大概很少有同學(xué)會在假期把語文課本翻出來仔細(xì)琢磨一下。其實,擺脫了閱讀理解等學(xué)習(xí)方面的要求,咱們的語文課本真是一本經(jīng)典又有趣、豐富又精彩的讀物。除了吃,你還能在語文書中發(fā)現(xiàn)什么好玩的事呢?不妨用心重讀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