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是代表民族文化傳承和精髓的珍寶,底蘊豐富,魅力獨特,言簡意賅而又意境悠長。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古詩詞的篇目數(shù)量有所增加。在進一步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理念引領下,古詩詞教學的難度和對教學質(zhì)量的要求也隨之進一步提高。本文意在探討在小學低年段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教學插圖,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詩意、感悟詩韻的同時,領略詩詞之美。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插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072-01
【本文著錄格式】陳靖.淺談插圖在小學低年段古詩詞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課外語文,2020,19(16):72,74.
古詩詞的傳承源遠流長,底蘊豐富,魅力獨特,言簡意賅而又意境悠長,字里行間流淌著詩情畫意。古詩詞的教學向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篇目有所增加。在進一步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理念引領下,古詩詞教學的難度和對教學質(zhì)量的要求也隨之進一步提高。
新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第一學段讓兒童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對于低段的學生,古詩詞是接觸古典文學的最佳啟蒙教材,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欣賞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給古詩選配的插圖,各具特色、引人入勝?!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芬辉娭星逍卵胖碌乃?、《望廬山瀑布》一詩中大氣磅礴的山水畫、《池上》一詩中憨態(tài)可掬的人物畫,無一不體現(xiàn)詩情濃郁,詩畫相得益彰。在詩詞的教學中,合理充分地使用這些插圖,能使教學更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解詩意、體味詩境,還能幫助學生展開想象,體味古詩詞的無窮韻味。
一、善用插圖,理解詩意
結(jié)合低年段學生的年齡及認知能力特點,我在低年段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摸索古詩詞教學在課堂中更理想、更合理的方法和切入點。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利用課本中所帶的插圖設計導入一堂新課,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fā)低年段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例如我在教《江南》一課時,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等特點,將古詩詞文本中的插圖巧妙地設計到導入的環(huán)節(jié)??粗鴪D片,我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從孩子的回答中,我耐心地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并欣賞遠處茂密的、綠綠的蓮葉,清新雅致的荷花以及活潑可愛的魚兒圍繞美麗的荷葉四面游動的動人畫面,初步感受到了中國江南水鄉(xiāng)的人們在荷塘中采蓮的生活情景,激發(fā)了低年段學生對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以及魚兒在水中嬉戲的歡樂景象的濃厚向往之情。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同樣也可以充分運用插圖的方法來豐富和增添本課的教學情趣,讓教學過程更具生動性。如一年級語文下冊《池上》這首小詩,詩中描繪的景物與畫中的景物一一對應,詩畫的融合清新雅致,意境悠遠。在本詩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初步地了解古詩的大意;再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插圖,尋找詩中描繪的景物,進一步理解和感知古詩。同時,我和其他孩子邊讀詩,邊認真對照了課文的插圖,在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同時,讀通、讀懂了古詩中“偷、藏、惜、愛”等關鍵詞語以及詩句的含義和意思,感受和欣賞了古詩中描繪的景物所具有和蘊含的魅力和情趣。最后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匹配相對應的詩句進行朗讀、記憶。
二、巧用插圖,體味詩境
詩詞的意蘊悠長,字字珠璣,朗朗上口,值得我們細細地咀嚼、品讀、回味。對詩歌的深入閱讀和欣賞不僅是單純地詮釋詩的詞義,更應該準確捕捉和理解詩的意象和精神境界。如何將學生的情感引入古詩的意境呢?這個問題是低年段古詩意境教學的一個難點。我們要讓古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情感在學生的腦海中鮮活地流動起來,從而能夠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筆者嘗試借助插圖,從形象的古詩畫面中讓學生整體感知,從一景一物中讓學生體味到古詩的情感和意境。如二年級語文下冊《絕句》這一首古詩,插圖橫跨兩頁,整個畫面顯得意境高遠。我們抬眼望去,藍天白云之間,一行飛翔的白鷺翩然遠去;而近處,垂柳嫩綠,黃鸝嬉戲;遠處,西嶺披雪,客船靜泊。在這一幅絢麗多彩、清新開闊的畫卷的襯托和幫助下,學生逐步體會一句一景、動靜和諧結(jié)合之韻,也可以品味出詩中的高遠意境,品出詩情畫意。
又如《登鸛雀樓》一詩,書中所配的插圖畫,近處是山上的亭臺樓閣,遠處則是奔騰不息的黃河和連綿不絕的群山,太陽和晚霞點綴其間,氣勢磅礴,景象壯觀。通過欣賞課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能準確地描繪出詩句所精心呈現(xiàn)的畫面,如“白日、山、黃河、海”;借助插圖,學生能理解“白日”指的是傍晚時的太陽;借助插圖,學生能理解“依山盡”和“入海流”的含義;借助插圖,更能將學生領入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中,從而使學生體會詩人高遠的境界、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三、妙用插圖,展開想象
葉圣陶先生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格,擴展想象?!薄锻麖]山瀑布》一詩的插圖以淡淡幾筆水墨,描繪出瀑布從山上傾瀉而下的情景。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又宛如從天而降的玉帶,“掛”字化動為靜,將整個畫面襯托得更為生動。學生通過觀察畫中的細節(jié),展開合理的想象,細細體會瀑布的氣勢,將詩中的情景通過畫面和詩句完美結(jié)合了起來,由畫入詩,能更直觀地感受這大自然的杰作。
又如《村居》一首詩,前兩句寫出了一幅江南明媚的春景圖,后兩句則刻畫了一幅兒童在放學之后歸來放風箏的樂趣圖,景人自然合一,相映成趣。在優(yōu)美的插圖中,柔軟細長的垂楊柳枝在這春風中輕輕搖曳,黃鶯自由自在地嬉戲,幾個憨態(tài)可掬的孩子,在這明媚的二月春光里盡情放起了風箏。這首優(yōu)美的古詩描繪的人物和場景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我們首先讓學生仔細想想自己在春天會去哪里玩,會參加什么樣的活動;接著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放風箏的場地,調(diào)動學生的觀察力和情感體驗;再通過想象插圖中的畫面,體會孩子的快樂心情。此時我再次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每一個學生仔細想象一下孩子在野外放風箏的動作,他們會說些什么。插圖有景有人,有聲有色,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光通過插圖便躍然紙上,也很快走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心里。
詩詞之美,美在辭藻,美在意境,美在韻味。在小學低年段的古詩詞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會讓我們的古詩詞教學更有效,更具詩情畫意。
參考文獻
[1]覃慧.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吸引力的策略[J].名師在線,2019(28).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雍韋偉.基于部編本語文教材古詩教學研究[J].新課程(上),2018(65).
[4]張燕.新課程標準與小學古詩教學[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