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鴻斌
【摘 要】 促進理性思維發(fā)展,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與實踐中習得思考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經驗,發(fā)展和提升數學學習力和數學素養(yǎng)是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數學表象走進思維內里,將數學教學活動從淺層次不斷推向深入,在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同時,實現(xiàn)數學課堂深度學習的自然發(fā)生。
【關鍵詞】 初中數學;思維內里;深度學習
促進理性思維發(fā)展,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與實踐中習得思考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經驗、發(fā)展和提升數學學習力和數學素養(yǎng)是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當前數學淺層次教學現(xiàn)象,將教師從課堂中心轉變出來,將數學課堂還給學生,喚醒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引領學生從表象走進思維內里,促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多元互動,讓思維引發(fā)數學深度學習的發(fā)生。
一、利用舊知架設思維通道,擴展知識深度
數學知識存在密切的關系,呈現(xiàn)出螺旋式上升的規(guī)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將學生已學的知識和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支持,并促使新舊知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擴展學生知識深度,在知識之間建立起縱向、橫向立體化知識網絡。
例如《平面圖形的認識(二)》的教學,從教材編排體系來看,編者就是將這部分的教學內容與《平面圖形的認識(一)》關聯(lián)起來。第一部分的內容涉及平面圖形的基礎知識,包括線、角、位置關系等。因此,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二)》時,我先設計了知識回顧環(huán)節(jié):(1)各畫出線段、射線、直線;(2)畫出一個三角形,標出余角、補角、對頂角;(3)畫出一組平行線和垂直線。在此基礎上,引出“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學習內容。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改變傳統(tǒng)口述的方式,用問題的方式引領學生動手操作,從而在實踐中促使學生調動知識積累,并開動思維,從線、角、位置關系等三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建構,不僅自然地引出新知識,也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系統(tǒng)性思維發(fā)展,從平面圖形的一般現(xiàn)象進入特殊現(xiàn)象,深入思考直線平行所需要具備的特殊條件,走進思維內里,引領學生系統(tǒng)、深度學習行為發(fā)生。
二、借助沖突制造思維困境,引發(fā)深度思考
在實施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而根據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和特征,優(yōu)化數學教學設計,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在數學教學中制造思維沖突正是利用學生數學學習心理,讓學生經歷思維挫折,從而讓學生求知好奇心更加濃厚,引領學生走向數學學習的深處,撥開層層云霧,抵達思維內里。
例如《概率的簡單應用》一章中“抽簽方法合理嗎”的教學,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現(xiàn)在要從5名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中選出一名同學,參加藝術節(jié)表演活動,用白紙制作五個標簽,一個標簽上寫有“參加”字樣,其余四張沒有寫任何字符,然后將五張標簽放在一個紙盒里,搖動10秒鐘,讓五名學生依次摸,摸到寫有“參加”字樣的同學參加藝術節(jié)表演。
在學生動手實踐的基礎上,我提出一個問題:有同學認為采用這種抽簽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可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還要采用抽簽的方法呢?請各小組根據教材內容,說明抽簽方法到底合不合理。
學生通過抽絲剝繭,透過表面現(xiàn)象,進行深入的思考,盡管在抽簽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抽簽的先后順序存在不同,但是從每一個抽中簽的可能性來分析,每一個人的可能性又是相同的。從這個意義來說,抽簽又是相對公平的一種方式。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利用看似存在認知沖突的學習場景,引起學生思維上的困惑,進而讓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躍起來,將學生的思考推向深入。
三、利用思維導圖顯化思維,建立深度關聯(lián)
思維是抽象的,這就導致學生思維訓練存在很大的難度。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這就需要教師能夠調動數學教學智慧和教學經驗,尋找學生思維訓練的載體,從而借助思維載體引領學生思維成長,讓思維借助載體顯現(xiàn)出來,從而將數學課堂教學推向深入,將各個知識點有機關聯(lián)起來,將碎片進行組合形成知識模塊。
例如在教學“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時,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軸對稱和中心對稱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顯性的比較,軸對稱圖形至少具有一條對稱軸,而中心對稱,則存在一個對稱中心。前者是沿對稱軸對折,結果是重合,而后者則圍繞中心旋轉180度重合;最后再從平分角度進行比較。
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對軸對稱和中心對稱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學生概念建構的系統(tǒng)性。不僅如此,三個方面又聚焦關鍵節(jié)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對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的本質特點獲得清晰的認識,直接進入思維內里,改變傳統(tǒng)數學浮于表面的現(xiàn)象。
四、重構思維拓展遷移場景,實現(xiàn)深度應用
搞清楚深度學習的關鍵落腳點是前提,也是走進思維內里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目前,不少數學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往往停留在知識傳授方面,從而導致學生課堂聽懂了,換一個場景學生又不懂了、不清楚了、不會運用了。這就需要我們基于深度學習的需要,重構思維拓展和遷移場景,構建新的數學運用場景,讓學生進行遷移性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
例如二次函數的應用教學,我先設計了這樣一道應用案例:有一個工廠,現(xiàn)在要存放一些材料,打算圍出一個周長為45米的矩形場地,如果要讓圍成的矩形場地實用面積達到最大值,長和寬要取多少米?
在講解案例的基礎上,我又重構新的應用場景:如右圖,現(xiàn)在有一道長度為24米的籬笆,現(xiàn)在想要利用靠墻的一面(10米),圍起來一個中間帶有籬笆的長方形花圃,假設圍成的花圃寬度AB是x米,面積是S平方米,能不能圍成比45平方米更大的花圃?
這個環(huán)節(jié),借助案例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二次函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新的應用場景的重構,基于案例又高于案例,進行了變式設計,不僅需要學生運用二次函數知識,而且需要學生思維參與,將二次函數的運用又推向深入。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要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調動思維,從數學表象走進思維內里,將數學教學活動從淺層次不斷推向深入,在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同時,實現(xiàn)數學課堂深度學習的自然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周曉琳.淺議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教學[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9(8).
[2]周凌飛.基于思維深度參與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