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
榴 花①
韓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②。
①《榴花》為《題張十一旅舍三詠》之一,作于貶謫途中的旅舍。
②絳英:深紅色的花瓣。
一千多年前,五月的一天,一位名叫韓愈的詩人正在貶謫途中,被貶的起因是他痛心于受災的百姓流離失所而上書,為民請命。途中荒涼單調(diào)的景象讓他感到落寞了嗎?讓他仁愛剛直的內(nèi)心感到苦澀了嗎?
看,他的雙眼忽然間閃動著明亮新奇的光芒!朵朵如火般的石榴花映入他的眼簾!是的,石榴花開,瓣瓣如錦繡,朵朵似火炬,在平淡無奇的綠葉間煥發(fā)著蓬勃而美好的活力!讓寂寥的旅途頓然變得鮮活而精彩!
走近這株石榴樹,只見綠葉紅花中已有石榴果靜靜地掛在青青的樹枝上……
幽僻之所,不見高車大馬前來,也沒有什么游客駐足,一株石榴樹就這樣靜靜地盛開著熱烈如火的花朵,滋養(yǎng)著甘甜可口的果實。時有鮮紅的花瓣輕輕飄墜,與青苔相依,錯落有致,隨遇而安,仿佛在和青苔一起書寫絢麗的詩篇……
石榴花盛開時,熱情美麗;凋落時,依然絢爛多姿!石榴樹前,詩人的眼睛,閃著亮光!詩人的內(nèi)心,如癡如醉……
他是在嘆惜這一樹風景因處于幽僻之地而得不到眾多欣賞一如懷才不遇的志士嗎?他是在慶幸這一樹好花好果因長于幽僻之地而不會被人隨意毀傷一如超然世外的隱士嗎?
照亮過詩人眼睛的石榴花依然在詩中美麗著它的美麗,而從石榴花畔經(jīng)過的詩人則在他的人生路上堅守著愛民之心與剛直之性,在史冊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火炬般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
對于詩中的“可憐”,有人理解為“可惜,遺憾”,有人理解為“可愛,有慶幸的意思”,你認可哪一種理解?為什么?
答案示例一:
我認可“可愛,有慶幸的意思”這一理解。韓愈在欣賞榴花時,想到它不會遭遇俗人攀折踩踏,不會像自己因仗義執(zhí)言而遭遇讒害,故生慶幸之意。
答案示例二:
我認可“可惜”這一理解。這么美麗的石榴樹卻無人欣賞,一如有才華的人得不到重用,詩人借對石榴的憐惜,抒發(fā)了懷才不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