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清代文學(xué)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童年時期經(jīng)歷明末清初改朝換代的動蕩血腥;19歲走上科舉求仕之路,雖然在縣、府、道三場考試中連獲第一,但是,在鄉(xiāng)試中卻屢屢受挫,直到72歲冒雪趕考仍然名落孫山,蹉跎一生,以做塾師為業(yè)。自稱“喜人談鬼”“雅愛搜神”,熱衷記述奇聞異事,寫作狐鬼故事。文中有兵匪寇亂戕害百姓的情節(jié),有揭露貪官酷吏、黑暗政治和邪惡勢力的內(nèi)容,有抨擊科舉制度腐敗、反映讀書人苦悶的篇章……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現(xiàn)實的曲折反映。
許姓,家淄之北郭,業(yè)漁。每夜攜酒河上,飲且漁。飲則酹酒于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飲?!币詾槌?。他人漁,迄無所獲,而許獨滿筐。一夕方獨酌,有少年來,徘徊其側(cè)。讓之飲,慨與同酌。既而終夜不獲一魚,意頗失。少年起曰:“請于下流為君驅(qū)之?!彼祜h然去。少間復(fù)返,曰:“魚大至矣?!惫勥扔新?。舉網(wǎng)而得數(shù)頭,皆盈尺。喜極,申謝。欲歸,贈以魚,不受,曰:“屢叨佳醞,區(qū)區(qū)何足云報。如不棄,要當(dāng)以為常耳?!痹S曰:“方共一夕,何言屢也?如肯永顧,誠所甚愿,但愧無以為情。”詢其姓字,曰:“姓王,無字;相見可呼王六郎?!彼靹e。明日,許貨魚,益沽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與歡飲。飲數(shù)杯,輒為許驅(qū)魚。
(選自《聊齋志異·王六郎》)
譯文
有個姓許的,家住淄川縣城北,以捕魚為業(yè)。每天傍晚他帶著酒到河邊去,邊喝酒邊打魚。而喝酒前,又總是灑酒于地,禱告說:“河中溺鬼,來喝酒吧!”這樣習(xí)以為常。其他人捕魚難有收獲,唯獨他每天捕魚滿筐。一天傍晚,許某剛剛獨自飲酒,有一少年走來,在他身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許某讓他同飲,少年也不推辭,二人便對飲起來。這一夜竟連一條魚也未能捕到,許某很是喪氣。少年站起身來說:“我到下游為你趕魚。”說罷,朝下游飄然而去。一會兒,少年回來說:“大群魚來了!”果然聽到有許多魚吞吃餌食的聲音。許某便撒網(wǎng),一網(wǎng)捕了好幾條,都有尺長。許某非常高興,對少年深表感謝。少年欲走,許送魚給他,少年不要,并說:“屢次喝你的好酒,這點小事哪用報答呢。如您不嫌棄,我將會經(jīng)常這樣?!痹S某說:“我們才一起喝酒一晚,怎說多次?你如愿長久來相助,我實在是求之不得,只是慚愧無法報答你的情意?!眴柹倌晷彰?,少年說:“我姓王,沒有名字,你見面就叫我王六郎吧?!闭f罷,便告辭而去。次日,許某賣掉魚,多買了些酒。當(dāng)晚,許某來到河邊時,六郎早已先在等候,二人便開懷暢飲。飲了幾杯后,六郎便為許某趕魚。
鄒平李進士匡九,居官頗廉明。嘗有富民為人羅織,門役嚇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辦;不然,敗矣!”富民懼,諾備半數(shù)。役搖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我無不極力,但恐不允耳。待聽鞫時,汝目睹我為若白之,其允與否,亦可明我意之無他也。”少間,公按是事。役知李戒煙,近問:“飲煙否?”李搖其首。役即趨下曰:“適言其數(shù),官搖首不許,汝見之耶?”富民信之,懼,許如數(shù)。役知李嗜茶,近問“飲茶否?”李頷之。役托烹茶,趨下曰:“諧矣!適首肯,汝見之耶?”既而審結(jié),富民果獲免,役即收其苞苴,且索謝金。
(選自《聊齋志異·夢狼》)
譯文
鄒平縣有一個進士叫李匡九,做官很廉潔賢明。曾經(jīng)有一個富人被人羅織罪名告官,差役嚇唬他說:“縣官要你出兩百兩銀子,你要趕快回去措辦。不然的話,官司就要打輸了!”富人害怕了,答應(yīng)給一半。差役搖搖手,表示不行。富人苦苦哀求,差役說:“我沒有不盡力幫忙的,只怕縣官不允許罷了。等到聽審時,你可以親眼看到我為你說情,看看縣官是不是允許,也可以讓你明白我沒有別的意思?!边^了一會兒,李匡九開始審理此案。差役知道李匡九戒煙,走到他跟前,問:“要不要吸煙?”李匡九搖搖頭表示不吸。差役便走到富人跟前說:“我剛才稟報說你出白銀一百兩,他搖頭不答應(yīng),你親眼看見了吧?”富人相信了他的假話,答應(yīng)給二百兩銀子。差役知道李匡九愛喝茶,就靠近問道:“喝茶嗎?”李匡九點點頭。差役又到富人跟前說:“成了。剛才老爺點頭同意了,你親眼看見了吧?”后來案子結(jié)了,富人果然無罪釋放。差役不但得到二百兩銀子,還索要了額外的謝金。
既而場后以文示宋,宋頗相許。偶與涉歷殿閣,見一瞽僧坐廊下,設(shè)藥賣醫(yī)。宋訝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請教?!币蛎鼩w寓取文。遇余杭生,遂與俱來。王呼師而參之。僧疑其問醫(yī)者,便詰癥候。王具白請教之意。僧笑曰:“是誰多口?無目何以論文?”王請以耳代目。僧曰:“三作兩千余言,誰耐久聽!不如焚之,我視以鼻可也?!蓖鯊闹?。每焚一作,僧嗅而頷之曰:“君初法大家,雖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適受之以脾?!眴枺骸翱芍蟹??”曰:“亦中得?!庇嗪忌瓷钚?,先以古大家文燒試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歸、胡何解辦此!”生大駭,始焚己作。僧曰:“適領(lǐng)一藝,未窺全豹,何忽另易一人來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咳逆數(shù)聲,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強受之以膈;再焚,則作惡矣。”生慚而退。數(shù)日榜放,生竟領(lǐng)薦;王下第。宋與王走告僧。僧嘆曰:“仆雖盲于目,而不盲于鼻;簾中人并鼻盲矣?!?/p>
(選自《聊齋志異·司文郎》)
譯文
考試結(jié)束后,王平子把自己寫的文章給宋生看,宋生十分欣賞。一天,他倆偶然走進大殿游玩,看到一個瞎和尚正坐在走廊里,擺著藥攤,行醫(yī)賣藥。宋生驚訝地說:“這是一位奇人!他最懂得文章,不可不向他請教。”就讓王平子回到寓所去把文章取來。王平子回到寓所正遇到余杭生,就與他一同前來。王平子走到和尚跟前,稱他為老師。那和尚以為他是來求醫(yī)的,便問他患的是什么病。王平子說是來請教寫文章的。瞎和尚笑道:“是誰多嘴多舌啊?我沒有眼睛,怎能評論文章呢?”王平子請他用耳朵代替眼睛,自己念給他聽。瞎和尚說:“三場的文章有二千多言,誰能耐著性聽那么久?不如把文章燒了,讓我用鼻子聞一聞就可以了?!蓖跗阶幼駨乃囊庖姟C繜黄恼?,那和尚就聞一聞,點點頭說:“你初學(xué)大家的手筆,學(xué)得雖然不是十分像,也做到近似了,我剛才是用脾領(lǐng)受的?!蓖跗阶訂査骸斑@樣的文章能考中么?”和尚答道:“也能考中?!庇嗪忌犃?,不是十分相信,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燒了一篇試試。瞎和尚用鼻子聞一聞?wù)f:“妙啊!這篇文章我是用心領(lǐng)受的。不是歸友光、胡友信等大家,怎能有如此手筆!”余杭生大為驚訝,便開始燒自己的文章。那瞎和尚說:“剛才領(lǐng)教了一篇,尚未體會到全部妙處,為什么忽然另換一個人的文章呢?”余杭生假稱:“朋友的文章,只此一篇;這篇才是我寫的?!焙蜕新劻寺動嘞碌募埢?,咳嗽了好幾聲,說道:“不要再燒了,實在咽不下去,現(xiàn)在勉強咽到胸膈;再燒,我就要嘔吐了?!庇嗪忌浅M愧地退出去了。過了幾天,鄉(xiāng)試發(fā)榜了,余杭生竟考中舉人;王平子反名落孫山。宋生和王平子跑到瞎和尚那兒告訴他,瞎和尚嘆了口氣說:“我雖然瞎了眼睛,但并沒有瞎鼻子,那些考官簡直連鼻子也瞎了!”
總結(jié)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是老舍對《聊齋志異》的評價?!读凝S志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shù)形象,血肉豐滿,鮮明生動,那些美麗動人的花妖鬼狐,成為失意文人的慰藉。李希凡將其與《紅樓夢》相提并論,贊曰:“聊齋紅樓,一短一長,千古絕唱,萬世流芳?!?/p>
在學(xué)術(shù)界,《聊齋志異》被公認為“我國古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說集”。書中用典極多,再加上化用古語,把口語、俗語等生活化的語言與文言相結(jié)合,使得文章既有內(nèi)涵,又有新意。在《聊齋志異》中,意境美是其又一亮點。雖然文中沒有或甚少出現(xiàn)文言詩句,但是詩歌含蓄蘊藉的特點卻有跡可循。另外,它表現(xiàn)出來的悲懼美并不消極,是向人們展示了善良、勇敢、癡情等人性的大美,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能夠執(zhí)著于美,走向光明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