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蘭,張 培,巴佳代子,呂敏超,邢 璐,張曉禹,李 佳,楊皓月,魏俊俊,單 唱,李 娜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安寧療護是指由醫(yī)療健康照顧人員和志愿者為終末期患者提供的全方位照護,包括生理、心理、精神和社會支持,目標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讓患者舒適、平靜、有尊嚴地離世,其照護對象也包括患者家屬在內(nèi)[1]。安寧療護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常用的護理方式,對晚期肺癌患者實施安寧療護模式,針對患者及家屬建立一定的護理體系,給予其貼心的體驗,能夠提高患者及家屬治療依從性[2-5]。本文采取病例對照方法進行研究,探討安寧療護對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顧者的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照顧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37~65(52.49±5.79)歲;病程20 d~14個月,中位病程5個月;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25(22.15±0.84)kg/m2。觀察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40~78(57.11±5.82)歲;病程25 d~13個月,中位病程5個月;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25(22.06±0.24)kg/m2。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照顧者標準;2)符合安寧療護適應證;患者的主要照顧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能配合研究。排除標準:1)入院基本信息不全者;2)合并精神狀態(tài)不佳或具有精神疾病者;3)合并傳染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顧者[4];4)不配合本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內(nèi)容包括: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對于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予以一定的心理安慰,保證其精神狀態(tài)良好,讓其積極面對實際情況。告知患者及照顧者護理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安寧療護方案。具體方案:1)成立專門的安寧療護小組:根據(jù)患者人數(shù)及患者具體狀況,選擇適合的護理人員組建專業(yè)的護理小組,主要負責對患者的照顧以及心理護理等方面指導。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記錄患者指標信息,和主管醫(yī)生及時溝通,以便制定方案;2)心理指導:護理人員需同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從患者言語中了解患者及主要照顧者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對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普及死亡教育相關知識,盡量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度過剩下的時光,以平和的心情面對死亡;3)傳播“安詳而逝”理念:定期開展講座,讓主要照顧者了解“優(yōu)逝”的理念;4) 指導患者控制負性情緒:主要照顧者面對親人的生存狀況,大多會產(chǎn)生一定負性情緒,這樣會影響患者心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護理人員需要傾聽患者及家屬的述說,并鼓勵他們釋放負性情緒。以上護理措施實施1個月后對患者的主要照顧者進行相關評估。
1.4 觀察指標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采用SAS和SDS對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情況進行評價,分值越高表明焦慮或抑郁等負性情緒越嚴重,反之則負性情緒越輕[6]。家屬應激量表(RSS)評分:采用RSS對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應激情況進行評價。對患者主要照顧者負面情緒、生活擾亂、心理痛苦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分越高表明心理應激程度越高,反之則心理應激越輕[7]。護理滿意度:患者主要照顧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可以分為很好、一般、不滿意等3個級別。
2.1 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SAS、SDS評分比較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2 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RSS各指標評分比較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護理前RSS各指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RSS各指標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SAS、SDS評分比較 分
表2 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RSS各指標評分比較 分
2.3 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患者主要照顧者對本次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n(%)
醫(yī)務社會工作者作為安寧療護多學科團隊中重要的一員,在安寧療護具體實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8-9]。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臨床治療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屬生活質(zhì)量、安然讓患者度過剩余時間為主[10-11]。針對此醫(yī)學目的,近年來,安寧療護在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12-13]。李玲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姑息緩和治療可通過早期診斷和鑒別,以及對疼痛和其他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治療來預防和減輕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主要照顧者護理前SAS、SDS評分、RSS各指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SAS、SDS評分、RSS各指標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這說明安寧療護應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照顧者能減輕其負性情緒,能改善其應激心理,利于其心情平復。同時,安寧療護時結合患者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能充分發(fā)揮護理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屬耐受性、依從性[14-1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主要照顧者對本次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安寧療護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照顧者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將安寧療護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照顧者,能減輕其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應激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