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軍
(廣西博白縣人民醫(yī)院,博白縣 537600)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是由各種因素引發(fā)甲狀腺分泌功能異常,合成釋放大量甲狀腺素導致機體交感神經(jīng)興奮、代謝亢進,臨床表現(xiàn)為情緒易激動、心悸、產(chǎn)熱增多、體重減輕等[1]。甲亢按病因常分為繼發(fā)性甲亢、原發(fā)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其中原發(fā)性甲亢患者的甲狀腺出現(xiàn)彌漫性腫大,且兩側對稱[2]。臨床手術治療分為開放手術治療和腔鏡手術治療。開放手術后會在患者頸前留下明顯的手術瘢痕,影響美觀度;腔鏡手術治療將切口由頸前轉移至乳暈、腋窩、胸部等隱蔽部位,可以減少患者瘢痕,提升術后創(chuàng)口美觀度。本研究探討完全腔鏡下手術治療原發(fā)性甲亢的臨床效果,并與開放手術進行比較?,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8例原發(fā)性甲亢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為原發(fā)性甲亢;(2)接受腔鏡手術或開放手術;(3)手術耐受性較高;(4)術后接受隨訪。排除標準:(1)存在手術禁忌證者;(2)合并有其他類型甲亢者;(3)有頸部手術史者;(4)合并認知、凝血、神經(jīng)功能障礙者;(5)臨床資料不全者。將入選患者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分為腔鏡手術組(n=42)和開放手術組(n=36)。其中腔鏡手術組男8例,女34例;年齡23~60(35.85±6.27)歲;甲狀腺腫大程度:Ⅰ度4例,Ⅱ度25例,Ⅲ度13例。開放手術組男5例,女31例;年齡22~68(35.75±6.07)歲;甲狀腺腫大程度:Ⅰ度2例,Ⅱ度20例,Ⅲ度1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甲狀腺腫大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開放手術組 給予經(jīng)頸部開放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常規(guī)消毒鋪巾,患者麻醉后取仰臥位,于胸骨切跡正上方做一6 cm弧形切口,將表層皮膚、頸闊肌切開,用電刀分離皮瓣后將其懸吊。切開頸白線,將頸前肌群向兩側分離,直至雙側甲狀腺暴露于手術視野內(nèi),用超聲刀對甲狀腺峽部、錐狀葉進行切割,牽拉腺葉,分離出游離甲狀腺上極,并切斷腺葉上極,采用同樣方法分離處理甲狀腺下血管,將下甲狀旁腺分離至腺體下方。翻轉游離甲狀腺至對側,切除甲狀腺前側腺體,保留喉返神經(jīng)處腺體及甲狀腺被膜,近全切除一側腺葉,采用同樣方法處理對側。生理鹽水沖洗后檢查出血情況,將引流管置于甲狀腺殘部,在切口處引出,無出血則縫合切口,結束手術。
1.2.2 腔鏡手術組 使用經(jīng)胸乳入路腔鏡甲狀腺切除治療?;颊呷楹笕⊙雠P分腿位,略墊高頸肩部,于兩乳頭連線中點稍偏右側做一1 cm切口,沿頸部方向使用剝離棒放射狀分離出長約5 cm的皮下隧道,穿刺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操作空間,氣腹壓力為8~10 mmHg。選擇兩側乳暈做長約5 mm切口作為操作孔,為方便處理腺體下極,有時會根據(jù)腺體下極位置選擇乳暈偏上位置作為穿刺點。沿頸闊肌深面分離皮瓣,上至甲狀軟骨上緣,兩側至胸鎖乳突肌外緣,切開頸白線以及甲狀腺外被膜,顯露甲狀腺。若腺體偏大,為增加操作空間可在頸外用絲線縫合向外側牽拉舌下肌群。分離氣管前筋膜,顯露峽部與氣管前的間隙,用超聲刀離斷甲狀腺峽部,將右側腺體推向外側,切開腺體與氣管側壁間的部分側韌帶,向上切斷椎體葉及同側甲狀腺懸韌帶,將右側甲狀腺葉稍翻轉推向內(nèi)側,鈍性分離下極,從下外側向上游離右側腺葉,顯露并分別凝閉甲狀腺下動靜脈及甲狀腺中靜脈。用無損傷抓鉗在氣管食管溝內(nèi)仔細分離使神經(jīng)盡可能顯露并有意識保護一側的喉返神經(jīng)。將甲狀腺向上外側翻轉,切除甲狀腺前側的大部分腺體,保留背側約患者末節(jié)拇指大小甲狀腺。游離甲狀腺上極,用超聲刀緊靠腺體凝固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同法處理左側甲狀腺。最后,對舌骨下肌群、頸白線進行縫合,經(jīng)舌骨下肌層將引流管插入甲狀腺切面處,在左側切口引出,縫合切口,完成手術。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情況:記錄并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2)美觀度:采用觀測者瘢痕評價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患者瘢痕自我評價量表(Patient Scar Assessment Scale,PSAS)、溫哥華瘢痕評價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進行評估[3]。OSAS評分包括5個維度,每一維度滿分10分,總分50分,得分越高美觀度越差。PSAS評分從6個維度進行評估,每一維度滿分10分,總分60分,得分越高美觀度越差。VSS評分從疼痛、血管、色澤、柔軟性、厚度、瘙癢等維度進行評估,總分為14分,得分越高美觀度越差。(3)手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在術前2 h、術后24 h,采集兩組患者外周血約3 mL,在4 ℃環(huán)境下,離心10 min,轉速設置為3 500 r/min,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廠家:盛世東唐江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DT480),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兩組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進行檢測。(4)并發(fā)癥情況: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頸部不適、嗆咳、切口感染、聲嘶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及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比較 腔鏡手術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開放手術組,手術時間長于開放手術組,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開放手術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x±s)
2.2 美觀度比較 腔鏡手術組患者OSAS評分、PSAS評分、VSS評分均低于開放手術組(均P<0.05)。見表2。
2.3 手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IL-6、TNF-α、hs-CRP水平均較術前升高(均P<0.05);但術前、術后兩組間IL-6、TNF-α、hs-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美觀度比較 (x±s,分)
組別nOSAS評分PSAS評分VSS評分腔鏡手術組428.24±2.4813.79±4.124.01±1.05開放手術組3617.62±5.4923.81±7.047.14±1.92t值 9.4587.5098.727P值 <0.001<0.001<0.001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x±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2.4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n(%)]
臨床上常采用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手術切除等方法治療原發(fā)性甲亢??辜谞钕偎幬镏委煹臅r間較長、復發(fā)可能性較大,且長期用藥會產(chǎn)生嚴重不良反應[4]。放射性碘治療的適應證范圍窄,且容易導致甲狀腺功能永久衰減[5]。
本研究中腔鏡手術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開放手術組,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開放手術組,提示腔鏡手術可以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引流時間,提升術后恢復速度。甲狀腺周圍存在大量側支循環(huán),血供豐富,故在甲狀腺手術中控制出血量極為重要。腔鏡手術中使用超聲刀能夠有效凝斷相關血管,在切斷甲狀腺峽部及腺體血管后不需要進行額外包扎,減少對周圍血管、神經(jīng)、甲狀旁腺的損傷,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此外,腔鏡具有圖像放大功能,為醫(yī)師提供了清晰的手術視野,有利于觀察甲狀腺及周圍組織情況,避免誤傷周圍神經(jīng)血管,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腔鏡手術用時較長的原因在于其手術操作要求醫(yī)師熟練應用超聲刀,同時對基礎開放手術的掌握度較高,如果醫(yī)師超聲刀使用不熟練或手術經(jīng)驗較少都會延長手術時間。李昌盛等[6]研究也表明完全腔鏡手術可以有效縮短患者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復速度。
甲狀腺術后患者往往會關注術后創(chuàng)口大小及美觀度。既往研究常通過患者美觀滿意度調(diào)查對美觀效果進行評價,其主觀性過高。本研究使用OSAS評分、PSAS評分、VSS評分進行綜合評價,結果更具有客觀性。本研究中腔鏡手術組OSAS評分、PSAS評分、VSS評分均低于開放手術組,提示腔鏡手術能夠改善患者手術創(chuàng)口美觀度,適用于原發(fā)性甲亢的治療。腔鏡手術的創(chuàng)口通常在10 mm左右,有利于術后愈合,且能夠緩解創(chuàng)口瘢痕增生導致的乳腺或胸部變形,減少頸部和胸部皮膚的感覺障礙。此外,腔鏡手術經(jīng)乳暈入路無需輔助切口,頸部無瘢痕,滿足了患者對美觀度的要求。腔鏡手術創(chuàng)口在乳暈處,隱藏在不明顯的地方,且乳暈創(chuàng)口的皮膚顏色深,相比于頸部創(chuàng)口更難形成瘢痕,患者心理容易接受。楊立健等[7]研究也發(fā)現(xiàn),腔鏡手術可以減少患者瘢痕,提升術后創(chuàng)口美觀度。
IL-6、TNF-α、hs-CRP是臨床反映機體炎癥反應常用的參考指標,也可作為評定手術創(chuàng)傷的重要依據(jù)。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IL-6、TNF-α、hs-CRP水平較術前均有顯著性提升,表明兩種術式均會造成手術創(chuàng)傷。但兩組術后IL-6、TNF-α、Hs-CRP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這可能與腔鏡手術對皮膚的切割較少、整個手術過程對周圍組織的挫傷減少等因素相關。此外,手術視野經(jīng)腔鏡放大后更為清晰,減少了醫(yī)生對無關組織的分離,減小手術創(chuàng)傷。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原發(fā)性甲亢的治療中,兩組頸部不適、嗆咳、切口感染、聲嘶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的安全性相當,這與黎東偉等[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原發(fā)性甲亢的治療中,腔鏡手術可以縮短患者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改善創(chuàng)口美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