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麗,黃李娜,王盛付,王 祥,嚴尚學,魏 偉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SLE)是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介導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其特點是大量自身抗體產(chǎn)生和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組織損傷[1]。SLE的病因是多因素和異質(zhì)性的,普遍認為B細胞耐受破壞和異常激活是導致疾病的關鍵原因[2]。在B細胞的活化過程中,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 factor, BLyS)對B細胞的存活、增殖、發(fā)育和分化起著關鍵作用[3];白細胞介素IL-10(interleukin-10,IL-10)可以阻止B細胞凋亡,促進B細胞分化、增殖和MHCⅡ類分子表達,并可促進免疫球蛋白類別轉換[4];IL-21可以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5]。同時,T細胞不同亞群如活化T細胞亞群、濾泡輔助T細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TFH)亞群也在B細胞向漿細胞的分化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MRL/lpr小鼠是一種自發(fā)性的SLE模型小鼠,其血清學、組織病理學及免疫學等方面疾病特點與人類SLE臨床表現(xiàn)極為相似[6]。為了觀察SLE病程中B細胞異?;罨拿庖卟±砀淖?,現(xiàn)比較了20周齡的MRL/lpr小鼠與同周齡的BALB/c小鼠的自身抗體水平、T/B淋巴細胞亞群比例、相關細胞因子水平以及腎臟和脾臟的病理變化,以更好地了解B細胞活化的免疫病理學改變參與紅斑狼瘡發(fā)病的機制。
1.1 動物雌性SPF級 MRL/lpr小鼠10只,體質(zhì)量25~35 g,購自上海斯萊克有限責任公司,合格證號:SCXK(滬)2017-0005;雌性SPF級BALB/c小鼠10只,體質(zhì)量20~25g,購自安徽醫(yī)科大學SPF實驗動物中心,合格證號:SCXK(皖)2017-001。
1.2 主要試劑FITC抗小鼠CD4抗體、Percp-5.5抗小鼠CXCR5 抗體、APC抗小鼠CD279 抗體、FITC抗小鼠CD19 抗體、PE抗小鼠CD138抗體、PE抗小鼠IL-17A抗體、PE抗小鼠CD62L抗體、PE-cy7抗小鼠CD69抗體(美國 BD 公司產(chǎn)品);ANA、anti-dsDNA、BLyS、IL-10、IgG1、IgG2a等ELISA試劑盒(美國ADL公司);C3一抗(美國proteintech);DAPI(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胸腺指數(shù)和脾指數(shù)的測定 脫臼處死小鼠后剝離胸腺和脾臟,分別稱重,以每100 g動物體質(zhì)量的胸腺和脾臟重量作為動物的相應胸腺指數(shù)和脾臟指數(shù)。
1.3.2熒光定量PCR檢測IL-21表達 用TRIzol從脾臟組織中提取1 μg總RNA合成cDNA,采用SYBR@Green Master Mix試劑進行擴增反應。所有的聚合酶鏈反應均使用特定的引物進行。用2-ΔCt法計算基因表達的倍數(shù)變化。小鼠引物序列如下,見表1。
表1 引物列表
1.3.3組織病理學檢查 取小鼠腎臟、脾臟,4%多聚甲醛固定24 h,石蠟切片,HE染色,顯微鏡觀察各組織病理改變情況。
1.3.4免疫熒光檢測免疫復合物C3的表達 腎臟石蠟切片脫蠟水化后,抗原修復液進行修復,BSA封閉,一抗4 ℃孵育過夜,二抗室溫孵育1 h,DAPI染核10 min,加抗熒光淬滅劑,指甲油封片,最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C3的表達情況。
1.3.5流式細胞術檢測T、B細胞亞群比例 常規(guī)制備脾細胞懸液,調(diào)細胞濃度為106個細胞/ml,分別加入FITC-CD4、Percy-5.5-CXCR5、PE-IL-17A、APC-CD279、FITC-CD19、PE-CD138、PE-cy7-CD69、PE-CD62L,4 ℃避光放置30 min,流式細胞術檢測TFH細胞(CD4+CXCR5+PD-1+)、Th17細胞(CD4+IL-17A+)、活化T細胞(CD4+CD69+)、幼稚T細胞(CD4+CD62L+)、總B細胞(CD19+)和漿細胞(CD19-CD138+)比例。
1.3.6ELISA法檢測血清中自身抗體與細胞因子水平 收集動物的血清,按照ELISA試劑盒檢測方法檢測自身抗體IgG1、IgG2a、anti-dsDNA、ANA水平和細胞因子BLyS、IL-10水平。
2.1 小鼠脾臟指數(shù)與胸腺指數(shù)處死小鼠,解剖后肉眼可見MRL/lpr小鼠的胸腺和脾臟均比BALB/c小鼠大,由圖1A可知,與對照組比較,MRL/lpr小鼠胸腺指數(shù)升高[((0.18±0.20)vs(1.76±0.19),t=9.86,P<0.01];圖1B結果提示,MRL/lpr小鼠脾臟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小鼠[(1.71±0.24)vs(0.53±0.032),t=5.86,P<0.0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細胞因子IL-21的基因表達水平小鼠脾臟中IL-21 mRNA檢測結果(圖1C)顯示,MRL/lpr小鼠脾臟中IL-21 mRNA水平高于BALB/c小鼠,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04,P<0.01)。
圖1 小鼠胸腺指數(shù)、脾臟指數(shù)及IL-21mRNA表達水平
A:胸腺指數(shù);B:脾臟指數(shù);C:IL-21 mRNA的相對表達量;與對照組比較,**P<0.01
2.3 小鼠腎臟、脾臟組織的病理學改變圖2結果顯示,正常小鼠(A1)腎小球輪廓清晰(a),系膜細胞無增生(b),模型小鼠(A2)腎小球體積增大(e),系膜細胞增生(c),系膜基質(zhì)增多,腎小球玻璃樣變性,局部中性粒細胞浸潤(d),毛細血管基底膜略增厚,具有明顯的間質(zhì)性腎炎特征;正常小鼠(C1)腎小球幾乎沒有免疫復合物C3的表達(l),模型小鼠(C2)腎小球免疫復合物C3沉積增多(k);脾臟病理結果顯示,正常小鼠(B1)脾臟結構清晰(g),無增生,模型小鼠(B2)脾臟白髓彌漫性增生(i),中央動脈管壁纖維性增厚,生發(fā)中心數(shù)量增多,紅髓白髓界限不明顯(h)。
圖2 小鼠組織病理學的改變
A1:正常小鼠腎臟(HE×400);A2:模型小鼠腎臟(HE×400);B1:正常小鼠脾臟(HE×200);B2:模型小鼠脾臟(HE×200);C1:正常小鼠腎小球免疫復合物C3表達(×400);C2:模型小鼠腎小球免疫復合物C3表達(×400)
2.4 小鼠脾臟T、B淋巴細胞亞群比例流式細胞術分別檢測小鼠脾淋巴細胞懸液中TFH細胞(CD4+CXCR5+PD-1+)、活化T細胞(CD4+CD69+)、Th17細胞(CD4+IL-17A+)、幼稚T細胞(CD4+CD62L+)、漿細胞(CD19-CD138+)和總B細胞(CD19+)亞群比例。圖3結果顯示,MRL/lpr小鼠脾臟組織的TFH細胞(圖3A)、活化T細胞(圖3B)、Th17細胞(圖3C)以及漿細胞(圖3E)比例升高;幼稚T細胞(圖3D)和總B細胞(圖3F)比例低于BALB/c小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5 小鼠血清中自身抗體水平和細胞因子水平表1結果可知,與對照組比較,MRL/lpr小鼠自身抗體IgG1、IgG2a、anti-dsDNA、ANA水平以及細胞因子BLyS和IL-10水平均升高。
SLE是一種慢性、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病,機體對自身的耐受性下降導致大量自身抗體的產(chǎn)生[7]是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8]認為,SLE與B淋巴細胞過度活化、分化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B淋巴細胞是機體內(nèi)主要的免疫效應細胞,不僅能產(chǎn)生致病性自身抗體,而且作為抗原呈遞細胞,為T細胞的活化和分化提供共刺激信號,介導固有免疫和體液免疫[8]。
在B細胞活化過程中,T細胞各亞群發(fā)揮了重要作用。B細胞接受相應抗原或多克隆刺激劑刺激后,生發(fā)中心(germinal center,GC)的TFH細胞通過CD40L、IL-21、PD-1、BLyS等多種途徑提供細胞存活和增殖信號給B細胞,刺激GC中B細胞進行超頻突變,然后選擇成功的GC B細胞進入下一輪發(fā)育[9]。在TFH細胞的作用下,這個誘導增殖、選擇細胞的過程不斷反復,會產(chǎn)生大量的B細胞,并最終形成完整的GC。TFH細胞除了促進GC的形成,還可以通過Fas-FasL信號清除GC中的B細胞,以維持GC的正常功能[10]。在本研究中,MRL/lpr小鼠T細胞大量活化,幼稚T細胞(CD62L)比例下降,活化T細胞(CD69)比例升高,且TFH細胞和Th17細胞百分比增加,其相應分泌的IL-21、IL-17水平升高,進一步促進了GC的形成;此外,MRL/lpr小鼠體內(nèi)血清IL-10水平也升高,SLE患者的IL-10血清水平升高且與疾病活動程度相關[11],其對B細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自身抗體的產(chǎn)生有積極影響,也維持和促進了B細胞的發(fā)育分化;同時,由于MRL/lpr小鼠Fas基因的缺失抑制了TFH細胞通過Fas-FasL信號介導的B細胞凋亡,造成B細胞凋亡不足、大量活化并最終分化為漿細胞。
表1 小鼠血清中IgG1、IgG2a、anti-dsDNA、ANA、BLyS和IL-10水平
與對照組比較,**P<0.01
圖3 T、B淋巴細胞亞群比例
A:TFH細胞;B:活化T細胞;C:Th17細胞;D:幼稚T細胞;E:漿細胞;F:總B細胞;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MRL/lpr小鼠的漿細胞比例升高,其產(chǎn)生的血清IgG1、IgG2a、anti-dsDNA和ANA等自身抗體水平高于對照組小鼠,anti-dsDNA、ANA作為SLE疾病活動期的特征性自身抗體[12],表明MRL/lpr小鼠B細胞已大量分化為漿細胞,B細胞比例減少,這一現(xiàn)象與文獻報道的SLE 活動期患者B 細胞亞群紊亂,主要表現(xiàn)為漿細胞比例增加,CD19+B細胞比例減少相一致[13]。脾臟病理結果也觀察到MRL/lpr小鼠脾臟白髓彌漫性增生,腎臟呈現(xiàn)了間質(zhì)性腎炎特征以及大量C3免疫復合物的沉積。這些大量免疫復合物又作為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的髓樣樹突細胞并產(chǎn)生高水平的BLyS,進一步促進了B細胞的發(fā)育和GC的形成,導致了B細胞活化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了疾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