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摘? 要】閱讀活動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處于盲讀狀態(tài)。孩子未能真正地由“閱讀”變成“悅讀”,因為背負枷鎖,不能身心愉悅地閱讀,表達亦失去童心、童真、童趣。如何讓孩子們由“閱讀”變?yōu)椤皭傋x”,我們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閱讀;以寫促讀;與生共讀;有效
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處于盲讀狀態(tài):一是教師推薦的書過于“高大上”,學生茫然無措,不知如何閱讀;二是閱讀有負擔,不能身心愉悅地閱讀,導致學生一有時間就粘著電視不走,對電腦、手機愛不釋手。如何讓學生從沉重的課業(yè)、閱讀負擔中解脫出來,把學生從電玩產(chǎn)品這類“可樂飲料”中解脫出來,讓他們自覺品味、浸潤翰墨書籍的這杯“香茗”?自由地行走在文字間,聽風聲蟲鳴,感受天寬地闊。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思考:如何貼近童心,讓學生真正享受“悅讀”之樂。
一、好讀者更是樂讀者
蘇赫姆林斯基指出:給孩子適合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為重要的任務。教師、家長推薦的課外書應以學生的需要為首要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選擇學生喜歡的書,讓學生更容易對書產(chǎn)生興趣。不要為了突顯 “高大上”就讓學生讀對于他們來說晦澀難懂的書。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的書時,會味同嚼蠟、不知所云,縱然家中汗牛充棟,學生徘徊其間,依然茫然若失。我們首先鼓勵學生自己選書,其次推薦的讀物要貼近他們生活,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具有時代特點,語言水平略高于學生的課外讀物。一年級我們推薦讀內(nèi)容淺顯、充滿情趣、故事性強的拼音讀物、神話故事。二年級結合成語學習讀成語故事、歷史小故事等。還可結合課文學習推薦課外讀物,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讀“安徒生童話”;學習“毛主席在花山”后推薦讀“毛澤東傳”;學習“海底世界”推薦讀“海底兩萬里”;學習“楊氏之子”推薦讀“世說新語”一書中的“何晏”“詠雪”;在學習“小真的長頭發(fā)”時向學生推薦繪本故事“最奇妙的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他們不僅是好讀者更是樂讀者。
二、何妨吟嘯且讀行
許多學校為了迎合新理念,硬性落實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各施其法?!伴喿x記錄本”“閱讀存款折”“閱讀反饋單”等應運而生,形式各異但目的相同:學生必須在讀過課外書后,在這些花色不同的任務單上記錄下讀了什么書,摘抄了哪些好詞佳句,寫下自己的讀后感,有的甚至需填上讀的書出自哪個出版社等??傊?,記錄形式五花八門,積累了厚重的展示班級、學校的閱讀資料。但閱讀是一種連續(xù)的思維活動,閱讀一個好故事、一本好書,有時需要一氣呵成,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如果學生每讀到精彩處,卻要停下來,打開“任務單”,摘抄所謂的好詞佳句,想著如何完成讀后感,背著沉重的任務閱讀,這是多么掃興的事。負重怎能輕松愉快地前行?很多同學因為閱讀要填寫“任務單”,就覺得讀書索然無味,興趣便蕩然無存。
“任務單”既然不能促進學生閱讀還影響其閱讀興趣,何不大膽廢棄?讓孩子把讀書變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像吃飯睡覺般必不可少,讓閱讀在身心愉悅中進行,或靜靜閱讀、或窸窣翻書、或情不自禁地嘆息、或難以抑制地大笑……讓學生“輕裝”閱讀,才是幸福的事!
三、寫作今始為讀開
讀是寫的基礎,讀是為了更好地寫,而寫是讀的轉化,讀與寫是相輔相成的。但我們常常強調(diào)厚積薄發(fā),其實以寫促讀何嘗不是一種方法呢?我和學生學完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課文“普羅米修斯”后,我讓學生分別寫下對文中宙斯、阿波羅、赫拉克勒斯等幾位神的認識。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寫得客觀真實。交流欣賞完大家的寫話,我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希臘神話故事中還有那些神,他們的職責是什么嗎?施瓦布對我們今天認識的幾位神還有什么故事要講述嗎?那就讀讀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這本書吧。在閱讀分享課上,學生不僅記住了如大地女神得墨忒耳、酒神狄俄尼索斯這些難記的神名,還對十二神的職責了解得一清二楚,對人物的形象分析透徹,有的同學還把希臘故事中的神與我國神話中的神話人物作了對比。
讀寫從來不分家。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以讀促寫是我們教學的主旋律,讀書即為了寫作??墒?,有時不管學生讀了多少書,背誦了多少名言警句,甚至是每一組的“日積月累”,總是很少見到學生把“讀”到的東西,恰當?shù)剡\用到自己的寫作上。
也有的學生為了用詞語而用詞語,生搬硬套,打補丁般在文中“貼”上許多成語、四字詞語,甚至詩句,讓我哭笑不得。為了不打擊學生的這種熱情,我沒有否認他們,而是告訴他們作文講究用詞,引用固然很好,但一定要注意運用恰當。詞不達意、引用不當,詞語、詩句、名言在文中就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畫蛇添足,要改變這種情況,非多讀書不可。引導他們認識到“讀萬卷書,方可行文有辭,且詞能達意”。
四、巧用教材撥讀弦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發(fā)生興趣”。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文本入手,我們所使用的統(tǒng)編教材都會引導課外閱讀,教師在教學時,應抓住語文教學的這個牛鼻子——讀書,把握教材與課外讀物的關聯(lián),延伸課外、輻射學習、博覽群書。如何才能有效推薦,做到“師者薦書,愿者如眾”呢?
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人物描寫“刷子李”后,我跟學生講到馮驥才的作品“俗世奇人”在寫奇人之事時多數(shù)都用了一波三折這樣的布局謀篇特點,讀起來引人入勝。“泥人張”一手端杯飲酒,一手捏海張五,已經(jīng)讓我們嘆為觀止,但海張五花大價錢買走一排排寫著“賤賣海張五”泥像才是故事高潮?!皬埓罅Α迸e起沒人能舉起的石鎖已經(jīng)精彩至極,但作者筆鋒一轉下一行字更讓人回味無窮……相信你們會喜歡這里的每位奇人,更會驚嘆馮驥才的寫作手法。讀讀《俗世奇人》,下周分享馮先生筆下的奇人故事。學生那發(fā)光的眼神,激動的神情……無須多言。
學完“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后了解了王熙鳳的為人,我說道:有個讀了一輩子“紅樓夢”的人這樣評價王熙鳳: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戳恕凹t樓夢”你就會明白這個研究紅樓夢的人為什么這么說了。在教學中,我常常會利用課前、課后幾分鐘,跟學生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作品中的片段,每到精彩、緊張動人處,在學生最想聽的時候賣起關子來,“吊足學生的胃口”,此時,好奇心必定會使學生產(chǎn)生先睹為快的心情。這樣巧用教材撥動學生閱讀的情感之弦,讓閱讀在期待中收效頗高。
五、師生共繪讀書樂
讀書之樂何處尋,師生共讀快樂心。語文教師一定要愛閱讀,縱然不能讀盡好書,但一定要堅持閱讀,才會成為知識的擁有者,與孩子對答才會才思敏捷。當孩子贊你才高八斗,你要回希望他學富五車;孩子說沉魚落雁,你要補充還有閉月羞花,再告訴他查查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各指我國哪四大美人;孩子說與其揚湯止沸,你要對不如釜底抽薪。這樣才會使孩子仰慕、崇拜,有難望其項背之感,并悄然模仿。我喜歡讀書,年少時愛讀“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三國演義》《飄》……現(xiàn)在讀長少了,但還保持讀書習慣,我讀《小學語文教師》《意林》《讀者》《閱讀兒童文學》……和孩子共讀繪本以及和教材文本相關的書籍。讀到有共鳴的句子,就一下子沉入心底,融入記憶并和學生共享。臨水人潔,近荷心香,漸漸地學生愛上了閱讀,并把感悟深的句子、內(nèi)容與我和其他學生分享。知識的分享是種子的播種,慢慢地孩子們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
“共讀”,不僅是在時間上一起讀,更是指與學生讀一樣的書。在我所在班級的閱讀課上,我會與學生一起閱讀,我和學生一起讀過的書籍很多:“狼王夢”“第七條獵狗”“綠山墻的安妮”“窗邊的小豆豆”“哈佛家訓”……因為與學生同讀,我與學生多了許多共同語言,我能感受學生的感受;因為讀同樣的書,我與學生同喜同樂共流淚。在讀書交流會上,我參與學生的讀書交流,但從不以師者身份參與探討,尊重每個孩子的感受,常常受益匪淺。與生同讀,不亦樂乎,徜徉書海,共享讀書之樂。
參考文獻:
[1]朱晨露.小學語文教學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4).
[2]潘玉蘭.基于四大聚點 優(yōu)化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