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菊
摘 要: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視詩歌的國家。中華民族的詩歌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優(yōu)秀的詩歌,彰顯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華兒女的雄心壯志與理想信念。所以,學生要注重古詩文的學習,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古詩 教學
中華民族的詩歌文化彰顯出中華兒女偉大的民族精神,學習詩歌可以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內涵,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下面筆者將對古詩文教學做闡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古詩教學的內涵
古詩教學就是讓學習古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涵以及精神,從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把詩歌文化更好地弘揚下去。
詩歌教學注重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學習,因為詩歌文化彰顯了中華兒女偉大的精神,包括堅強不屈的精神、奮勇拼搏的精神、永不放棄的精神,等等。讓同學們對這些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詩歌教學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古詩的美,感受古人的情懷,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
二、學生學習古詩時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1.單純依靠死記硬背,缺乏理解
目前,所有的學校的語文老師都注重古詩的教學,但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不用心,他們學習古詩,就是單純依靠死記硬背;他們看見那些難以理解的詩句,會覺得古詩學習起來特別難,導致他們對古詩失去興趣。課下,他們即使有時間,也不愿去研究古詩,長此以往,他們就養(yǎng)成了一個特別不好的習慣,遇到古詩就退縮,課上不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自己也不努力。
2.對重要句子和字詞理解不到位
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而對古詩的興趣也有所不同。這導致了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對古詩的學習不重視,在老師講解的時候,不認真聽,交作業(yè)也是應付差事。他們不認真學習古詩中的詞語,詞語理解不到位,重點句子就無法理解,重點句子無法理解,就導致對古詩的理解不到位,這就從另外一個方面阻礙了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積極性。
三、古詩教學的途徑
學生的古詩學習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循序漸進。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初期,也就是剛剛接觸古詩的時候,老師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想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古詩,老師是核心人物,要在古詩教學中采取正確的
方法。
1.學會想象,領悟古詩中所蘊含的意境美
想象是學生在古詩文學習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很多浪漫主義詩人,他們寫詩的時候都特別喜歡營造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老師完全可以利用這種意境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閱讀古詩的時候,體會其中的意境,并展開想象。通過想象,讓學生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詩歌中美好的事物和意境,仿佛與詩人對話。比如在學習《牧童》時,老師讓大家發(fā)揮想象力,想象童子放牛的情形。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學習古詩特別有意思,興趣也就慢慢提
高了。
2.反復誦讀,理解古詩的深意
只有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學生才能更好地加以背誦,才能覺得自己學會了。教師可以通過讓討論的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大意,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向大家講解自己的見解。除此之外,也可以讓同學們多讀古詩,在朗讀中領悟詩歌的內涵。
3.增強學生對詩歌感情的體會
感情是詩歌的靈魂,古往今來的優(yōu)秀詩歌都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讓學生們學習古詩,就是體會其中包含的各種情感,并對自己有所激勵。比如在學習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時,這首詞不僅語言優(yōu)美,其中包含的情感也別有一番韻味。教師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理解,老師再加以匯總和點評。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們對詩歌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學起詩歌來也就更加容易了。
中華民族的詩歌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多少中國人為此流連忘返,同時又有多少外國人想欣賞中國詩歌的美麗。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已經成為現(xiàn)代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通過想象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讓學生反復誦讀,可以理解詩歌的意思,增強對詩歌的體會。學生學習古詩,對于提升個人素養(yǎng),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有十分積極的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