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霖
在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想要讓課程教學綜合質量更高,要多在教學方法上做改善與革新,創(chuàng)設更多有效的課堂組織與構建模式.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融入更多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并且不斷強化學生獨立學習與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充分融入到學習過程中,也是對于學生多元學科能力的鍛煉,會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教師還可以豐富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如透過教學提問和學生展開交流,還可以在教學評價中給予學生一些有針對性的指導.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實施方法,能夠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收獲.
一、發(fā)揮微課教學的推動效果
微課教學已經(jīng)慢慢進入到各門學科中,其教學效果也越來越明顯的體現(xiàn)了出來.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加強對于微課教學的融入,這在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快速吸收掌握理論知識上起到的效果非常明顯.教師可以提前做好充裕的教學準備,結合知識內容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基于微課視頻的觀察來建立就新課內容的整體印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自主預習新課知識,并且讓學生讀完課本內容后回答相應的問題.這些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教學鋪墊,不僅可以節(jié)省大量課堂教學時間,也能夠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這才是高質量物理課教學應當達到的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需要給學生講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及減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前錄制好的微課視頻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在頭腦中建立基本學習印象,能夠了解即將學到的內容的特點,快速進入到學習氛圍中.在視頻的末尾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兩個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再來自主閱讀課本內容,并且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組織方法,這個過程不僅節(jié)省了很多課堂教學時間,也能夠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維的獨立性得到鍛煉.
二、訓練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保障學生對各類理論知識有良好吸收,也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這是發(fā)展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關鍵.教師可以透過相應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更充裕的自主實驗探究空間,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實驗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課程學習的趣味性.
例如,在“浮力”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給學生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的分析講解后,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對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加以驗證.不同小組則根據(jù)自己的猜想設計了實驗的流程,如有的小組猜想浮力大小與物體受到的重力有關,該小組設計的實驗流程為:用彈簧測力計掛住銅塊,測出銅塊重G1,將銅塊浸入水中,記錄測力計示數(shù)F1,則銅塊浮力為F浮=G1-F1,然后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出與銅塊體積相同的鐵塊所受浮力F2.最后比較F1和F2,如果兩者相等,證明浮力與重力無關,若兩者不相等,證明浮力與重力有關.教師要鼓勵學生各種合理的思路,并且在大家的實驗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和點撥,幫助學生的順利完成.這些都會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實驗技能,能夠讓學生加深就理論知識的認知,讓課程教學的目標有效達成.
三、給予學生有效的學習評價
高效的物理課堂上教師還應當豐富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不僅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學生進行交互,也可以在靈活有效的對學生展開教學評價時實現(xiàn)互動過程.教師應當更加人性化地給予學生學習評價,對于學生各種認真的思考探究及有效的學習實踐都要充分給予鼓勵與認可.同時,當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問題,如學生在知識點的理解上有偏差,或者是對知識點產(chǎn)生了一些錯誤印象,遇到這樣的狀況時教師要技巧性地加以點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認知誤區(qū),然后有針對性地加以改正.這樣才能夠體現(xiàn)出教學評價的效果,不僅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實質性的收獲.
仍然以“浮力”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為例.在線上自學中,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及計算浮力大小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課堂上教師通過課堂測試的方式了解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了一些針對性的講解,而在對學生的自主實驗進行評價時,教師主要點出了學生在實驗過程的一些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了應該如何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